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謂之術,教而育之謂之道!聊身邊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相信不少老師和學生已經拿到新英語教材了,對于新教材,不管是三年級起始版,還是七年級起始版,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觀點:英語教材越來越難了!
編教材的是一群人,教書的是一群人,出試卷的是一群人,他們沒有什么交際,卻又相互影響。教材是第一步,當教材變得越來越難,必定影響眾多人,說好的“減負”能實現嗎?
有老師說,英語新教材一出,50%的鄉鎮學生就被淘汰了!教材為什么越改越難,底層思維是什么?
為什么要換英語教材?
其實不僅是只換了英語教材,起始年級的所有教材都在2024年秋季開學進行了更換,主要原因與《2022版課程標準》的實施相關。
近二十多年,《課程標準》進行了三次變化。
2001年版的《課程標準》注重的“雙基”,也就是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育分”為目的;
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把之前的“雙基”增加到“四基”,由原來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轉變為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育能”為主。
而最近一次修改的2022版《課程標準》,由2011版的“育分”“育能”向“育人”轉換!
之所以起始年級要換教材,是因為之前使用的教材全部是2011版課程標準的產物,《課程標準》變了,教材就要做出調整,這就是換英語教材的原因。
英語教材越來越難了,這是事實!
新課標標準提高了!
詞匯量增加。根據英語《新課程標準》可知,所掌握的詞匯量由1600字,增加至2000個,要想在英語考試中得高分,孩子們所掌握的詞匯量實際需要達到3000個左右。小學畢業要求孩子有5000詞課外閱讀量,能夠閱讀配圖簡單的英文書,七年級累計閱讀量達到4萬字以上,八年級達到10萬字以上,九年級累計閱讀量達到15萬字以上。
閱讀要求變高。2011年新課標要求小學畢業孩子能夠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者短文。2022年新課標要求小學畢業孩子能歸納故事中主要發生的情節,概括語篇的主要內容。現在對小學生英語能力要求已經逐步提升,能夠復述表達才是關鍵。
重口語。新課標針對每個年級,都明確提出“課外視聽活動每周不少于30分鐘”。要求能進行主題演講、或口頭轉述、改編、創編、且鼓勵大膽開口。長期以來,各地所進行的英語考試只側重聽力、閱讀和寫作,對于“說英語”的測試主要是以“補全對話”的形式體現出來,這也造就了很多學生英語考試成績不錯,但卻不會開口講英語,就是大家常說的“啞巴英語”。可以預見,人機對話測試將會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出現。
重英語寫作。之前考試要求的書面表達主要以記敘文、應用文為主,而新課標要求,不僅能描述交際談話、描述經歷及事件特征,還要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其實就是讓寫議論文,寫作要求提高了。
用一句話總結:英語課節數未變,考試分數未變,考試方式有變、難度增加!
看上圖,小學三年級起點的英語教材,還沒有學習ABC,就出現這樣的兔子,是不是相當炸裂?
不是說新版教材不好,恰恰相反,教材對有閱讀和聽力基礎的孩子特別友好,能高效撬動輸出表達,兼顧了語言的社會、文化、科學和社交功能,完成脫離了之前語言作為一門單獨存在的狀況,學了很多年,卻不會說不會表達不會寫。關鍵問題在于,你孩子的能力,能匹配得了這個教材嗎?這個教材真的是給小學三年級起點的孩子們準備的嗎?這個教材難道不是用來篩選的嗎?有準備的孩子就能享受進階版教的培養,裸泳的孩子就只能留在岸上圍觀了。
英語新教材一出,50%的鄉鎮學生就被淘汰了!
26個英語字母還沒學全,直接就開始學習英語句子了,這是無數鄉鎮學生要面對的現實。
千萬不要說大家都一樣,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城鄉孩子之間是有差距的,這是事實。
城市孩子和鄉鎮學生用的是一樣的教材,大家將來考試的試卷也是一樣的,讓沒有基礎的孩子們一開始就接觸難度如此之大的教材,這不是人為地在拉大差距嗎?難道新教材從一開始就要起到篩選作用?
大家可以到現在的農村學校看看,教室相當漂亮,但學生學習兩極分化的情況十分嚴重,尤其是初二年級,英語學科成了無數鄉鎮學生學習路上的攔路虎,新教材出來后,誰會在中考時被分流?大家應該都清楚答案。
新英語越來越難,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新教材一出,50%的鄉鎮學生就已經被淘汰了,一點也不夸張,使用幾年時間,就是驗證這一觀點的時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