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美國政府以“強迫勞動”為借口,將5家中國企業列入所謂“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實體清單,禁止這些公司的商品進入美國市場。
這個舉動乍一看好像是在維護“人權”,但背后打的是什么算盤,不難看清。首先,美國這個“強迫勞動”的指控根本站不住腳。中國已經多次公開回應,并且有大量的事實證明所謂“強迫勞動”完全是無中生有。美國政府不過是拿這個當幌子,實質上是想打壓中國的經濟,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美國不想看到中國企業的快速崛起。
要知道,美國曾經也有過相似的手段,當年對日本企業的打壓就像現在對中國的這套“實體清單”。可歷史告訴我們,封鎖打壓并不能阻止一個國家的崛起,反而激發了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數據顯示,這些被列入清單的企業很多都是行業領軍者,美國的制裁不過是希望遏制中國的技術進步。
可問題在于,中國企業早已習慣在壓力中成長,面對打壓,他們只會更加堅定地走自主研發的道路。美國打著“人權”的旗號,實際上是在搞經濟霸權,這種手段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而且,美國自己的“人權紀錄”也是一塌糊涂,國內的種族歧視、警察暴力屢見不鮮,卻偏偏要對別國指手畫腳。這次制裁看似威風,其實不過是黔驢技窮的一招,不僅暴露了美國的虛偽,還可能激發中國企業更大的創新熱情,最終受損的只會是美國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