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網絡
01
幾天前,我收到一封長長的手寫信,一個正在讀高二的學生,買了我的第一本書,希望我能在書的扉頁簽名。
我似乎已經快忘了,我還是一個寫作者。上一篇沉下心來好好寫的文章,是4月5日,33歲的生日文。
我的第一本書的出版時間是2015年,這么多年過去了,還能有人找我簽名,是件多么榮幸的事情。
2015年學校搬遷至新校區,教師宿舍由大教室臨時改造而成,十二人一間。我常常在深夜,一個人批改完試卷又開始寫作,回到宿舍已經是凌晨一兩點。
怕吵醒其他人,我摸黑洗漱上床睡覺。那個時候就知道,我的人生是困難模式,黑夜比正在打鼾的人都長,所以一步都不敢慢下來。
曾經的我,并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名教師,因為膽子很小,學生時代當著一群人發言,聲音都是帶著哭腔的,講完需要花好久來舒緩情緒。
如今將要迎來我的第13個教師節,最享受、最快樂、最放松的時刻,是走進教室、站上講臺,專屬于我和學生的40分鐘。
其余的大部分時間,總是在和陰晴不定的領導、瑣碎的事務和協調不了的人際關系內耗,明明是寫詩的人,竟變得面目可憎。
今年的快樂應該會少很多,我只上高一一個班的數學,有三分之二的數學課還不是我親自上。
02
一直以來,我有個習慣,會在教師節和生日的前一夜寫一篇文,記錄當下的感受,梳理某個階段的自己。
生怕自己會輕易忘記一些愛與感動,只能從記憶深處的畫面里,摘取一幀幀來,用文字定格,他日翻閱,希望能盡可能真實地再現。
我對自己文字的唯一期許,只是為悲傷者提供一絲慰藉,為焦慮者帶來片刻寧靜,為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人提供一個情緒的出口。
大家都這么忙,還有人愿意為我的文字駐足片刻,便是歲月流轉中最為珍貴的饋贈。
大概是因為年少時的自己從未被誰堅定地選擇過,沒有遇到過蠻橫不講理的偏愛,所以后來總想對每一個與我有羈絆的人好,就像是在彌補過去的自己一樣。
然而對一個人好,但凡想圖點什么,都會變得不純粹。
多年前的一個教師節,有一個教理科的老教師閑聊之中談到,他沒有收到任何祝福,教的學生“情商低”“沒有感恩之心”。
所以每帶一屆學生,我都會提前提醒,怕學生不會給科任老師送祝福,不知道老師其實也想要被記得,也都很好哄。
以致于我總是在懷疑,如果我沒有提醒,我的學生會不會主動想起點什么?
03
今年教師節,給自己填了一首詞,選的詞牌是《蝶戀花》:
粉筆微塵書歲月。十二春秋,心系學生切。三歲稚兒猶盼接,雙親白發添如雪。 晨起星稀歸月缺。碌碌無為,難令家庭悅。愁上心頭何能解,多少師者同此夜?
因為有了這首詞,才又寫了這篇文來配一下。
喜歡我的人,請接受我的無能與不足,我已竭盡全力,能與你們共度時光,是我無上的榮耀。
遺棄我的人,請忽視我的掙扎和挽留,請繼續你的旅程,并讓它引領你至幸福之境。
惟愿余生可以盡情綻放,盡管我知道擁有快樂最簡單的方法,是降低期待,變得鈍感。
但我對每一份羈絆,仍舊選擇懷抱希望,堅定不移,并全情投入,細致體驗。
惟愿星星從枕頭中閃爍,烤箱里烘焙出彩虹,窗簾隨風起舞,灑落的果汁在桌面上繪成一幅風景畫。
惟愿書本翻開釋放出蝴蝶,墻壁上長出森林,沙發下藏著寶藏地圖,踮起腳的人都能夠得著幸福。
快不快樂都不重要了,心安即是歸處。
作者介紹:衷曲無聞,最會安慰人的寫作者。已出版《我更喜歡風雨中前行的自己》《夢想不會辜負努力的你》《這世間沒有不可安放的夢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