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前言: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陸游文韜武略,從來都不是一介文弱書生。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和他的疏曠一樣,陸游通身都洋溢著豪氣。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即便是垂垂老矣,仍舊豪情滿懷。
所以,我們讀他的文字,總是不知不覺地被打動,只因他給予的振奮人心。
《秋分后頓凄冷有感》,就寫出了他的斗志昂揚,和其骨子里的狂放不羈。
今年秋氣早,木落不待黃。
蟋蟀當在宇,遽已近我床。
況我老當逝,且復小彷徉。
豈無一樽酒,亦有書在傍。
飲酒讀古書,慨然想黃唐。
耄矣狂未除,誰能藥膏肓。——宋 陸游《秋分后頓凄冷有感》
簡譯:
這一年的秋天來得好像有點早,寒意泠泠,樹葉還未變黃就落了。
蟋蟀本應該在屋檐下,可因為秋寒突然襲來,它已靠近我的床鋪。
何況我已經老了,應該不久于人世,那就再容我小小的徘徊一次。
詩酒趁年華,生活里怎能沒有一杯酒,同樣,也要有書籍在身旁。
一邊小酌,一邊讀古書,想起上古之時的黃帝與唐堯,很是感慨。
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依舊狂放不羈,誰有良藥可治愈這個毛病?
賞析:
這是一首充滿斗志的五古詩,直面秋日的凄清、肅殺之氣?,寫就昂揚贊歌。
“今年秋氣早,木落不待黃”,前兩句交代節氣,欲揚先抑,寫秋日蕭瑟。
秋氣至,草木落。秋氣是指秋日凄清、肅殺之氣,常帶有悲涼和哀傷氛圍。
“蟋蟀當在宇,遽已近我床”,三、四句承上兩句,蟋蟀入戶,秋寒愈甚。
三秋去半,秋分常在八月中旬,蟋蟀十月入戶,可見陸游這個秋天的確冷。
“況我老當逝,且復小彷徉”,五六句寫樂觀豁達心境,和對生活的熱愛。
雖是遲暮之年,又逢寂寥之秋,但自己并不覺悲凄,更喜歡直面瑟瑟秋風。
“豈無一樽酒,亦有書在傍”,案頭有酒,桌上有書,這是他一生的標配。
陸游愛書也收集書,家中有藏書樓,讀書伴隨了他的一生,無論歡喜煩憂。
“飲酒讀古書,慨然想黃唐”,九、十句承上,寫從飲酒讀書中獲得的寧靜。
“慨然”是感慨之意,“黃唐”是上古時的仁君黃帝與唐堯,彼時淳樸安靜。
臨窗讀古書,讀到興頭上,就小酌一杯,彼時,詩人早已置身于蕭瑟的秋外。
“耄矣狂未除,誰能藥膏肓”,年青時就狂放不羈,一直未變,且將來亦是。
這是陸游的堅守,秉性難移,如主和派攻擊其狂放,他就取名“放翁”那般。
“耄矣”即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膏肓”比喻難以救藥的失誤或缺。
寧折不彎,斗志昂揚,至此,那位須發盡白的老者,已傲立于颯颯西風之中。
從秋意轉寒,到秋蟲奔暖,再到逆風而行,從零亂到恬靜,這個秋天暖暖的。
陸游這首詩淺顯易懂,明白曉暢,一個狂字貫穿始終,寫出了他的昂揚斗志。
后記:
那年,秋天的凄清肅殺之氣來得有點早,秋分一過,立刻就感到寒意襲人。
彼時,陸游已是八十多歲的老者,鬢發蒼蒼,致仕多年,閑居在鑒湖之畔。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日的凄涼之感,尤其是上了年歲的老者,感觸更深刻。
但是,陸游除外,“飲酒讀古書,慨然想黃唐”,有書酒,足以抵御秋寒。
窗下讀書,案頭小酌,心中有天地,蕭瑟頓無,寒意亦消,皆是因為熱愛。
“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如雪中梅花那般,陸游風骨凜然。
因為“逆胡未滅心未平”,所以“壯心未與年俱老”,其疏狂貫穿其一生。
秉性疏狂,不服輸,亦不服老,年輕時未酬的壯志,遲暮之年也未曾放下。
“耄矣狂未除,誰能藥膏肓”,以疏狂御寂寥,這就是陸游,始終斗志昂揚。
參考文獻:
《劍南詩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