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自己的工作,職場人總是有一些預期。
既然進了職場,就會占據一個位子,做一些事情。不管你此刻正在做什么,將來想要做什么,或是不想做什么,對于事情的走向和結果,一定有一個想法。大概會走到哪一步,到什么樣的程度,產生哪些得失損益……這些都是我們對工作的預期。
工作預期有很多維度。
既有希望自己達成的目標,也有對他人的期待。既包括從個人角度出發的關注點,也有從群體角度出發的,對整個團隊表現的預期。
有了預期,就要管理好預期。
從積極的方面看,有意識地管理自己的預期,能夠幫助我們抓住工作的主動性。既然希望達成這個預期,就在實現的過程中,對照預期,一步一步檢視工作的成效。清楚每個階段的進展,隨之做出工作節奏上的調整,就更有可能達到預期。假如置之不理,只是腦子里想得很美,卻把預期與實際割裂。想是一回事,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這樣渾渾噩噩的工作狀態,效率可想而知。
那么,我們如何管好預期?
從起點看終點,終點是怎樣的一幅情景,會影響我們在起點的動力,以及過程中的心態。特別對團隊工作來說,項目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管理好工作上的預期。
事前管理預期,把丑話說在前面。
事情還沒啟動前,無論是面對自己,還是團隊,我們總會描繪出一幅藍圖。藍圖畫得好不好,怎么看未來,影響到我們起始的驅動力。預期目標,一定要有實實在在的吸引力。那些虛頭八腦的,形容詞太多的東西,直接刪掉。拿實在的數字說話,參與做事的人,各自可以走到哪里,最后能獲得什么。
當然,怎樣才是適合的描繪方式,也沒有一定的答案。既跟所處的團隊氛圍有關,也跟具體的人性格特質有關。誰吃哪一套,就用哪一套。多數人的職場環境里,或許描繪中保守點更好。好的預期結果適度收斂,壞的結果適度夸大。
事中管理預期,一切盡在掌握中。
在工作啟動之前,我們要講明標準流程。讓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清楚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應該怎么做。啟動之后,確保每一個環節都在既定軌道上。這里的既定軌道,有一個容納波動的范圍。芥菜樹下看,即使中間出現問題,影響的也是在軌道范圍內。
事后管理預期,無論咋地都得認。
過程中的每個人,每一步,都做到位了,結果通常不會太離譜。假如真的出現了大離譜,要么開始就搞錯了,要么環境變化異常。問題歸因,不是主觀能力不足,就是客觀條件太差。認真按幾遍計算器,確認影響之后,自己接受,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他人接受。
這時候,預期已經變成了實際。無論差多少,誰也怪不著。
原創不易,一見你就happy。轉載需本人授權。不想錯過職場趣聊,關注:<芥菜樹下>,閑話職場,南北東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