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段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的白鯨視頻吸引了眾多網友的廣泛關注。視頻中,一頭被圈養的白鯨不斷發出尖銳的鳴叫,這一行為引發了眾多網友對其身體健康及精神狀態的深深擔憂。
(視頻來源于網絡)
白鯨的叫聲,是自然界中獨特而復雜的交流方式,這頭圈養白鯨的尖叫意味著什么?從科學的角度出發,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孫全輝博士提出了專業的見解,“根據目前已有的研究顯示,白鯨的叫聲包含有多種意義,如跟同伴交流、預警、捕獵等。然而,圈養白鯨的叫聲跟野外白鯨有所不同,圈養白鯨的叫聲可能代表了它們對圈養環境壓力的反應。”
(圈養白鯨。圖片:Pixabay)
白鯨,屬于高度社會化的群居動物,規模較大的家族可聚集成百上千頭白鯨。白鯨生活在北半球地區,寒冷的北冰洋水域是它們的主要棲息地。孫全輝博士表示,“白鯨是一種智力較高且非常敏感的野生動物,它們生活在廣闊的海域和復雜多變的海洋環境之中,而海洋館的空間往往非常狹小,且環境單調,不適宜白鯨的長期生存。加之,海洋館的水質和食物與野外差異較大,難以滿足白鯨的生理需求。”通常情況下,圈養環境的不適和持續的壓力,會對白鯨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圈養白鯨的壽命相對較短。
(圖中為某海洋館的圈養白鯨。拍攝于2016-2017年。圖片: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此外,海洋動物表演的風靡無疑加劇了白鯨所承受的痛苦。每天被迫參與高強度的表演,以及與訓練員或游客進行近距離互動,這些行為都嚴重違背了白鯨的固有天性和自然習慣。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圈養白鯨容易罹患多種疾病,其中包括具有傳染性的人畜共患病。這意味著,訓練員或游客與白鯨發生直接接觸,將面臨潛在的感染風險。
(圖中為某海洋館的白鯨表演。拍攝于2016-2017年。圖片: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白鯨的圈養問題和強制表演,只是野生動物娛樂的冰山一角。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出臺對野生動物娛樂表演的限制措施,以避免對野生動物的傷害及對其野外種群產生的負面影響。全球范圍內,已有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禁止馬戲團利用野生動物進行表演或限制野生動物旅游娛樂活動,而智利、匈牙利、哥斯達黎加、加拿大、法國、印度等國家直接禁止圈養鯨豚類動物用于娛樂表演。
此外,部分國家對鯨豚的圈養實施了嚴格的法律規定。例如,英國雖然沒有禁止圈養鯨豚,但是法律對鯨豚類動物的生活環境具有非常嚴格的限制,因此目前并沒有海豚館。關于野生動物娛樂的未來發展趨勢及國際社會對此的態度,其走向已日漸明晰。
2012年,默林娛樂集團(Merlin Entertainments)收購了上海長風海洋世界,并于2019年終止了白鯨表演的娛樂節目。同年,曾生活在圈養環境的兩頭白鯨被移送至位于冰島的全球首個鯨豚海濱保護區。2020年,兩頭白鯨正式結束10年的圈養生活,被轉移至Klettsvik Bay海灣的自然保護區。
2023年,白鯨被正式納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附錄II,對其交易實施嚴格管控,防止因不恰當的開發利用而使其陷入生存危機。作為有責任感的消費者,我們需要意識到參與野生動物娛樂活動可能會對白鯨等野生動物造成的傷害。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鼓勵游客積極參與“野生動物友好型”活動,通過降低娛樂產業對野生動物的需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動物保護。
(野生白鯨。圖片:網絡)
其實,想要欣賞白鯨的風采,有更為友好的方式可供選擇。游客不妨前往野生動物的野外棲息地,觀察野生動物在自然狀態下展現出的獨特魅力。
大自然才是野生動物的家園!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是一個國際性動物保護組織。總部位于英國倫敦,在12個國家設有辦公室。協會長期致力于動物保護工作,活躍于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協會擁有聯合國全面咨商地位,在動物福利科學研究和實踐方面發揮全球引領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