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蔣介石在回顧自己一生的政治軍事歷程時,曾坦言:“丟掉江山不怪別人,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這二人。”這二人是誰?又做了何事?
第一位就是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出生于廣西桂林。他在軍事領域的卓越貢獻使他成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備受尊敬的一級上將。
李宗仁作為國民黨的重量級人物,與蔣介石的關系錯綜復雜。在抗日戰爭中,二人并肩作戰,抵抗外敵入侵。
但抗戰勝利后,隨著國內政治格局的變化,他們之間的意見分歧逐漸浮出水面。李宗仁在黨內有自己獨特的政治觀點和主張,與蔣介石在許多關鍵問題上持有不同看法。
此外,李宗仁在軍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廣泛的影響力。他的部隊在戰爭中表現出色,這使他在軍中的位置舉足輕重,這也成為蔣介石心中的一大不安因素。
蔣介石與李宗仁的交往始于1926年,當時李宗仁響應孫中山先生的號召,率部參加北伐戰爭,蔣介石則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身份接見了他。
盡管初次見面時,李宗仁就覺得蔣介石城府深重,但還是接受了蔣介石的拉攏,兩人甚至一度結拜為兄弟。
然而,兩人的關系并未因此變得親密無間。相反,在隨后的日子里,他們之間的裂痕逐漸加深。
特別是在1927年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上,蔣介石被撤銷了一系列重要職務后,開始了一系列的奪權行動。
同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李宗仁支持蔣介石推行“清黨”政策,大肆屠殺革命群眾和共產黨員。
此后,李宗仁對蔣介石產生了深深的疑慮和不信任,認為自己在為革命事業出生入死的同時,未能得到蔣介石的真正信任和尊重。
于是,他決定反擊。在關鍵時刻,他選擇與汪精衛等人聯合,孤立處于危機之中的蔣介石。
1927年8月,蔣介石被迫離開南京前往上海,將這次失敗歸咎于李宗仁的背叛。蔣介石重新掌握大權后,對李宗仁的恨意并未減退。
但為了實現對政治目標的追求,蔣介石不得不依靠李宗仁的力量。因此,他在任命李宗仁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國民黨黨中央任職的同時,對他保持警惕和提防。
并且,蔣介石在取得勝利后,又玩起了卸磨殺驢的把戲。他以養不起那么多軍隊為由,對各部的軍隊實施裁軍和整編計劃,此舉直接激化了與各部之間的關系。
除了李宗仁之外,還有一個美國人也讓蔣介石深感憤慨,將其罵作“陰毒之人”。這個美國人是喬治·馬歇爾。這位杰出的美國人物,曾榮膺陸軍五星上將的殊榮。
馬歇爾作為美國特使來華調停國共爭端,最初并未明確表態支持任何一方。但隨著他對中國共產黨的了解逐漸加深,認識到解放軍是一支有組織、有紀律的優秀部隊,這與蔣介石的看法截然不同。
馬歇爾提出組建由美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共同組成的小組來處理爭議的建議。這一提議打破了蔣介石的原有計劃,讓他感到極度不滿和憤怒,認為馬歇爾是在故意與自己作對,甚至懷疑其背后有不可告人的陰謀。
在日記中,蔣介石大罵馬歇爾的提議是“亡國之法”,并指責馬歇爾“不講信義,無視責任,欺弱辱貧”,認為自己陷入絕境,全拜馬歇爾所賜。
對此,大家是怎么認為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