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鮮小吃店(德宏味道)
嘗鮮餐廳 | 大觀商業街
傲客自費試吃第1070家 嘗鮮評級通過第582家
無論何時,父母和孩子之間永遠有一根看不見的線互相羈絆著。小時候,我們圍著大人撒嬌、討糖吃,長大后才明白,是父母一生都在圍著孩子轉。
一招鮮是一對年紀和我父母相仿的德宏芒市夫妻經營著,面相和善。小店收拾得十分立整,透亮的玻璃餐具,光潔的調料區,愛干凈好像是他們那一輩人都有的美好品質。
問起為什么把小店開來昆明,叔叔阿姨會像熟人一樣和你拉家常:“孩子在昆明工作,我們也就來了昆明”。簡單一句話,包含著多少家人之間的守望相助。
雖然是一門營生,但他們把對自己孩子的關心也分給了在外打拼的人們一份。
店里的面條每天新鮮自制、酸筍這樣的佐料也都是從德宏運來昆明。讓我們在忙碌之余,就算吃一碗簡單的湯面,也可以和爸媽說今天有好好吃飯。
德宏的早餐擅用各種佐料,湯底不見得要多濃厚,各色佐料一加就有絕倫的味覺感受。
其中檸檬和木姜子最為靈魂,用小刀輕輕刮下木姜子粉末,獨特的馥郁芳香撲鼻而來,再加上檸檬清新的酸,喚醒一天的好胃口。
自己做的面條果然更筋溜些,就算久泡一會兒,也不會變坨。攪拌攪拌,裹上香菇鹵肉、一片薄薄的燒肉,面條爽滑,鹵肉濃香。剩下的湯水酸香解膩,能比往常多喝上幾口。
油面原是緬甸的特色,德宏地處中緬邊境,飲食習慣也受到影響。緬甸油面還會加上香酥的干脆面,更強調口感。德宏的油面更強調肉醬和燒肉對面條的調味。
油面相比湯面更油潤,更掛得住味兒也更筋道。哪怕不額外加入佐料,豐潤的肉香也足夠包裹住每一根面條。如果你愛吃鹵面也一定會愛上這碗德宏油面。
德宏人對餌絲的熱愛不亞于米線之于昆明人,甩一碗餌絲,是德宏人早起的動力。對于離家在外,想念家鄉味的德宏游子來說,儲存時間更久一些的泡餌絲是不二選擇。
涼水提前浸泡幾小時后的餌絲,在滾湯中汆燙幾分鐘,性狀和新鮮餌絲相差無幾。悠悠米香在湯底的油香之后徐徐透來,纖細軟糯但口感扎實,比湯面更容易獲得滿足感。
同為餌類的大救駕是一招鮮點的特色,但更準確來說大救駕是騰沖的特色,也叫騰沖炒餌塊。德宏和騰沖不僅地理位置上離得近,文化經濟上也有著緊密的聯系,飲食上自然也有著很多共同點。
一招鮮的大救駕料給得很足,番茄粒、白菜和胡蘿卜增加了餌塊的濕潤度,不至于吃起來干巴,雞蛋酸菜增香,很家常安心的味道。只不過騰沖餌塊很薄,軟糯的口感會折損一些。
手打牛肉丸子也是店里自己做的,將肥瘦有致的牛肉反復捶打成細密的肉泥,手擠成圓子,汆燙變熟,簡單調味后加入靈魂薄荷。
丸子口感軟嫩又不失彈性,恰到好處的油潤度,配合酸辣開胃的糟辣子醬,是空口吃也蠻不錯的特色小食。
再來一碗餐后甜品,紫米和西米緊致彈滑,芒果用的是當季的鷹嘴芒,有著濃郁的香氣和較高的甜度,加上甜蜜的椰汁和醇香椰絲,真是碳水和糖分爆表的一天!
胃已經叫囂著吃不下的時候,阿姨送來了小碗甜白酒給我們品嘗,是自己用酒曲自然發酵后酸甜的口味。
在我老家,媽媽一直就是這么做甜白酒的,離開家這么多年,還是第一次在外面嘗到這口不加科技的媽媽味道。
在一招鮮,已經不只是吃碗湯湯水水飽腹那么簡單了,似乎一直被一股叫做親情的力量牽引著,感受著這對芒市夫婦對孩子的牽掛和愛,感受著他們對食物的一片真心,自己也會因此感到無比幸福。
阿嬤傣味牛肉丸 | 和平村
德宏小肥油燒烤 | 近華浦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