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的男孩,在上學的路上,母親載著他,騎著一輛電動車,突然沖出一名男子,用刀刺傷了他。
持刀男子下的是死手,連續多刀直逼要害。男孩臟器外露,基本沒有任何搶救和生還的可能性。搶救是人道主義的盡力而為。
通報中提及,男孩姓沈,這意味著他有個中國名字,因而大概率是個中日混血。能在中國,與中國人結合,為孩子留下中文名字的日本人,大概率是個親中派。至少,他對中華文化有一定程度上的認可,并且用自己的婚姻和后代,身體力行去接納了這一切。
我突然想起兩件事。在杭州工作的時候,曾經一棟樓里,有很多外國同事。口罩以后,就肉眼可見他們越來越少。不知道他們基于什么動機,最終選擇離開了這份高薪崗位。
另外一件事發生在上海。就在幾個月前,在上海打了一輛的士,司機大哥和我說,這兩年,在上海的外國人越來越少了,自己已經很久沒拉過外國人了。言語之中,他是有遺憾的。
據日經新聞網消息,截至2023年10月,約有3600名日本人居住在深圳,當地的日本人人數,在中國大陸城市中排在第5位。他們正在感到惶恐和不安。
今年6月份,自蘇州校車事件事發后,北京的日本人學校在發給家長的郵件中傳達了“在公共場合不要大聲說日語”、“不要讓孩子單獨外出”等注意事項。而從9月19日起,廣州日本人學校也提醒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這件事發生在深圳,尤其令人費解。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先試城市,如果沒有外資大規模涌入,這個地方至今還會是個破敗不堪的小漁村。
換言之,沒有外國人,沒有他們對于自身人身安全的確定性,深圳就不會是今天的深圳。甚至可能,明天的深圳也不會是今天的深圳。
在相關新聞評論區里,我沒有見到更多的同情。很多評論雖然沒有為刺殺行為叫好,但卻反復在詰問,為什么中國會存在日本人學校。
他們不知道的是,在日本的橫濱、東京、名古屋等華人較多的大城市,也有中華學校,專供旅日華僑子女念書。在異國設置類似的教學點,是國際邦交和人才流動正常的慣例。
他們來華拖家帶口,孩子都不會說中文,也不會說英語,他們需要按照日本的教學大綱上課,最后回國參加考試,根本無法和我們的高考應試教育并軌。至于在華日本人學校不招中國人,這是我們的規定,而不是學校單方面的決斷。
但這不是幾句解釋就能說清的,甚至很多人不需要聽解釋。
我突然想起,前幾天在圓明園鬧事的自媒體博主,他和保安一起,把日本游客攆出了園區,收割了一大波流量。
一切情緒的背后有人,有主體,有觀點和態度,有立場和恨意。
基于長久的歷史原因,很多時候我們接受事實可以不明,觀點可以多元,但人道主義的立場不應該被忘記。
對一個無辜的10歲男孩下手,下死手,這在當代文明社會,不論基于什么理由,什么動機,在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應該被接納,而應該被譴責,應該被釘上恥辱柱。
今天我們支持了這種恐怖主義行徑,明天我們的孩子,我們孩子的孩子就有可能會被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傷害。
所以今天,我們要嚴正譴責,譴責那些對手無寸鐵的無辜孩童下手的惡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