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到Crush(心動對象)的聯系方式的時候,你是否也曾捧著手機傻笑,想找到有趣的話題,想把對方逗笑。
而當對方對你絞盡腦汁后的話題表現出些許冷淡之后,你還要問自己的幕后“軍師們”:我應該怎么辦?
或許你還有顧慮——他會不會煩我?如此循環往復,可能首先陷入“內耗”的人就是你自己。
更殘酷的事實是,Crush第一反應或許是:“你這個人怎么這么煩?”
你說!你咋辦?你不說?那我說!
不必要的關心
有一個必須得注意到的點,就是你的關心可能并不是別人需要的。
就像父母的嘮叨,也不是你所需要的,你甚至希望父母能放開手,不把你當孩子。
同樣的心理狀態也會出現在你手機屏幕對面的Crush的身上。
阿德勒心理學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你對別人的付出并不是別人所需要的。
這時候如果你還要求人家用情緒價值或者同樣的付出給你回報,那看起來倒有點像你在“道德綁架”了。
所以不管跟任何人打交道,不管通過什么方式打交道,你都要做好一個心理準備:
你的關心和問候未必是人家需要的,人家也不用一定領你的情。
不只是關心,當你用心找到的話題不能得到對方積極地回應的時候,我倒是建議換個方式與之溝通。
用什么方式呢?很簡單,投其所好的同時摒棄那些浮于表面的東西。
不要刷存在感
之所以有人會不擇手段地“討好”自己喜歡的人;
有一個強烈的動機是在刷存在感,想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存在,甚至想讓對方覺得沒了自己就不行。
以我的看法,這不僅是內耗,更是一種“自我感動”。
也許別人還沒有對你表達出興趣,更沒有依賴你,你卻已經先想一步了——我要是突然消失,他會怎么辦?
而更內耗的事情就是你真的這樣做了,一旦真的這么做之后,你會發現你總在惦記對方有沒有想你,他沒了你之后是否還會適應。
到了這一步,你的情緒就被別人控制了,而且是你主動把自己的情緒交出去的。
這是一個“人性陷阱”,一定要遠離。
克服的辦法就是從一開始就不要強行把自己塞到別人的生活里,要將你們的人生想象成吉他琴弦的兩根“平行線”;
可以共振,但不可以完全把自己交給彼此。
真正的愛并非一定要有存在感,那些潤物細無聲的愛在細細品味之后也同樣能讓人感覺到轟轟烈烈。
如果你只考慮到存在感,說明你將愛想得太“功利”了。
你要鍛煉自己,要有點耐心,不然內耗的焦慮會比失落的悲傷提前很久刺“死”你。
既然關注我了,別人不疼你我疼你,我不希望你這樣,我想讓你自由!
理解沉默
有很多小伙伴在后臺私信我:Crush如果很高冷怎么辦?
其實如果將不和你溝通的現象理解為“高冷”的話,有些片面了,甚至片面得都有點天真了。
你需要嘗試去理解別人的“沉默”。
不同環境下的沉默是不一樣的,有時是覺得尷尬,有時是覺得煩躁,有時是在忙事情;
有時只是單純覺得沒什么好說的,除此之外對你沒有任何其他的情緒。
你對自己喜歡的人的關心應該體現在去耐心拆解品味他的情緒,如果他“高冷”,你就要去體會他是為何而沉默的。
我讓你這樣做并非讓你去討好別人,而是想讓你遠離由于他人沉默所帶來的內耗。
類似這種想法,以后干脆就不要有:“他怎么突然不理我了?我做錯什么了?”
當你問出自己“做錯什么”的時候,你有很大可能什么都沒有做錯,你只是不理他為何沉默。因此而產生的各種反思,就是內耗焦慮的一種。
再多說一點,當你因為喜歡的人內耗的時候,你或許有極大可能把這種負面情緒傳遞給對方,類似質問:“你為什么不理我?”
當負面情緒過多地傳輸給其他人的時候,你們只會離你越來越遠。
這就是為什么以前我跟大家強調過一個特別簡單的道理:“要愛別人,先愛自己。”
只有你把自己活得像太陽一樣積極陽光,才會吸引來那個最對的人。
這方面我也在努力,也希望我們在不同的時空、在我們互相存在的宇宙里一起努力,做一個自由且不會被情感過度支配的人。
最后的結論也告訴各位,就連打游戲都需要隨機應變在分秒中找破綻,喜歡一個人也是一樣,這確實難度很大。
而我要告訴你的就是,不管別人是否在乎你的關心,是否在意你的存在,是否因為沉默,你都要做到自己的心情不因為他人的變化而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