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的交易邏輯中,國外市場特別是美國的一舉一動,對A股都能產生巨大的影響。今年更是如此,除了國內經濟的表現外,2024年下半年美國的大選和美聯儲降息兩件大事,牽動著A股股民的心。如今隨著9月份美聯儲降息25BP的預期基本確定,降息交易的預期已經基本被市場接受,且現在來看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化。A股股民另一個比較關心的就是美國大選了,而且隨著大選時間的臨近,選情對市場的影響也在逐漸加大。
那么,美觀大選如今到底進行了什么階段,以及兩位候選人哈里斯和特朗普當選,又分別會對市場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美國總統選舉,簡稱美國大選,每4年舉行一次,通過選舉產生總統及副總統,而每位總統最多任職兩屆。
從流程上看,美國大選有五個比較關鍵的環節,黨內預選(1-6月)、黨內提名(7-8月)、總統辯論(9-10月,但2024年首輪總統辯論提前至6月27日)、全民投票(11月5日)、選舉人投票(12月17日)共5個環節。
在黨內預選環節,共和黨和民主黨分別在各州進行內部選舉,以確定最后的黨內候選人來參加今年的總統大選,比如2024年的選舉,在1月初就確定了民主黨的拜登和共和黨的特朗普。
在兩黨分別確定了黨內參加總統大選的候選人后,隨后的7-8月,兩黨會分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名代表本黨參與全國選舉的總統候選人,并由總統候選人提名副總統候選人,執政方針、競選綱領等亦在此階段予以確定。比如2024年的大選,就分別是民主黨的拜登并提名哈里斯為副總統,而共和黨的特朗普則提名萬斯為副總統,分別成為兩個競選組合。
一般來說,到這一階段,兩黨參與競選總統和副總統都已經基本確定。但是在2024年,這一慣例被打破了。先是拜登與特朗普取得了一致共識,繞過了“總統辯論委員會”(負責組織、管理、監督美國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的組織),將本應在9-10月份進行的“電視總統辯論”提前至了6月,成為美國現代史上最早舉行的總統辯論。而在拜登和特朗普舉行了首場電視辯論后,鑒于拜登的糟糕表現和對其未來身體健康的擔憂,7月21日拜登在黨內外壓力下宣布退出總統大選,原本被提名的副總統哈里斯臨危受命,快速鎖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資格,并在隨后被確認為總統候選人。不久后,哈里斯也提名了明尼蘇達州州長沃爾茲為新的副總統候選人,成為其新的競選搭檔。
也就是說,如今美國大選已經成為特朗普和萬斯的組合,以及哈里斯和沃爾茲組合之間的競選。
一般慣例上,進入到9-10月,兩黨候選人會分別開始競選活動,通過各種廣告、公開演講等各種方式闡述政治觀點與政策主張,其中最受關注的電視辯論。2024年的首場電視辯論雖然被提前至了6月,但由于哈里斯替代拜登成為民主黨新的候選人,因此在9月10日舉行的電視辯論,也同樣可以視為今年的首場辯論。
如果兩位統統候選人有同樣的共識,后續可能會有更多的辯論。但鑒于哈里斯和特朗普在舉行電視辯論后,特朗普面臨相對不利的表現,后續再進行電視辯論的可能性已經不大。
11-12 月進入到最后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全國大選,選舉年 11月第一個周一后的周二為法定選舉日(2024年為11月5日),全國大選實質上為總統投票。這里面也就會涉及到一個理解美國大選最關鍵的制度——選舉人團和贏者通吃原則。
所謂選舉人團,指的是是指由各州獲勝黨派(由各州選民在大選日普選產生)指定的、代表本州參加大選投票的人,這些選舉人的總和就是選舉人團。選舉人團投票決定美國總統的人選。選舉人團總票數為538票,每州選舉人票對應其在國會參、眾兩院議員總人數,包括100名參議員、435名眾議員,外加華盛頓特區3票。其中各州參議員固定為2人,眾議員則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也就是說,人口越多的州,產生的眾議院議員人數就多,也就擁有的更多選舉人票。如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的選舉人票有50多張,而人口較少的阿拉斯加等州只有3張選舉人票。
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候選人獲得的選舉人票達到270票(即538票的半數以上)即可宣布當選總統。如果任何一位總統候選人都未獲得270票,則由眾議院決定勝選者,如果任何一位副總統候選人都未獲得270票,則參議院決定勝選者。
另一個重要的就是贏者通吃原則。除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外,其余州和華盛頓特區均實行“贏者通吃”制度,即把本州的選舉人票全部給予在該州獲得相對多數普選票的總統候選人。以加利福尼亞州為例,現在假定參與投票的加州民眾共100人,選舉人票55張,而只要有51人投票給哈里斯,那么哈里斯就能拿走加州全部的55張選舉人票。哈里斯無論是以51:49票險勝,還是100:0碾壓,結果都是一樣的。
我們舉例說明一下,就能更加明白這種制度。假設有10個州,每州有100個選民,并對應了每個州10張選舉人票,總統候選人分別為甲、乙。
候選總統甲在其中6個州以51:49的優勢領先乙,但在剩余的4個州卻以0:100輸給了乙。如果按照選民數量看,甲其實僅僅獲得了51×6=306人的支持,乙卻獲得了694人的支持。但在贏者通吃的原則下,甲在6個州實際上獲得了全部的選舉人票共60票,乙雖然被更多的人支持,但僅在4個州獲勝,獲得40票。因此結果是甲獲得了更多的選舉人票獲勝,但從普通選民支持率上看其實比乙低。
在2016年的美國大選中,希拉里就是因此而落敗。當時希拉里和特朗普的普通民眾選票為48%:45.9%,但最后卻輸在了選舉人票數上。
到了11月5日之后,其實總統人選就已經確定。在選舉年12月第二個星期三之后的星期一為選舉人投票日(本次為12月17日),由選舉人團投票選出總統,一般來說該流程通常只是形式,對總統選舉結果并不產生影響。2025年1月20日,新一任美國總統將宣誓就職,正式開啟全新四年任期。
至此就是美國選舉的全部流程和制度。
不難看出,大選進程與結果影響著美國未來四年的經濟、產業等各方面的表現,甚至可能影響全球經濟格局和市場的走向。
對于A股而言,長期來看肯定是“以我為主”,不受美國大選影響的。但由于美國大選的特殊性,其對于全球資產的影響又往往會波及到A股短期的表現,同時兩黨在執政綱領中所體現出的不同施政理念,也會對未來的產業走向有一些影響。而今年需要關注的,無疑就是特朗普和哈里斯在執政綱領中所透露出來信息的影響。
從歷史上每次美國大選的統計來看,雖然在選舉年,美股的表現沒什么特殊,但越臨近選舉日期,美股的波動就會越大,并導致美股表現較弱。
通過兩位總統候選人分別確定的競選綱領和在電視辯論中所透露出來的信息看,特朗普政策是強調“美國優先”,重點包括:限制(非法)移民;對內減稅,對外加征關稅;傾向于更低的利率;回歸傳統能源,保證能源自主;支持以色列并減少對烏克蘭援助;反墮胎等。
在市場交易層面,特朗普的政策對美國傳統能源、汽車制造和鋼鐵、儀器設備等行業都有加持,且支持加密貨幣,同時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和美元貶值計劃,一定程度上利好黃金。
而哈里斯政策的關鍵詞為“機會經濟”,整體上還是延續拜登政府的“寬財政”思路,政策重點包括:加強限制移民,但不會大規模驅離;稅收層面主張對大企業和富裕階層加稅,對工薪階層減稅并提高福利,提供機會經濟;強調增加房地產的供給以控制價格、抑制通脹;貿易上主張中國獲取先進技術,但不會大規模加征普遍性關稅,且希望支持美國出口;外交上支持以色列但也同情巴勒斯坦,且繼續支持烏克蘭。
在市場交易層面,哈里斯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更利于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對建筑、房地產行業等也有一定的促進,其它的醫藥、科技等與民主黨關系更密切的行業也有望更加受益。
這些體現在美股上的影響,也會映射到A股,例如哈里斯交易中的“新能源行情”。當然了,這些影響更多是短期且脈沖性質的,長期來看A股仍會以國內的經濟和政策為主。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注外,本文研究數據由同花順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圖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