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蘑菇心理 第3235天 】
一提到家,我們的感受通常是:這是一個給我們愛與溫暖的地方。
但很多時候,家也是一個讓我們感到煩惱、甚至是痛苦的地方。
《逃離是治愈的開始》一書中提到,在生活中,有不少人困擾于伴侶或家人的虐待、忽視、壓制、操縱、漠視和控制,并長期飽受折磨。
每一年,我們都可以看到不少的虐童案件,從未停止過。
而且,這還只是冰山的一角。
還有更多的孩子,雖然經常遭受到來自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長期虐待,但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并不能為大眾所知曉。
為什么本該充滿愛的天堂,在有些時候卻變成了滋生惡的有毒家庭?
當然,這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個人因素。
有的人就是冷血,就是沒人性,這是一個原因。
但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看到背后的一些共性因素。
比如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種力量懸殊的不對等關系。
父母擁有絕對掌控和支配的權力,而孩子只能服從和被支配。
這樣的一種大背景,就極易產生踢貓效應。
所謂踢貓效應指的是,人們容易對弱于自己,或者等級低于自己的對象發泄不滿情緒,并產生連鎖反應。
比如一個人在工作中被老板罵,他的內心會有不滿和恨意,但是這樣的不滿并不敢對老板表露出來,于是回到家后,他就可能對自己的孩子發火,將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泄到比自己弱小的孩子身上。
所以在家里,孩子就很容易父母情緒的垃圾桶。
他們會找各種理由來挑孩子的毛病,為自己的暴力找借口。
比如,我這不是在打孩子,更不是虐待,這是在教育自己的子女。
通過這樣一種合理化,暴行就被洗白成了“愛的教育”。
面對這份隱秘的禁錮與傷害,很多人或迫于親情,或出于幻想,或畏于輿論,總是難以擺脫。難道只能忍耐嗎?
在《逃離是治愈的開始》這本書中,我們將看到能讓自己有效擺脫惡劣家庭關系的方法——勇敢斷絕聯絡,逃離不健康的關系,并設置不容撼動的界限,以阻斷對方繼續施加傷害。
書中剖析了不健康家庭的種種特征和常用手段,并且有針對性地提供了實用的應對之策,比如如何面對家人的經濟封鎖,如何不被親情綁架,如何處理逃離家庭后的孤獨感,如何在家人惡意侵擾時調整自己的情緒以不落入對方的陷阱等。
對于每一個被家庭所傷的人,這里是被家庭操控的終點,也是治愈自己人生的起點。
從逃離不健康家庭的那一刻起,我們會逐漸變得強大,最終擁有任何人都無法傷害自己的力量。
互動話題:
你經歷過哪些有毒的愛?
結合你的經歷在留言區談談自己的體驗吧
贈書福利來啦!
獲得贈書方法:
1、活動時間:2024.8.19-2024.8.20晚上9點。
2、在評論區發表評論關于【你經歷過哪些有毒的愛?】為主題的留言,要求寫得走心哦。
3、截至活動時間結束,精選留言點贊數排在前5名的小伙伴獲贈圖書《逃離是治愈的開始》一本。
4、參與條件:關注實用心理學,且之前沒有獲獎過的小伙伴均可參與(國外的小伙伴暫不支持)。
5、中獎者請加小助手微信領取獎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