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五點,早早的醒來,開啟折磨自己很久的課題文章修改,心底那點不服輸的心勁使用的差不離了,經過反反復復不斷的修改,似乎感覺可以交差了,一下子輕松了許多,有了餓的感覺。
七點了,忽然想起早餐在何處去吃。機關早餐那種米粥饅頭加咸菜清湯寡水的味道,一下子口中有了酸水在舌邊涌出,沒有了食欲。
文章既然有了不算定稿的定稿,何嘗不去犒勞一下自己呢?
窗外近期連綿的秋雨不見蹤影了,天氣放晴,心情似乎有了可以放飛自己的愉悅,輕松了很多,老城東門臉的小吃攤的煙火氣,似乎勾起自己對陳年往事老味道的興趣。
說走就走,騎上電動車出發了,盡管距離不遠,似乎很久以來耐心的定力失去了很多,“使我不得開心顏”,空氣里似乎有一種壓抑的氛圍,很多是是非非不想去理會他們,隨他們去吧!總想懶懶散散的度日,內心里船到碼頭車到站了,明日復明日又奈何,很多積攢的工作處于被動應付的狀態,想做又沒有動力;不想做,又似乎忤逆著自己的本心,與自己曾經風風火火不服輸的勁頭矛盾著。
初秋涼爽的風吹在面龐,變得格外的清醒,目睹三十年老城的蛻變別有一番感慨在心頭,曾經的親歷者,參與者。曾經一個鄉下的孩子在縣城有了一份喜歡的工作,妻餐薪俸能夠養家糊口,盡管沒有幾套房,但已經熬到被老家鄉親羨慕不已的份。
途經開明書社門口,緊閉的門,不經意間想起郭開印老先生,他剛勁書法風格別具一格,是自己的偶像,年少以來不知道悄悄的模仿過多少次;曾經每天一本書五分錢租他家不知道從哪淘來的各種書籍。他家低矮的三間平房被周圍的高樓大廈簇擁著,閑置著。故人已去,曾經不知多少次夢想著有一天當自己清閑了,也能擁有幾間老屋,書香相伴,可以讀讀書,寫寫字,品品茶,含飴弄孫。面對郭老的小屋多想租下或者買下他家的幾間老屋安度晚年,慰藉自己少年以來的夙愿,擁有一份獨立的空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開明書社對過曾經是新華書店的舊址,如今早就被新蓋的居民樓代替了,年少時囊中羞澀,曾經靠賣自家老槐樹上的槐米和到河邊大樹上搜集蟬蛻賣錢,很久攢夠了才買下《新華詞典》、《四書章句集注》等書籍,如今歲月倥傯,書籍盡管滿架,可是讀起來卻沒有年少時“書非借不能讀”的滋味,那時如饑似渴的去相信“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的屋”。癡迷沉浸在各種書籍描繪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東門臉路西走上幾個臺階,就是那個小吃攤,很多年沒有來過了,臨窗坐下,要了一碗老豆腐和兩個蘿卜條煎包,慢慢的吃起來。韭菜花多多少少的添加,咸淡的味道在心間。
忽然間發現透過窗子照進來的陽光包圍著自己,覺得格外的溫暖,抬頭窗外,疾馳的車輛和趕路的電動車們把自己帶到一種小縣城獨有的安逸幸福的時光隧道之中。
記得三十年前,似乎也是這個小吃攤,一個領導講述他和父親的故事。小時候他隨父親到縣城趕集,時近中午,他早就饑腸轆轆,隨父親就是在這個小店要了一份豬耳朵小菜和一大碗面條。他父親告訴他:“兒子好好讀書,讀好了,天天能吃上豬耳朵!”他講述時的神情舉止歷歷在目,恍若眼前一般。
今天陽光的溫暖,似乎能夠印證能夠吃上豬耳朵的味道。
歲月倥傯,故事猶在,人已老去,體驗饑腸轆轆的歲月已經遠去,如今每天不知道吃什么的苦惱卻來了,兒時的時光還有多少人被惦記?半生以來,在為名忙、為利忙的路上,歲月蹉跎,哪有閑暇去靜下心來慢慢的回憶?曾經的來路,曾經的初心,還有誰在堅守的路上無怨無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