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場所有的資金,都在屏息等待9月份的美聯儲降息。
在當下冷清寂寥的行情里,降息被認為是改變未來周期邏輯的最大變量之一。
根據歷史經驗,降息對大A的影響有好有壞,但無疑都代表著——
“周期拐點的到來”。
看上面這張圖,2000年以后,美國歷史上出現過3次降息周期。
第一次是2001年,對應的是互聯網泡沫破裂。
當時恰逢911事件+納斯達克崩盤,股市大幅下跌,美聯儲進行了11次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 6.5%逐步降到了1.75%。
后果,就是美股2000-2002年連續3年的大衰退,以及A股2001-2004年的4年大熊市。
第二次是2008年,對應的是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導致美國房地產市場崩盤,GDP迎來21世紀后的首次負增長,大量金融機構倒閉,影響相當深遠。
這次降息持續了15個月,是三輪降息周期中最長的一次,以及最大幅度(500BP),并創下首次“零利率”。
后果,就是2008年美股和A股的同時大跌,以及隨后2009年的強勁反彈。
第三次是2019-2020年,對應的是經濟下行和新冠疫情。
這輪降息在2019年8月1日就開始了,當時經濟形勢有下行的跡象,屬于“預防性”降息,新冠疫情后則開啟無限子彈的量化寬松模式,再度將利率打到零。
后果,大家也知道了,經歷短暫恐慌性下跌后,無論美股、A股都迎來了一輪大牛市。
縱觀最近20多年的三次降息周期,市場表現差異極大。
但無一例外,都是進入新周期的一個拐點。
之所以造成了不同的后果,主要差異在于,降息的背景、出手時機和力度的不同。
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裂,后果是最糟糕的。
無論美股、A股,都經歷了幾年漫長的熊市,股民們被折磨得痛不欲生。
主要原因在于:
納斯達克崩盤來得又快又猛烈,但美聯儲的降息太慢了,力度也不夠。
崩盤起于2000年3月,911事件后加速下跌,直到2001年初美聯儲宣布降息時,納指已經整整下跌了9個月,指數跌去一半以上(-54.6%)。
出手太晚了,而且最低利率仍然維持在1.75%,力度也不夠,因此導致全球性的熊市持續了好幾年。
第二次,次貸危機,后果雖然嚴重,但救市足夠堅決,算得上及格。
這輪危機從基本面上看,是最深重的,對地產和金融都造成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但由于美聯儲降息及時、堅決,并維持了長期的零利率,因此無論美股、還是A股,都很快走出了困境,并隨后迎來了新一波的牛市。
第三次,2019年經濟下行+2020年新冠疫情,出手快,力度狠,股市表現最牛。
如果說,前兩次都是“救市式降息”,那么2019年開始的這一輪降息,更多屬于“預防式降息”。
當時的美國經濟,實際GDP增速并不差,仍然在2.2%,僅僅比2018年的3%左右的水平下來了一點。
但未雨綢繆的美聯儲,當機立斷開始了“降息加油”,轉年疫情出現后,更是直接將利率降到了零。
出手快,力度狠,經濟和股市的表現自然生猛。
總的來看,美國經濟的基本面+降息的出手時機與力度,直接決定了下一個周期的股市表現。
基本面好,出手快,力度猛,后期很有可能迎來大牛市;
基本面差,出手慢,力度弱,后期久病不愈、拖拖拉拉,便是漫長的熊市。
目前的情況看,這輪預計9月份即將開始的降息,更多屬于預防式降息,跟2019年的情況比較相似。
因此,一旦降息開始,美國股市獲得加油,繼續“維穩”上行的概率是比較大的。
相對來說,這輪降息對A股的意義要更大。
畢竟,A股的熊市已經持續了有3年,從估值的角度看,基本上算是進入30年歷史上的罕見底部了。
股價持續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是人口問題,出生人口下降+老齡化+城市化結束,導致需求不足;
第二個是產業問題,制造業產能擴張過快,價格戰激烈,導致利潤率下滑;
第三個是金融問題,中美利率差距大,資本從中國流向美國,導致A股估值偏低。
這三個問題,除了人口問題短期難解之外,另外兩個——產業和金融都是中期問題,反轉的概率正在逐步加大。
產業問題,我們在其它文章中再談,這里重點講一下金融問題。
這輪美聯儲降息,君臨認為會對A股帶來的好處,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是最直接的,肉眼可見的好處。
外資流入,估值提升。
中美利差縮小之后,一部分資金肯定會從海外回流國內,直接帶來估值的修復。
以上一次2019年8月的美聯儲降息為例,開啟降息后,19 年 8-12 月北上資金累計凈流入 2434 億元,月均 487 億元,顯著高于 1-7月的155 億元。
降息之后,外資凈流入規模是降息前的3倍,對估值提升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另外,外資買入的邏輯和內資也有很大不同,這是需要重視的。
外資以機構資金為主,更偏向持有核心資產,集中在大盤股、紅利型資產,以及電力設備、電子等中國核心產業龍頭上。
下面是今年前8個月外資重點持倉的板塊和龍頭一覽:
第二個,間接影響,存在超額收益的板塊。
美聯儲降息,會導致美元貶值,人民幣相對升值,這種情況下,兩大板塊將獲得超額收益。
一個是進口型行業。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中國購買力的提升,同樣的錢能買到更多的海外商品。
另一個是外債型行業。
有些行業外債占比大,人民幣升值可以直接降低還款壓力,好處也是立竿見影的。
最后一個方面,是潛在的好處,也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
當美國降息后,資金流出的壓力減少,國內在政策上不用再擔心人民幣貶值,自然就有了更大的放水政策空間。
國內完全可以根據市場需要,實施更大力度的流動性寬松政策,進一步推動內需回暖。
這種情況下,內需板塊將猶如大地降甘露,枯木逢春。
歷史上來看,人民幣升值期間,內需型板塊(食品飲料、家電、有色鋼鐵建材等)跑贏出口型板塊(紡織服裝、輕工制造、造船航運等)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這里面,既有人民幣升值帶來購買力提升,壓制出口競爭力的原因,也有政策發力的關系。
總的來說,美聯儲降息對市場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這通常是一個新周期的開始。
如果是救市式降息,海外爆發大型經濟危機,那么不僅美股不行,由于出口下行、國內基本面進一步被帶崩,A股只能繼續向十八層地獄尋底。
但如果是預防式降息,像2019年那樣,美國經濟在軟著陸后維持穩定增長,那么對A股還是好處多多的。
外資流入,估值提升,人民幣升值,購買力提升,政策空間打開,內需杠桿能力提升。
簡而言之:
一旦9月降息開啟,整個A股的投資邏輯都將迎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