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圈球技術從誕生到使用,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了乒乓球比賽中的主要得分手段。
以前的乒乓球技術講求“低拉高打”,而現在更多運用的是“低拉高沖”。
其中的“沖”,指的是拉前沖弧圈球或者暴沖弧圈球,就是在處理較高的來球時,不再一味地撞擊,而是強調摩擦和撞擊的結合。
從這一點看來,弧圈球在當前乒乓球技術中確實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實,弧圈球技術之所以備受廣大球友推崇,是因為它能使球體帶有強烈的上旋,并在空中形成極佳的弧線。
弧圈球不僅命中率高,而且球落到對方球臺后,還會出現極具威脅的第二弧線。
弧圈球的分類,按運行軌跡可分為前沖弧圈球、側拐弧圈球;按速度可分為高吊(加轉)弧圈球以及前沖弧圈球。
相信無論是針對哪種弧圈球,業余球友和專業球員們都會最大限度地發展技術,以拉出既穩健又具威脅性的弧圈球為目標。
那么,下面我們就從各個方面來講解一下弧圈球技術。
正手拉加轉弧圈球
一.加轉弧圈球的特點
(1)運用加轉弧圈球的時機:當來球是弧線低、旋轉強烈的下旋球時(如削球手削過來的強烈下旋球),就可以運用加轉弧圈球制造出合理的弧線來應對。
或者在出現判斷錯誤、移動跑不到位的情況下,也可以運用這個技術,畢竟加轉弧圈在旋轉上占有優勢,比較保險。
不過它的速度較慢,很容易被對方快速封堵或者快帶回來。
所以,加轉弧圈球最好配合前沖弧圈球使用,這種節奏、旋轉上的變化會讓對手難以適應。
(2)拉加轉弧圈球的基本要求:外國乒乓球運動員中,波爾的加轉弧圈球技術最為出色,這表現在他拉出的球弧線低、旋轉強、第二弧線變化大、能夠配合下一板的連續。
所以,球友們要練好這項技術,就要特別注意這幾點。
二.拉加轉弧圈球的動作分解
(1)判斷好來球的旋轉和落點后,迅速移動到位。
左腳稍前、右腳稍后,膝關節微曲,身體重心在右腳。
拉拍沉肩,向右下方引拍,同時手腕自然展開,擊球時候球拍略低于來球。
(2)擊球時,右腳掌發力蹬地。
膝關節在右腳的帶動下伸直,同時身體隨之向左前方移動。
接觸球的時候,小臂加速發力,同時手腕向前收,摩擦來球的中部或者中上部,發力方向以向前略帶向上為主。
注意:練習時尤其要注意手指的作用,直拍選手在接觸到來球的時候,拇指和食指要同時發力,有個向上“吃”的動作;
橫拍選手的食指也要發力,同樣有個“吃”球的動作。球友們要注意體會這個細節。
(3)擊球之后要做好還原,這是廣大球友最容易忽略的。很多球迷都跟我交流說,自己只是一板過,第二板失誤很多或者質量不高。
其實不管是何種擊球方式,從發力到結束,身體的重心一定會隨著慣性產生變化。
如果球出手之后不注意放松、腰部不帶動身體還原,會對動作的連續性產生不良的影響,
所以在平時訓練當中,
一是要重視意識的培養,
二是要重視身體重心交換與下一拍的關系,
三是要重視還原的速度。
三.拉加轉弧圈球的常見錯誤及解決方法
錯誤一:參與動作的身體部位過少,導致不協調、僵硬。
比如擊球時只有手的動作,而沒有腳、腰部的參與;或者只有腳、腰部的帶動,而缺少前臂的加速和“收”。
解決方法:一個動作的連貫和協調要靠腳步、腰部、大臂、前臂、手腕、手指的密切配合,這也是我經常提醒大家要用身體去打球的原因。
所以,要注意觀察高水平運動員的動作,多做徒手動作,熟練以后就可以上臺慢慢找感覺。
訓練的過程應該由慢到快、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
錯誤二:拉球的時候缺少手腕、手 指 的 動 作 , 出 去 的 球 有 “ 形 ” 無“神”,形似弧圈而神不似。
解決方法:思想上要重視手腕和手指的動作,這是弧圈球技術“畫龍點睛”的關鍵,它能把你觸球瞬間的爆發力用到球體上。
平時拉球訓練時,多去對比沒有手腕手指的拉球和有手指手腕拉球的效果,剛剛開始可以慢速的體會,仔細琢磨每個球之后,
我想每個球友都能真正地掌握好手腕和手指的“精髓”所在。
錯誤三:擊球時間以及拍形控制錯誤。擊球時間過早,沖球容易下網,過晚則會因給球頂上來而動作質量降低;
拍形太過前傾容易下網,而后仰過多則弧線容易偏高,失去威脅性。
解決方法:加轉弧圈球最佳的擊球時間,是來球的最高點或者是下降前期,在這個時間點擊球不但能夠保證有充足的時間做引拍動作,更重要的是還能夠借力。
而拍面的角度應該與球臺垂直并略帶前傾,球友們要在練習中培養去控制的意識。
錯誤四:拉球的時候摩擦太薄,“吃”不住球,導致出球向前的力不夠而經常下網。
解決方法:很多球迷認為摩擦越薄球就會越轉,這是錯誤的。
過薄的摩擦,是不能真正給球體施加力量的,而沒有摩擦力,旋轉從何談起?
所以我們要學會“打”、“摩”結合,在拉加轉弧圈球時,增加摩擦的比例就可以了。
訓練中,可以自己拋球,然后自己拉過去,多找打摩結合的感覺。
錯誤五:引拍位置太靠下,力量往上過多,導致拉漏球和出球弧線過高。
解決方法:拉加轉弧圈球時,適當往后下方的位置引拍就可以了,多加點迎球拉的感覺。
如果缺少這個意識,就容易等球,導致拉漏。
擊球時,我們要有向上的力量,也必須帶有向前的力量去打摩球,這樣才能很好地控制出球的弧線。
正手拉前沖弧圈球
一.前沖弧圈球的特點
(1)前沖弧圈球的特點:前沖弧圈球具有速度快、弧線低、旋轉強烈、第二弧線急促不彈起的特點。
球友們喜歡用“爆沖”來稱呼前沖弧圈球,我認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2)前沖弧圈球與加轉弧圈球的區別:
第一,擊球時間不同。
前沖弧圈球要求擊球越早越好,而加轉弧圈球要在高點期或下降前期擊球。
第二,速度快慢不同。
前沖弧圈球比加轉弧圈球速度更快,這是因為前沖弧圈加大了迎前幅度、擊球時間點提前。
第三,落臺后第二弧線軌跡不同。
前沖弧圈球的第二弧線較為急促,還有些迅速掉落的特性;
而加轉弧圈球第二弧線表現為彈起并向前頂一些。
第四,“打”與“摩”的比例不同。
前沖弧圈球擊打的成分加大,而加轉摩擦球摩擦的成分居多。
二.拉前沖弧圈球的動作分解
(1)判斷好來球的落點和旋轉后,迅速移動步法到位。
引拍向右后方,站位跟加轉弧圈球一樣,左腳稍前、右腳稍后,膝關節微屈。
身體重心在右腳上,與拉加轉弧圈球不同的是,這時身體重心不宜過低,以保證擊球速度。引拍的時候,要略高于來球或者與球同高。
(2)擊球時,前臂、手腕、腰部迅速迎前并向前發力,保證擊球的位置在身體的正前方,甚至可以更靠前觸球。
擊球點要在來球的上升期,拍面前傾,擊球的上部。
擊球瞬間要處理好“打”與“摩”的關系,將兩者融為一體。
而在前臂快速收臂時,要有種甩出去的感覺,直拍選手的中指應該頂住球拍輔助發力,橫拍的食指也是一樣。
(3)球出手以后注意還原(參照拉加轉弧圈球的還原方法),強調用身體去還原。
三.拉前沖弧圈球的常見錯誤及解決方法
錯誤一:重心過低,向上太多,容易拉出界或者漏球。
解決方法:練習時多注意自己的引拍位置,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引拍位置,在發力撞擊跟摩擦的時候有意識的向前,迎球拉,自己主動去找球,就不容易拉漏了。
錯誤二:撞擊過多,沒有摩擦,導致球不是直通通的出界,就是直通通的下網。
解決方法:思想上一定要明確,不要認為純粹的撞擊就一定能夠把力量打出來。
弧圈球如果沒有摩擦,就不能打出漂亮的弧線,容易造成失誤,練習時特別要注意摩擦跟撞擊融為一體的感覺。
錯誤三:不能根據來球的弧線高低、旋轉來做拍形和發力方向的調節。
解決方法:這個是球友們的通病,習慣用同一種拍形和同一個動作模式去處理來球,對上點的、對上旋轉的可能就拉上了,但更多時候會拉丟。
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樹立“一個拍形只能打一個球”的理念。
面對不同的來球,要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微調,
例如:弧線高的就壓著弧線拉,弧線低的就制造一點弧線來拉;
旋轉強的就提高擊球點,甚至可以打摩球的頂部,而旋轉強的就將擊球點放在中上部位。
錯誤四:上下身的動作脫節、不協調,導致發力不集中或者發不出力量。
解決方法:打球不是靠某一個肌體的單獨動作完成的,它是靠多個肌體協作產生的結果。
任何一個擊球動作,參與協作的肌體越多,動作的協調和穩定性以及威脅性就越大。
球友們應該多去觀察優秀運動員完成前沖弧圈球的身體協作過程,在練習中慢慢把腳掌蹬地、重心轉換、腰部帶動、大臂帶動、快速收前臂、手腕發力、手指發力結合起來,那么動作就顯得協調了。
正手拉側旋(拐)弧圈球
一.側旋(拐)弧圈球的特點
側旋(拐)弧圈球弧線跟加轉弧圈球、前沖弧圈球有本質上的區別。
側旋(拐)的飛行弧線比前沖高,但是落臺的第二弧線比加轉弧圈球向左下方偏移,具有加大對方擊球跑動范圍的作用。
拉側旋(拐)弧圈球時,擊球點在球的中上部偏右的位置,以達到側向旋轉的效果。
拉側旋(拐)弧圈球的接觸方式,可以參照我們平常在發側上旋的摩擦擊球方式,摩擦的點和逆向發球摩擦的位置相似。
二.拉側旋(拐)弧圈球的動作分解
1.判斷好來球的落點和旋轉后,迅速移動步法到位。
左腳稍前、右腳稍后,膝關節微屈。身體重心不宜過高。身體重心壓在右腳。
引拍在身體右下方的位置,揮拍線路是右下方至左前方,這是由拉側旋弧圈球的發力摩擦機制決定的。
2.擊球時,按照從右下方向左前方的發力方式,腰部、手腕放松,有意識的接觸球中上部偏右的位置。
觸球瞬間,腰部帶動身體迅速往左前方發力,有一種“包”球的感覺,特別注意運用手腕由外向內的摩擦球,才能拉出比較“拐”的球。
3.擊球以后的還原動作,應該參照以上加轉弧圈球的還原動作,強調用身體去還原。
三.拉側旋(拐)弧圈球的常見錯誤和解決方法
錯誤一:擊球點不對,無法實現“拐”的預期效果,沒有讓對方增加跑動范圍的效果。
解決方法:首先思想上明確,要產生側拐的效果,就必須改變以前的擊球點。
練習時,盡量去摩擦球體的偏右位置,看球飛行的弧線以及命中后的第二弧線,越有意識的擊球右半部分,產生的側向旋轉就越大、越拐。
錯誤二:揮拍線路不對,難以擊打到球體的偏右位置,出球既非前沖弧圈球也非加轉弧圈球。
解決方法:多去揣摩由右下方到左前方的揮拍線路,這樣更能迅速的找到球體偏右位置這個點。
錯誤三:手腕過于僵硬,不夠放松,在接觸球的時候不能加速,也“包”不住球。
解決方法:只有手腕適當放松,才能最終把爆發力作用到球體上。如果在拉側旋時手腕過于僵硬,會令你難以找到偏右的這個擊球點。
在練習的時候特別注意,循序漸進的方式去體會。
三.拉側旋(拐)弧圈球的的常見錯誤和解決方法
結束語:本文動作分解和示范圖片均以右手握拍者為例,左手握拍者可以按照相反的動作進行參照。而直、橫拍除有特別說明外,其他都是相同的。
另外,除了上述內容,正手弧圈球技術還涵蓋反拉弧圈球等技術,日后有機會再撰文與大家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