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發布以來,比亞迪的第五代DM技術在汽車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8月20日,比亞迪在南京舉辦了一場深入的技術解析會,由汽車新技術研究院的資深工程師全面剖析了第五代DM技術的創新之處。在新能源汽車日益成為市場主導的今天,比亞迪的這一技術無疑將推動汽車行業從燃油向電動的轉型步伐。
第五代DM技術解析會-南京站
第五代DM技術以其量產發動機的熱效率高達46.06%、百公里虧電油耗低至2.9L(NEDC標準)以及綜合續航能力達到2100公里(NEDC標準),再次刷新了全球汽車油耗的記錄,開啟了油耗2.0時代。這一技術以"快速、經濟、靜謐、順暢、綠色"的優勢,重新定義了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的新高度。
這些令人矚目的數據是如何實現的呢?這要歸功于其以電為主的動力架構、全溫域整車熱管理架構以及智電融合電子電氣架構,這些強大的技術基礎為第五代DM技術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在動力架構方面,第五代DM技術繼續采用以電為主的設計,其插電式混合動力專用高效發動機達到了全球量產最高的46.06%熱效率。EHS電混系統通過精巧的結構設計,功率密度提升了70.28%,同時顯著降低了能量傳輸過程中的損耗,綜合工況效率達到了92%。此外,專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設計的刀片電池,其能量密度提升了15.9%,確保了動力系統的充沛能量供應。這三大核心組件的全面升級,為第五代DM技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熱管理架構方面,第五代技術將熱管理提升到了與動力架構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由前機艙、電池和座艙熱管理三個部分組成,實現了系統的協同工作,以確保最低能耗。這一架構使得車輛在高溫環境下能耗最高可節省10%,在低溫環境下最高可節省8%,兼顧了節能與舒適性。
在電子電氣架構方面,第五代DM技術集成了行業首個插電式混合動力七合一動力域控制器,實現了功能的高效復用,功率密度提升了18.3%。此外,行業首創的芯片集成技術,實現了VCU(電壓控制單元)和雙MCU(電機控制單元)的三合一設計,芯片算力提升了146%,極大地提升了整車的集成度和性能。
創新三大架構 實現極致追求
自發布以來,第五代DM技術便迅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根據7月的乘聯會數據,搭載第五代DM技術的車型秦L(參數丨圖片) DM-i和海豹06 DM-i的銷量分別達到了3.2萬臺和2.1萬臺,兩款車型上市僅兩個月累計銷量就超過了5萬臺。此外,搭載該技術的SUV車型宋L DM-i和宋PLUS DM-i已于7月28日上市,宋L DM-i上市首周銷量便突破了1萬臺。比亞迪的新一代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正以其顯著的優勢,引領全球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的發展。
在本次技術解析會上,還進行了秦L DM-i和海豹06 DM-i的百公里虧電油耗實測。測試模擬了日常通勤的駕駛條件,城市快速路占比70%,市區道路占比30%,全程空調自動設置為24℃,SOC虧電條件不低于15%。最終,南京站的實測油耗成績全部低于2.9L,這不僅再次證明了第五代DM技術的強大實力,也從省油、技術、設計、空間、駕乘體驗、智能化、安全性等多個維度,展現了其引領行業發展,開啟油耗2時代的潛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