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麥卡
編輯 | 以安
“搶企業、搶人才、促創新。”8月23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布的政務宣傳片中,行政長官李家超用九個字概括了港府擁抱科創的決心。
香港一直被認為是全球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當下,港府為了繪制“新型工業化”的產業發展藍圖,在吸引科技企業、完善創科生態圈上,仍展示出相當的主動性和開放性。
過去數月以來,多家明星企業“落戶”香港。政務宣傳片中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創科及工業局引進超過100家有潛力和具代表性重點創科企業,它們將在香港落戶和拓展業務,與香港合共投資超520億元。
而其中,AI相關企業的涌入,尤其為香港的產業轉型提供了重要發展動力。
就在上個月,誕生于好萊塢的頂尖視效公司數字王國宣布,擬投資2億港元,在香港科學園設立國際創新研發中心。在宣傳片中,數字王國CEO謝安作為首位出鏡的企業家代表,談及此舉的重大意義:“我們等于是把一家公司的靈魂和大腦,放在香港。”
香港靠什么吸引數字王國?答案可能指向了人才、技術、效率等多方面。
可以預見的是,數字王國將科技企業“最重要”的部分搬到了香港,也將進一步借助香港的地理優勢和產業集聚效應,吸引人才加盟,推動技術發展,實現全球范圍內的業務擴張。
最終,數字王國將成為聯結AI相關產業的核心之一,與香港形成雙贏的局面。
大手筆投入2億,數字王國準備在香港造一個新“大腦”
香港新界大埔區,香港科學園坐落于此。
這是一個由港府耗資150億港元打造的科技創新基地,聚集著天南地北的人才、投資者、明星企業,串聯起香港的科創故事。
作為全球領先的視效公司,數字王國在香港科學園成立國際創新研發中心,其主要目標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招聘和培育專業人才,布局技術專利及知識產品,二是進一步推進技術研發和商業化落地。
為了達成國際創新研發中心的規劃目標,數字王國計劃于2029年底前總投入約2.04億港元的資金。
科技立身一直是數字王國的傳統。過去三十余年,其始終堅持重研發的經營策略,注重前沿技術領域的深耕、專業人才的培育。
這實際上與香港發力科創的思路一致。對于任何一個城市而言,發展新興產業的第一步,往往是撬動研發資源。走出第一步,才能推動技術創新、場景落地等一系列戰略動作。
對創新研發的高度重視,是數字王國與香港科學園乃至香港形成雙贏合作關系的基礎。
在規劃的具體執行層面,數字王國在行業內占據的領先位置,和技術產品的強大市場影響力,能自然而然地吸引人才的加入。
經過多年發展,數字王國的業務規模及技術成熟度已達到較高水平,主要業務覆蓋視覺特效、虛擬人、可視化等諸多領域,在實時互動、動作捕捉等前沿科技方面也充分具備實力。
加之香港本就是高質量人才聚集的高地,且香港科學園毗鄰香港中文大學,也極為重視人才培育,數字王國的國際創新研發中心想要壯大技術人才團隊,其實并不難。
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香港被確立為“八大中心”,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將充分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的重要角色。
為了“搶人才”,香港還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通過放寬落戶門檻,吸引高端人才。根據近期公布的數據,香港已超預期完成3.5萬人才引進目標。
把國際創新研發中心設在香港科學園,數字王國更容易匯聚來自大灣區及世界范圍內的專業人才。
以此為基礎,數字王國還可以通過科學園正在進行的“明日創科領袖培育計劃”等一系列人才培育計劃,壯大本地人才庫,吸引全球頂級人才加盟。
在技術突破和專利布局方面,數字王國則有機會與香港領先的學術機構、行業專家和創新者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動技術創新。
借助過去積累的技術沉淀,數字王國能夠讓更多技術突破和人才匯聚,發生在香港這片土地上。
以一個生態圈、一座城的力量,為數字王國保駕護航
香港科學園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全球領先的科創生態圈。根據《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2024》統計的數據,在新興創業生態系統排名中,香港位列亞洲第一、全球第三。
作為科創生態圈,香港科學園可以為企業提供豐富的資源,包括研究、開發、商業化和教育培訓等綜合性服務。除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方面,科學園還聚集了來自生物醫藥、智慧城市、金融科技三大領域的大量企業。
更重要的是,科學園扮演著一個各領域科技企業之間的橋梁角色,為不同科技產業的商貿聯系提供了機會。
截至2023年5月,科學園及創新中心的科技企業超過1100家,其中81%為本地企業,9%為內地及臺灣企業,10%為海外企業。
透過生態圈,數字王國將更高效地鏈接外部資源,與合作伙伴形成優勢互補,實現1+1>2的效果。
顯然,作為一家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公司,數字王國必須通過生態圈中科技與產業的密集對接,鞏固其作為相關企業首選技術供應商的地位。
圖/ 數字王國參與視效制作的奧運TVC
而對于生態圈內的合作伙伴而言,數字王國不僅擁有最頂尖的技術,也具備大量落地產品的開發經驗。在企業受困于產品難以商品化問題時,數字王國能夠提供支持。
在此基礎上,數字王國的業務規模和市場擴張版圖,將進一步發展壯大。
從更深層次來看,謝安認為,企業、香港科學園以及香港政府形成了一個共同體。
他明確指出:香港政府的鼎力支持和科學園充沛的資源,將幫助數字王國打進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用最強大的技術和人才,去孵化最好的一個商業模式。
從長遠角度,無論是從大灣區科創走廊布局,還是放眼世界范圍來看,香港都是跨國公司布局更大市場、實現規模化發展的“中軸”。
可以說,落地香港、入駐科學園,數字王國獲得了一個生態圈的加持、一座城的“保駕護航”。
多城奔赴AI商業化浪潮,數字王國與香港如何共成長?
“當我在跟香港的官員打交道的時候,他們很清楚地知道,這片土地需要什么。”在提及香港的營商環境時,謝安也在宣傳片中提到。
當下,港府最主要的發展目標是,鼓勵行業的商業化應用。
放眼國內,不只是香港,大多一線城市都在不遺余力地吸引AI企業落戶、人才扎根,寄希望于商業項目早日落地見效。
也就是說,在完成人才、研發布局后,數字王國下一步要做的是,為香港AI相關產業的商業化落地按下加速鍵。
如今,不少行業的升級轉型,都極其依賴于AI相關技術的賦能。
香港是電影業重要的生產基地,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但近年來,港片作為文化現象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從業者寄希望于視效、虛擬人等AI科技,幫助香港電影重回上升軌道。
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曾提到,“人工智能已經徹底改變電影和娛樂產業,創新電影制作、視覺效果和動畫。數字王國就是一個證明。”
換言之,數字王國超一流的視效技術,頂尖的好萊塢電影制作體系,能幫助香港電影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實際上,全球電影市場中不少重量級作品,都有數字王國視效團隊的身影。
與漫威《復仇者聯盟》系列的合作中,其自主研發的軟件Masquerade經過迭代后,支持完全自動化的標記與跟蹤,為極端照明條件下創建更加逼真的滅霸成為可能。
在電影《終結者:黑暗命運》中,其在格蕾絲與高階終結者“Rev-9”之間的工廠大戰中,分別創造了角色的頭部替換和數字替身。
此外,視效技術也能被用于電視劇集、商業廣告和游戲行業,幫助行業提升制作效率、節約制作成本、創作質量更高的作品。
除了推動香港娛樂行業的創新升級,數字王國還能以技術賦能更多產業,包括銀行業、教育業、長者服務業及旅游業,完成了一場“技術”與“產業升級需求”的雙向奔赴。
在這些行業中,數字王國的虛擬人技術將頻繁地派上用場。例如,其計劃開發先進的人工智能驅動虛擬助手,能夠進行自然且復雜地互動,以提升服務導向環境中的用戶體驗。
從其參與開發的角色,比如虛擬鄧麗君、虛擬馬丁·路德金、《復仇者聯盟》系列中的“滅霸”等,可以看到數字王國已經具備生產照片寫實級、支持情感交互的全實時化數字角色的能力,競爭壁壘較強。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AI驅動的虛擬助手,但數字王國能夠實時智能驅動,創造出的AI虛擬助手更真實,它甚至可以生成語音與動作,與用戶進行實時互動。
隨著數字王國的國際創新研發中心落戶香港,有望改善香港相關產業技術成果難以落地、商業化項目難以推進的局面。
數字王國將幫助香港完成從研發、技術創新到應用落地的能力“拼圖”,向全球人工智能及虛擬人技術的商業中心邁出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