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從湖北日報的視頻號上看到陜西咸陽禮泉縣一名市民發視頻稱一輛貨車上拉著一車爛蘋果,并稱爛蘋果流出的臟水流了一地,該市民懷疑這些爛蘋果被運到附近的果汁廠用于生產果汁。該市民稱每天在一兩百米外都能聞到酸臭味道,那味道太難聞了。
8月27日,涉事公司回應稱無法避免爛蘋果進廠,但廠里有挑選果子的流程,公司正在接受市場監管局調查。
當地市監局回應此事件說正在調查跟進,已經對涉事公司生產的產品進行抽樣檢測,檢測結果未出來之前,已責令涉事公司停止產品出廠銷售。如果產品確實存在生產質量問題,市監局將給予懲罰處理。
其實這種現象我已經見怪不怪了,從毒奶粉到地溝油,再到混裝化工食用油,再到今天的用爛蘋果榨汁事件,我的神經已經麻木了,再出現其他的事件,我都不覺得驚訝。一點都不神奇,一點都不意外。
生產這些產品的工廠往往是當地政府的納稅大戶,當地政府為穩定財政稅收,往往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綏靖政策,等此類事件風聲一過,依舊恢復如常,食品安全隱患問題在當地政府看來,要排在稅收穩定之后。這就造成了此類事件屢屢發生,屢屢又不了了之的原因。當然,此類事件也不會根除,過一段時間又“春風吹又生”了。
要想根除這些惡性生產質量問題,就要從稅收改革入手,使當地政府不能過度依賴這些企業的稅收。政府應該支持當地新聞媒體監督工廠的生產質量安全,允許每一位熱心人士的積極參與,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杜絕此類問題的再次發生,否則我們只能驚訝于此類案件的頻頻爆發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