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榮里
南方的朋友寄來楊梅,仙居的也有,臺州的也有。楊梅個大,超過乒乓球,小嘴吃不下去。我的嘴大,一口一個,剛剛好。肉質緊實,大半甜口,夾著微酸,是炎熱夏日里的清涼感覺。這楊梅,外面長滿了軟刺,據說,春天里,這刺扎人,就像一個刺棱小子,長著長著就圓滑了。現代物流業發達,北方人能享受到楊梅的鮮氣。剛郵到京的楊梅,伴葉還發著清香,成熟了的楊梅,黑得像炭火靜默。那一層黑,裹著鮮紅的果肉,咬一口,滿嘴絲軟,超過北方櫻桃的口感,又比西瓜矜持、優雅。熱房間里吃楊梅,也能吃出空調房的味道。楊梅會調節你的心情,吃在嘴里涼甜。
第一次吃楊梅是在瑞麗勐秀山上。浙江來的企業家葉總是一個熱心農業種植的人,將浙江的楊梅移栽了來。瑞麗的水土適合楊梅生長,每年春末夏初,瑞麗的楊梅會提前上市。我曾經去葉總的楊梅園里摘過楊梅,那里的海拔和陽光,適合楊梅無憂無慮地成長。楊梅的品種多,口感也好。喝過楊梅做的美酒,軟軟和和,容易讓人進入夢鄉。在瑞麗吃了楊梅,似乎就打開了味覺的大門。瑞麗的楊梅摘下來就能吃,不用洗,蓋因那里的空氣沒有污染,蟲子少的緣故。
在仙居,有一棵近二百年的楊梅樹,幾經枯衰,重又長出了新枝。據說它的后代在各地繁衍了一億多棵。時空、地域的不同,楊梅會擇地而生,接納陽光和空氣,有了新的味道。在云南,人家會說是瑞麗的楊梅,不說是浙江的楊梅。我吃到的云南桑葚,個大肉厚,一問,是從山東移栽過去的,驚喜中有遺憾。有人說,中國的楊梅三分之一在浙江,這話我看不準確,不能單純從產地上說,要看是否是那棵母樹的子孫,就像云南的古樹茶多過外地一樣。
汪曾祺在西南聯大呆過,他吃過云南昆明的楊梅。云南楊梅好吃,不只在楊梅的味道,更在于苗族女孩子清脆的叫賣聲和渾圓了天色的穿戴。汪先生的記錄帶有文人的真實,想想那個場景,也想買幾顆楊梅嘗嘗。朱自清算南方人,他是喜歡吃楊梅的。陰雨中,一壺酒,半碗楊梅,足以讓小畫家畫很好的素描。我見過紹興的一位作家,吃楊梅就像海邊人吃蟹子,幸福的表情,猶如得到了天下尤物。也有南方人一說楊梅就皺眉,像北方人厭棄地瓜。我是不厭棄地瓜的北方人,當然,我也不厭棄楊梅。
有一年,佛山的一位朋友,開車帶我去珠海吃了生蠔,回來路過中山,到田野里吃了鳳梨。那鳳梨是我自己親手摘下來的,手感影響味覺,吃起來特別香甜。仙居人說:到我們果園來采摘楊梅吃吧!保準讓你吃個舒服!從北京去仙居是有高鐵的,說不定哪一天,我還真會坐上高鐵滿足一下舌頭的味覺。能親手采摘楊梅享受,那應該是值得羨慕的舌頭。
北方人要是楊梅購買多了,冰箱里放不下,可能就會爛掉,如此尤物,扔進垃圾桶著實可惜。浙江人聰明,會把楊梅煮熟了封存,也會做成楊梅酒,紅的滋潤。我也吃過楊梅干,雖缺了鮮楊梅的口感,但仍有楊梅的酸口,冬日里嚼一嚼,會有夏天的感覺。
這些年,日漸喜歡上南方的果實。那種香榧果,小而堅硬,外形頗似北方的核桃,咬開外殼,里面是一層黑衣。我一次要吃一小袋。醫生說,不能吃那么大量的堅果!我幾次想改,卻改不了,香榧果實在是太香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