劉峙,這個國民黨內的五大上將之一,因為打仗連連敗退,就算是在軍隊人數和裝備水平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也被我黨打得屁滾尿流。于是蔣介石一氣之下就撤了他的軍權,罷了他的職務。
可是之后,明知劉峙打仗不行的蔣介石卻一再地對其委以重任,這是為什么呢?劉峙的身上到底有什么讓蔣介石看重的地方呢?
劉峙身世
說起劉峙小時候,他可并不是在一個富裕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不過他卻是非常好命的,雖然出生老天給了他一副爛牌,但是卻憑借著自己的好運氣一步步翻盤。
1892年6月,劉峙在一個傳統的農耕家庭里出生了,這個男孩的出生讓這個家庭頓時有了盼頭,父母從小就對他極度寵愛。
可是這樣的好日子在劉峙一歲的時候就戛然而止了。這一年,他的父親因為與本村大地主產生了爭執,氣不過的雙方大打出手,但是劉峙的父親勢單力薄,最終寡不敵眾,被地主的家奴打死在了小河旁邊。
在家里帶孩子的劉峙母親得知丈夫被打死之后悲痛萬分,可是自己也是孤身一人,無依無靠,丈夫惹了不該惹的人,自己在村里也沒有留身之地了,于是只能帶著襁褓里的劉峙離開村莊四處漂泊。
自己也沒有什么傍身的本領,而且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劉峙的母親只能跑到工廠里找活干,錢多錢少只要有個住處給口飯吃就行。
劉峙的母親做的第一個活就是在鞭炮廠里面當幫工,雖然活累,但是勉強能夠溫飽,而且現實情況也不允許她帶著劉峙四處奔波。
時間一長,劉峙的母親對廠里的人們都熟絡起來了,而鞭炮廠的廠長一眼就看中了劉母,于是正式地向她提親,劉母雖然沒有這個意思,但是她還有什么選擇呢?她的懷里還有一個劉峙呢,于是就同意了這門婚事。
結婚以后,家里有了男人,日子也過得趨于穩定了,劉峙安詳地成長著。可是禍不單行,結婚沒多久,那個鞭炮廠長,也就是劉峙的繼父就突發惡疾,最后醫治不好去世了。
而繼父留給母子倆的鞭炮廠也被繼父的那幾個兄弟給搶走了,于是劉母又只能含淚帶著劉峙四處漂泊,還要忍受著戰亂帶來的窮苦。
后來,劉母又認識了一位卸任的統帶,兩個人一見傾心,最后結為夫妻。
統帶對劉峙視如己出,劉峙也享受到了父親的溫暖。在和睦的相處過一段時間以后,繼父接到了占地轉移的命令,于是他想讓劉母跟著他回他的老家。
但是劉母在這時得知統帶在老家里已經有了一個結發妻子了,所以無論統帶怎么求她,她都不愿意,無奈只好請求將劉峙帶走。
雖然劉母有萬般不舍,但是她知道劉峙跟著統帶會有更好的生活,于是她只能含淚同意了統帶的請求,送別了劉峙。
年少的劉峙跟著統帶回了他的老家,見到了他的后媽唐氏,唐氏知道劉峙的身世,所以從頭到尾就沒有給過他好臉色,而且自己也有孩子,所以劉峙難免就要受點唐氏的委屈。
不過,好在繼父對他還是寵愛如初,當時的劉峙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了,繼父把他送到各大有名的學堂里去讀書,在那個年代,能讀書的可都是有錢人,而且得花不少錢。
雖然繼父家里也不算差,但是多出一個孩子日子難免拮據,繼父找朋友借來錢才供得起劉峙讀書。
小小的劉峙非常感恩于繼父的付出,于是在學堂里加倍地努力,次次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而繼父看到劉峙如此用功,更是笑得合不攏嘴。
1905年,繼父覺得劉峙不應該止步于學堂的教育,于是就想著把他送到日本去留學,劉峙跟隨繼父前往了日本。
不料當時的日本社會并不穩定,最終沒能進得了學校去,所以只能又跟著繼父回到國內。
經歷了日本這一遭,劉峙看到了祖國的現狀,于是他產生了投筆從戎的想法,想要當指揮軍隊的大將軍。
戎馬生涯
1907年,15歲的劉峙成功進入湖南陸軍學校去進行學習,劉峙是班上唯一一個外鄉來的,而且還有口音,所以大家都嘲笑他。
但是劉峙對這些絲毫不在意,別人的嘲笑也影響不了他。劉峙曾經透露了自己的處事原則,認為能夠隱忍的人才能干成大事。
1911年,劉峙從湖南陸軍學校畢業了,彼時正是辛亥革命爆發,劉峙積極投身于革命運動中,加入了守護武昌的隊伍當中。
1913年,劉峙又考上了保定軍官學院,憑借著自身的努力,劉峙幾年之后又成功畢業了。畢業以后他又積極投身于護國運動當中,帶領粵軍進行戰斗。
之后,蔣介石成立了黃埔軍校,在總教官何應欽的推薦下,劉峙被聘為軍校的教員,對軍校里的學生進行戰術教授。
在黃埔軍校任職期間,劉峙結識了蔣介石以及他的一眾親信,他所結識的這些人脈直接就決定了他的軍旅方向。
在此后的北伐戰爭中,劉峙憑借著自身的學識和實戰經驗,他帶領的隊伍取得了圓滿的成功,為北伐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蔣介石也對他重視起來。
1926年,蔣介石制造了“中山艦事件”,期間劉峙就是蔣介石的幫兇,幫著他逮捕了眾多共產黨員。
此后,蔣介石又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四一二政變”,對我黨的勢力造成了重大的傷害,而劉峙就是蔣介石最大的幫手,并且他還借此表示了忠心,說:“蔣委員長的意思就是我劉峙的意思,他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劉峙此話一出,蔣介石看到了他的忠心,于是也對他更加信任,將他視為自己的心腹,將兵權交到了劉峙的手里,讓他替自己征戰南北。
而劉峙也沒有讓蔣介石失望,多次在北伐戰爭中轉敗為勝,立下赫赫戰功,最終促使北伐成功。
北伐成功后,蔣介石就開始把目光集中在打擊共產黨的身上,這期間,劉峙奉蔣介石的命令對我黨進行多次圍剿,令我黨不得不撤離相應的根據地。
除了戰爭屢戰屢勝之外,劉峙還長著一張胖胖的臉,被認為是福相,所以大家就稱他為“福將”。
長腿將軍
不過劉峙就算之前立下了許多戰績,但是他也并不是戰無不勝的。在國家內外交困之際,張學良楊虎城為了讓蔣介石與共產黨一起合作發動了政變,逼迫蔣介石放棄內戰,一致對外。
雖然蔣介石答應了這個要求,但是張楊二人也因此失去了職務和兵權,這些軍隊蔣介石全部都劃到了劉峙的麾下。
然而在面對日本侵略者,盡管他的軍隊都是精良軍,裝備也是非常先進的,但是在抗日的過程中卻屢屢戰敗;反觀我黨,盡管裝備落后,但是憑借著指揮者的機智和策略,使日本侵略者的戰線節節向后退。
眼看劉峙不行了,蔣介石趕忙把他換下來,心想這只是劉峙暫時的失敗,先給他個局里的活干。
沒了兵權的劉峙只能先在局里安心地呆著。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劉峙又想著往自己身上攬軍權。于是他又找到何應欽,希望他能在蔣介石面前說道說道,何應欽的官高說話分量重,最后劉峙如愿獲得了軍權。
在解放戰爭時期,劉峙奉命去圍剿我黨李先念的部隊,他率領著30萬的國民黨精良軍隊去打擊僅有6萬人的我黨軍隊,卻被我黨的劉鄧大軍突圍,30萬的國軍軍隊潰敗,士兵四處逃竄,甚至有的人脫下軍裝化成平民百姓的模樣混了出去。
蔣介石得知劉峙的30萬軍隊都打不過區區6萬人的共產黨,瞬間勃然大怒,再次罷免了劉峙的職,讓別人頂上去。
因為劉峙在之后的戰爭中屢戰屢敗,還經常帶著敗兵逃竄,于是人們再也不叫他“福將”了,而是叫他“長腿將軍”,頗具諷刺意味。
1949年,解放戰爭以我軍的勝利結束,蔣介石等殘余勢力逃到了臺灣蝸居,劉峙則跑到了香港去謀生。
到了香港的劉峙本來生活過得衣食無憂,因為在國民黨內部的時候可沒少撈油水,這些錢可以讓他安然度過后半生。
可是這時候他的同事又都體跳了出來,得知劉峙有錢,就刷了手段騙了過去。被騙了的劉峙覺得香港也不能再待了,于是他攜帶著妻兒老小跑到了印尼。
而到了印尼以后,劉峙人生地不熟,不出所料,他剩下的錢也被人騙走了。身無分文的劉峙只能想辦法去討生活,幸好他的三姨太在一個小學里找到一份教師的工作,劉峙這一大家子才能繼續生活。
有一天,三姨太需要回中國辦事,可是學校里又不能缺課,就讓劉峙先幫她頂著,劉峙上過幾年私塾,應付小學還綽綽有余的。
在劉峙教小孩的期間,校方發現孩子們更喜歡劉峙,于是就正式聘請了他,劉峙也就開始了隱姓埋名的教師生活。
之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報紙上看到了有人冒充他,于是他憤怒地站出來指責對方。這也再一次把他推到了新聞媒體之上。
蔣介石看到劉峙過得如此落魄,竟然要靠教書為生,就又把他叫回了臺灣,給了他一個虛職。
大家可能一直疑惑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明明劉峙多次戰敗卻還是被蔣介石任用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兩個字“聽話”。
在“中山艦事件”中劉峙說“蔣委員長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說明他就是非常聽蔣介石的話的,蔣介石讓他往東,他絕不往西。
而蔣介石之所以重用他就是看上了他這一點,在國民黨的隊伍中,有不少人因為看清蔣介石的嘴臉而選擇違背他,這讓蔣介石的心里非常不安,張學良楊虎城不就是因為為被蔣介石最后被軟禁了嗎?
劉峙雖然對付日本人和共產黨不行,但是他的忠心蔣介石也是看在眼里的,畢竟多少錢都買不來死心塌地地跟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