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才過去七個多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創造出了不少讓人意想不到的成績。首先,4月上旬(兩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達到50%;接著7月,全月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了50%,二者相差不到3個月。
這其中,比亞迪的成績無疑非常亮眼。自今年5月推出第五代DM技術以來,銷量一路領跑。至今,第五代DM技術已經覆蓋了轎車到SUV。7月,比亞迪銷量34萬+,在新能源汽車7月銷滲透率超50%這個熬人成績取得的背后,比亞迪貢獻了超過1/3,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助力。
這個成績初看可能難以體會其中的深意,但是,新能源汽車正是從最初的個位數,再到如今的超過一半,綠牌正式成為多數派。我們可以相信,按照這個趨勢,滲透率超過90%,接近100%,也只是時間的問題。新能源車逐步取代燃油車是大勢所趨。
不僅是滲透率,燃油車內部“土崩瓦解”之勢亦有顯現。合資燃油車終端銷量一蹶不振,特別是曾經中國市場的熱銷品牌日系車企,下滑甚至達兩位數以上。同時,保值率、二手車價格也呈下滑態勢。合資燃油車曾經的優勢,在國產新能源汽車的競爭下所剩無幾,身上的光環也蕩然無存。這造成了不少合資燃油車的售后、銷售網絡關閉,由此還產生了對消費者權益的損害。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個問題簡單,也不簡單。簡單在于,這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我國新能源汽車“好”,好到在各方面都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合資車。
在動力、靜謐性、智能化等等方面,新能源車的優勢明顯。曾幾何時,合資車的發動機技術,是消費者選購的核心原因之一。然而到了新能源時代,合資品牌的優勢一下被電動機技術沖垮。我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在三電技術上積累深厚。特別是比亞迪,深耕新能源賽道,幾十年如一日不動搖。比亞迪的插混技術,更是集燃油、插電、增程、純電動的功能于一體。隨著規模化效應等的影響,比亞迪還將插混新能源車的價格帶入了一個普通消費者能買得起的區間。價格實惠、用車成本還低,這無疑是給了合資品牌沉重一擊。
花同樣的錢,可以獲得更好的體驗,消費者自然會用錢包選擇和支持。并且,隨著銷量的增加,路上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很多消費者的消費認知也在潛移默化的被改變。這一點其實我也深有感觸。記得幾年前在路上,看到一輛綠牌的車還覺得新鮮。但現在,放眼望去,總能見到幾輛新能源汽車的身影。也許是在朋友同事間的交流中,也許是在車展或4S店的選車看車中,總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感受到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優勢。
當然,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過程中,政策的支持和激勵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是對汽車報廢更新補貼力度的加大,還是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稅收優惠方面的支持,這些都有力促進了行業發展。同時,依托我國完善的產業鏈體系,新能源汽車產量的增加,規模效應正逐漸顯現,生產成本逐漸降低,消費者也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在國內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也加快出海步伐,并且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廣泛認可,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樹立了標桿。2023年,我國以491萬輛的成績躋身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大國。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我國汽車企業不僅成功躋身世界前十,而且實現了中國汽車對合資的技術反向輸出。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是國家政策、市場需求以及各大車企潛心研發、自主創新、布局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可以預見的是,在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我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國外傳統燃油車品牌將越來越步履維艱。我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取得更加耀眼的成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