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蘇州人從小吃到大的美食,除了蘇式湯面和生煎饅頭,還有甜咸適口的粢飯團。近日,記者了解到,位于蘇州姑蘇區某農貿市場里的一家小店經營售賣粢飯團近30年,有甜、咸兩種口味,多年來售價一直是每個6元,憑借地道的口味和實惠的價格,贏得了眾多顧客的青睞,每天能售賣出近300個粢飯團。
錯開農貿市場營業早高峰,上午11:00左右,記者來到該農貿市場,在農貿市場負一樓,記者看到,其中一家門店內掛著一塊醒目的價目表:傳統粢飯團,甜口味 6元/只,咸口味 6元/只,加蛋黃每只加2元,加肉松每只加2元。
店前排著長隊,店主焦桂女正在熟練地制作粢飯團。“要一個咸飯團。”“好嘞,咸飯團啦,6塊錢。”焦桂女熱情地與顧客對話,她制作粢飯團動作非常熟稔。焦桂女不慌不忙,揭開木桶蓋,從桶中捧出一團糯米置于特制的紗布上,雙手握拳將顆顆飽滿的糯米壓實,如遇糯米偏少的情況,便會再取一小團糯米置于布上,再次壓實,使糯米顆粒間的空隙恰到好處,同時保證了粢飯團的分量與口感。緊接著,她端來自己炒制的黑芝麻糖,用勺子輕輕翻動,舀出兩三勺平鋪在糯米上,再從袋子里拿出新鮮的油條對折放在糯米團中心,用非常熟練的手法掀起布翻卷飯團,使得油條與黑芝麻糖被嚴嚴實實地包裹在噴香的糯米團間,再一眨眼的功夫,焦桂女就將粢飯團裹緊、壓實,裝入袋中遞給顧客。
盡管已經過了早高峰,店里仍舊忙得不可開交,一大波客流涌來,不少老顧客一次就買上三五個粢飯團,焦桂女與丈夫同時制作粢飯團,大大提高了效率,減少了顧客等待的時間。焦桂女笑著對記者說:“每天這時候都有點忙不過來了,基本上每天能賣兩三百個粢飯團。”“我們都認識的,在這里買粢飯團要有幾十年了。”一位顧客說道。“購買這家門店做的粢飯團最起碼25年了,每個星期總歸要買個三次左右。”另一位顧客對記者說。
“我們開了有30年了,現在基本就是做老顧客生意,價格也很多年沒變過,基礎價6元一個,可以另外加咸蛋黃和肉松。”焦桂女笑著對記者說。焦桂女熱心分享自家粢飯團的秘訣:用心做好粢飯團,用心對待顧客。她對記者說:“我們的糯米都是選用的最好的、顆粒最飽滿的,每天凌晨兩點多就要起床開始準備,糯米要提前一天晚上泡好,當天還要經過多次淘洗才去蒸。餡料也都是我們自己準備的,這樣才放心。咸菜是雪菜、榨菜、蘿卜干三合一,直接炒好的,黑芝麻糖也是我們自己炒的,芝麻一定要淘洗干凈,炒好,炒得脆脆的,然后再與綿白糖混合到一起。”
提及甜咸粢飯團各自的搭配,焦桂女耐心地向記者介紹:“甜的是黑芝麻糖加油條,咸的是咸菜加油條。購買甜飯團加肉松的人比較多,購買咸飯團加蛋黃的人比較多。”“我要一個甜的粢飯團,加肉松哦。”正說著,一名老顧客恰巧前來購買粢飯團,焦桂女又開始忙碌起來。
實習生 張楊勝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畢榮
校對 胡妍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