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木
周末房屋養老金炒得沸沸揚揚,我在杭州出差,沒來得及寫,但看市場輿論,傳得越來越離譜,正好后臺大量讀者問,我就幫大家還原一下真相:
其實養老金概念,并不是這次住建部首提,早在去年6月份的一個重要會議上,就重點提到:
要探索房屋養老金體檢、養老制度。
前幾天8月6號,又提了一次,只是沒有人關注。那么為什么,這次關注的人這么多?而且發酵成遠超于房地產稅的話題?
答案就是大量媒體的刻意引導和解讀。
他們認為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是因為:
1、土地財政收入下降,靠房屋養老金可以巧立名目,多收錢能緩解財政壓力。
2、房屋老化壓力大,目前的維修基金不夠用,再補繳一次養老金,收兩次錢才能行,未來還會收更多錢。
最后總結,人們連自己養老都解決不了,還要給房子養老,這也太不公平了,連牛馬都不如。
如果文章這么寫,邏輯沒錯,也能拿出數據,還能激化情緒和矛盾,流量肯定爆。
但我告訴你,以上全錯。
財經解讀的前提,首先是尊重事實。
其實這次提出養老金,文件里多次提到:
房屋養老金, 個人賬戶 通過繳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 已經有了 ,試點的重點是政府把 公共賬戶 建立起來 。
什么是公共賬戶?為什么要建立公共賬戶?不是已經有個人賬戶了嗎?
的確,購房者在買房的時候,都會按照建安成本的5-8%繳納房屋維修基金,用來小區日常運維。
但事實上,在重大維修層面,靠個人賬戶這點錢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更多是地方補貼。
可以說,這些年,幾乎所有老房舊改修繕案例,基本都是地方補貼占大頭,這些信息網上都有記錄,隨便都能查到。
之前經濟好,房地產行情不錯,地方有錢,補貼沒問題,但現在經濟下行,房地產一潭死水,都沒錢了,補貼不起了,該怎么辦?
2022年長沙“429事件”,居民自建房坍塌,直接造成經濟損失9077萬元,死了54個人,其中44個都是大學生。
2023年,中國存量住房面積335.5億平方米, 高層住宅數量居世界之首,這幾年又建設了一大批工業垃圾。
現在,居民自建房安全暴雷,未來,剛需高層住宅安全暴雷,背后 需要修繕的資金,呈奇數倍增長。
如果不管,都會淪為貧民窟。那時候錢籌不起來,物業不作為,城市安全根本無法解決。 所以現在建立公修的長效機制,已經算是比較合理的時間點了。
那么問題來了,建立公戶的錢到底從哪來?
我翻閱了所有官方文件和已經在探索建立的民間案例,可以總結為:
1、地方財政補貼
2、土地出讓金歸集
3、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分配
4、原公房出售資金等多渠道
按照目前的情況,北上廣深以及一些發達的二線城市,根本不用愁公戶資金,經濟強產業足,這四點基本都能做到。
最重要的是,一些經濟比較差,地也沒人買的低能級城市,1和2收不上來,3和4又不夠,怎么辦?
只能跟上面要。
理論上,房屋公共賬戶有轉移調劑屬性。也就是說,經濟發達的地區會重點幫扶經濟落后的地區。
就像養老金一樣,東三省養老金早就出現了缺口,怎么辦呢?由經濟較為發達的廣東、北京、江蘇、安徽、四川這五省市托底。
誰發達,誰就承擔更多。所以我們經常調侃,廣東年輕人養了北方一大半的老人。
而對于房屋養老金來說,小地方籌集不上來,理論上也會由比較富足的地區調劑。
但大城市也會優先考慮自我修繕更新,而對于需要幫扶的地方,會重點做出評估,比如說鶴崗這種地方,房子再修也不會產生經濟效益,只能保持最低基礎的危房修繕。
所以整體來看,房屋養老金,就是防止“貧民窟化”做的房屋生命系統“長效保障機制”。 提前探索,建立公共資金池,來應對未來20年的潛在安全 風險 。
至于資金籌措,更多在于宏觀方面的歸集和調劑,公共賬戶的設定,有了對各方機構和集團,“出師有名”的由頭。
但對于老百姓來講,并不需要再出錢,產生新的負擔。換個角度講,老百姓也實在沒啥錢了,如果繼續苛雜,會產生非常嚴重的社會情緒爆破,所以在周末會議上,住建部一再強調多次:
不用老百姓掏錢,不用老百姓掏錢!
可能是之前一系列問題“珠玉在前”,導致人們寧可愿意相信不好的方向,這是管理者需要反思的地方。
還有市場傳言房屋養老金是另一種房地產稅,也純屬是混淆視聽,刻意引導。這完全是兩套系統,原因不同,目的也不同,能說出這種話的,對房地產邏輯欠缺底層認知。
無奈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談及房地產專業問題,激化矛盾,收割流量成為常態,這是房地產市場另一種悲哀。
面對房地產問題,我們還是需要就事論事,尊重客觀事實,追求真理和真相,正所謂,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獨立清醒,不被輿論玩弄和收割,才能做好正確的決策,人生才能坦然和松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