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與因應:刑事辯護的正義邏輯》
作者:王迎龍 著
ISBN:978-7-5764-1612-1
定價:68元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24年7月
作者簡介
王迎龍山東臨沂人,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法學碩士、訪問學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法學博士后。入選中國政法大學“錢端升學者”、北京市屬高校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法學會“百名青年法學英才”。目前已在《中國法學》《法學家》《政法論壇》《比較法研究》《環球法律評論》《中國刑事法雜志》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四十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等刊物轉載。曾獲首屆全國刑事訴訟法學青年論壇征文一等獎、全國檢察基礎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等獎項。
內容簡介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我國刑事司法體制也在不斷變革,以回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在本輪司法體制改革中,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確立,對我國刑事司法體制帶來了整體性與制度性的影響。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理順了公、檢、法三機關的關系,將審判階段處于訴訟程序的中心,強調庭審實質化。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則通過控辯訴訟合意的引入,確立了一種中國式的協商性司法。隨著改革趨向深入,我國刑事司法體制正在經歷深刻轉型。
刑事辯護制度作為刑事司法體制的重要一環,刑事司法的整體變革必然影響刑事辯護本身。與傳統刑事辯護相比,刑事司法轉型期間刑事辯護呈現出不同的制度形態,并產生了與傳統問題如辯護“三難”等不同的實踐難題。這些難題是源于刑事司法整體轉型所產生的結構性問題,本質上是傳統刑事辯護制度無法滿足現代刑事司法的變革需求所引起的。因此,以刑事司法轉型期的刑事辯護制度為主題進行理論研究,挖掘刑事辯護制度的新發展與新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完善刑事辯護制度才能有效滿足現代刑事司法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與創新性。
本書共分為八個章節:
第一章:刑事司法的轉型與刑事辯護的發展本章作為第一章交代了本書的立意,即刑事司法轉型對刑事辯護制度產生的影響。
第二章:刑事辯護的正義邏輯本章對本書的邏輯主線即對刑事辯護的正義邏輯進行理論歸納。刑事辯護對司法公平正義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其蘊含三重基本正義邏輯,一是刑事辯護的實體正義邏輯,二是刑事辯護的客觀程序正義邏輯,三是刑事辯護的主觀程序正義邏輯。
第三章:刑事辯護的職業倫理轉型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與刑事司法轉型,我國的辯護律師職業倫理也趨向“二元化”,然而,處于轉型期的刑事辯護與律師職業,愈加受到社會、市場等多重因素影響,辯護律師職業倫理如何轉型,在借鑒域外經驗的同時,應當重點結合本國實踐,作出審慎選擇。
第四章: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刑事辯護本章闡述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刑事辯護相關問題,重點探討如何在認罪認罰案件中展開刑事辯護。
第五章:刑事司法領域的法律幫助權本章從《法律援助法》的出臺引出法律幫助權這一基本訴訟權利,主張其應作為一項刑事訴訟基本權利予以確立。
第六章:刑事法律援助的域外經驗與本土構建本章從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角度探討如何實現我國刑事辯護的全覆蓋。
第七章:值班律師的教義規范與制度完善由于值班律師制度是新設立的制度,存在諸多爭議,主要集中于職能定位、制度功能與理論基礎。因此,本章從教義層面與理論層面主要討論如何完善新設立的律師值班制度。
第八章:自媒體時代律師庭外言論規制的模式轉型律師庭外言論是律師法庭辯護的必要延伸,對于促進司法公正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本章圍繞自媒體時代庭外言論針對其法律規制及邊界進行探討。
在刑事司法轉型期間,刑事辯護制度呈現出不同于傳統刑事辯護的諸多新問題。這些問題是刑事辯護制度無法滿足刑事司法變革需求所引發的。本書旨在系統地描述轉型期刑事辯護的新發展,概括出現的新問題,并提出新的理論,有助于促進刑事司法轉型與刑事辯護制度的理論發展,彌補當前研究的不足。
分析了目前實踐中存在較大爭議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尤其是律師職業倫理、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律師庭外言論等問題,這些問題在實踐中較為突出,且在學理上有一定的爭議。筆者試圖通過理論上的解構來解釋、回應上述爭議問題。
對刑事司法轉型期辯護制度相關問題的描述、概括以及回應,能夠為有關立法與司法部門提供理論智識,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引辯護律師的執業活動。
目 錄
第一章
刑事司法的轉型與刑事辯護的發展
第一節 國家主導下的刑事辯護制度
第二節 刑事司法的社會結構變遷
第三節 刑事辯護制度的新發展
第二章
刑事辯護的正義邏輯
第一節 刑事辯護理論的元問題
第二節 刑事辯護的實體正義邏輯
第三節 刑事辯護的客觀程序正義邏輯
第四節 刑事辯護的主觀程序正義邏輯
第三章
刑事辯護律師的職業倫理轉型
第一節 我國刑事辯護律師的職業定位與歷史發展
第二節 律師職業倫理的兩種模式與域外經驗
第三節 我國辯護律師職業倫理的轉型發展
第四章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刑事辯護
第一節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刑事辯護的影響
第二節 刑事辯護的重心:從審判到審前
第三節 刑事辯護的形態:從對抗到協商
第四節 認罪認罰案件刑事辯護的獨立性
第五節 認罪認罰案件刑事辯護的有效性
第五章
刑事司法領域的法律幫助權
第一節 確立被追訴人法律援助權的時代需求
第二節 “有權獲得辯護”原則的歷史嬗變與經驗啟示
第三節 “辯護”與“法律幫助”的教義闡釋與權利基礎
第四節 被追訴人法律援助權的實現愿景
第六章
刑事法律援助的域外經驗與本土構建
——刑事辯護全覆蓋之實現徑路
第一節 刑事法律援助的現實困境與重要意義
第二節 刑事辯護全覆蓋的制度基礎
第三節 刑事法律援助的域外經驗
第四節 刑事法律援助的中國模式構建
第七章
值班律師的教義規范與制度完善
第一節 值班律師的身份與定位
第二節 值班律師制度的實然分析與應然發展
第三節 值班律師制度的實踐需求與理論來源
第八章
自媒體時代律師庭外言論規制的模式轉型
第一節 律師庭外言論的保障與規制
第二節 律師庭外言論的兩種規制模式
第三節 我國律師庭外言論規制的模式轉型
參考文獻
后記
目錄可上下滑動查看
同套系推薦
內容來源:第七編輯部
編校排版:信息中心
審核簽發:社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