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荊州,一場刑事司法領域的“頭腦風暴”正酣。7月24日,荊州市人民檢察院組織公檢法同堂培訓與實務研討活動。邀請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何榮功與荊州市公檢法干警面對面,在專題講授與實務研討中探尋政策把握與法律適用的“最優解”,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注入澎湃動能。
上午,在荊州市人民檢察院2025年第9期“荊檢講堂”主會場內,何榮功以“刑事案件辦理中的政策把握與刑法適用”為主題進行專題授課,用一個個鮮活案例串聯起頂層設計與實務操作:從“罪刑法定”原則的深層解讀,到“刑法無小事,小事勿刑法”的實踐指引;從重罪打擊需精準發力,到涉企案件要厘清刑民邊界,每一句解析都直抵辦案關鍵。當他講到“寬嚴相濟不是簡單的‘松’與‘緊’,而是要讓每一份判決都經得起法律和人民的檢驗”時,臺下響起會心的掌聲。
這場覆蓋市縣兩級公檢法三機關的“同堂培訓”,讓公安干警的偵查視角、檢察干警的監督思維、法官的審判邏輯在同一空間碰撞。“原來在司法實踐中還有很多困惑,聽了教授對‘法益保護’的解讀,一下子豁然開朗。”一位基層檢察官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字里行間透著茅塞頓開的欣喜。
“損害他人利益包不包括潛在的利益?”
“網絡直播平臺在何種技術介入程度與主觀認知狀態下,需為他人利用平臺實施的犯罪行為承擔幫助犯的刑事責任?”
下午,一場刑事疑難問題研討座談會在沙市區檢察院召開,全市兩級檢察院、公安局、法院的刑事業務骨干們齊聚一堂,帶著辦案一線的思考與困惑,與何榮功教授深入交流,共同為破解實踐中的“堵點”“難點”尋找答案。何榮功教授時而引經據典剖析法理,時而結合基層辦案實際給出“操作指南”,將抽象的刑法原則轉化為可復制的實踐方法。圍坐的干警們聚精會神,紛紛前傾身體,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知識點。
“細節滿滿、干貨滿滿,無論是對案件的分析,還是對具體實務的點撥,指導性和實操性都很強,能直接用到日常辦案中,解決了不少實際困惑。”
“既有刑法理論的深度剖析,把復雜問題講得透徹清晰,又緊密結合基層辦案的實際場景,給出的思路和建議很接地氣,一下子就為我們今后辦理類似案件理清了方向。”
交流研討結束后,與會人員紛紛表示。這場“面對面”的深度交流,讓一線辦案人員在與權威法學專家的思想碰撞中,不僅深化了對法律條文的理解和對條文背后法治精神的把握,更拓寬了處理復雜案件的思路,為更精準地適用刑事政策和刑事法律、提升辦案質效打下了堅實基礎。
“何教授的講述既體現了他理論功底的深厚,又展現了他對刑法學的深沉熱愛,讓我們對于如何深入踐行“三個善于”,主動擔當履職,以實際行動實現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都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和更堅定的目標。”荊州市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劉明科主持活動,并就深化培訓成效、匯聚司法合力、提升荊州刑事案件辦理質效向全市檢察干警提出要求。
當活動結束,參會干警的筆記本上早已寫滿心得,那些閃爍著智慧的字句,正悄然轉化為今后辦案中更精準的判斷、更有力的擔當。在荊州這片法治沃土上,這場跨越理論與實務的對話,正悄然孕育出刑事司法提質增效的新動能。
此次同堂培訓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在全市兩級檢察院同步進行,市中級法院、市公安局相關領導及業務部門負責同志,市檢察院業務條線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及干警在主會場參加培訓。
2289期
作者|閆鵬 楊顏吉羊
責任編輯|王云飛 黃嬌
編輯|余靜
點“推薦”給我一個小心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