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爸聊天越多,越覺得他像個人機。
抽象、精煉、驢唇不對馬的回復就像AI隨機生成的一樣。
每天跟我爸說話都感覺在跟客服溝通:
我時常覺得我爹是一個程序員,而我更像他臨睡前寫出的一堆bug。
第二天早晨醒來,打開電腦一看:“這B玩應是我寫出來的?”
不知道的別人都以為我跟我爸昨天才剛認識:
我爹的聊天方式總給我一種語言系統加載跟不上cup運行的感覺。
已讀亂回的抽象能力一度讓我懷疑我爹是個rapper。
血型都是R&B的。
當代網絡文學百家爭鳴,在這個諸子百花齊放的年代,萬萬沒想到!
我爸居然憑借“爸機文學“(爸爸逐漸人機化,簡稱「爸機」)開辟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文學賽道。
尤其是當我出去玩時,只要給他分享照片,
我爸便直接進化成“智能識圖爹”:
“AI爹識別狗中....”
“AI爹識別牛羊中...”
“AI爹識別食物中....”
“AI爹識別失敗...”
牛津大學尼克·波斯特羅姆教授在《人類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的論文中有一個大膽的觀點:
他認為這個世界是計算機虛擬的,而人類只不過是其中的代碼而已。
一開始我把這個觀點視為與神棍無異。
直到我發現“爸機”現象就像基站信號一樣,精準覆蓋到每個家庭。
幾乎每個父親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爸機”的影子:
當你試圖理解你爹聊天的腦回路時,無疑等于在試圖推翻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父親們的對話系統是按觸發關鍵詞的方式進行的:
沒有邏輯,沒有上下文。
只管表達,不管溝通。
句句有回應,事事無著落。
而他們一切的表達仿佛都是出產前設定好的。
觸發到什么就回復什么。
“當我騎哈嘍共享單車去高鐵站時,和我爸的對話”:
“當我讓我爸幫我去取快遞的時”:
“跟我爸分享我在京東搶到一個11塊的抱枕時”:
天下父親皆人機的另一個強力證明:
為了優化系統,減少程序運行負擔,父親們的溝通能用視頻號代替就絕不用文字。
就這樣,父親經常一字不發,直接向你甩來一堆視頻:
《沒出息的孩子往往有這5個特征》
《來報恩的孩子身上都會有3個明顯的特征》
《懂得存錢,是一個人的高級智慧》
《你如果不生孩子,來到世上干啥?》
隨著子女的覺醒,孩子們驚奇的發現,父親的AI人機化不單單只停留在語言層面上。
似乎全世界的爹都會像設定好的程序一樣執行以下行為——
他們會突然推開你房間的門,先在門口晃悠一會,然后走進來開始東張西望環視你的房間:
再開始對房間內的物品進行隨機檢查。
包括但不限于門、墻、燈、窗:
這時他們通常不會主動說話,或者是要隔半天才開口說話,就像是在接受指令的NPC。
隨后開始各種擺弄你的小物件:
最后最令人窒息的是:
他們走的時候會隨手關掉你屋里的燈或者空調。
而那扇房門從來沒被關緊過。
「爸機」的現象大有爹傳爹的跡象。
全世界的爹似乎都陷入了“一爹更比一爹機”的循環當中。
父母看似荒誕的言行舉止其實背后隱藏的暗語都是渴望和子女有更多的溝通。
但礙于表達,所以他們才會顯得越來越AI人機化。
雖然我們現在覺得父母的聊天方式莫名其妙。
但或許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當我們成為父母時,我們也會被新一代的年輕人戲稱為”老AI“。
淘汰、更迭就是這個世界運行的法則。
也許,人類的本質真的是一段代碼。
而「人機化」是我們永遠無法逃離的命運,從一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刻進了DNA里。
誰知道呢…
作者|保安007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爹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