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花卉之一,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
桂花自古以來就深受國人喜愛,其花香清可絕塵,濃則遠溢,其株形古樸,蒼勁有力,常被用來作為盆景的佳材。
和桂花相關的最有名的故事“吳剛伐桂”。相傳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西河有個叫吳剛的樵夫,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
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我國桂花栽培歷史悠久。文獻中最早提到桂花是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南山經》,謂“招搖之山多桂”。屈原《楚辭·九歌》也載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
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已成為名貴花木與上等貢品。在漢初引種于帝王宮鉗苑,獲得成功。唐、宋以來,桂花栽培開始盛行。唐代文人植桂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
和桂花有關的詩詞很多,最有名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其他著名詩句有:
《詠桂》
唐·李白
世人種桃李,皆在金張門。
攀折爭捷徑,及此春風暄。
一朝天霜下,榮耀難久存。
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
清陰亦可托,何惜樹君園。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感遇》
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秋夜牽情》
宋·朱淑真
彈壓西風擅眾芳, 十分秋色為誰忙。
一枝淡貯書窗下, 人與花心各自香。
《桂花》
宋·呂聲之
獨占三秋壓眾芳,何夸橘綠與橙黃。
自從分下月中秋,果若飄來天際香。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贈元素》
宋·蘇軾
月缺霜濃細蕊乾,此花無屬桂堂仙。
鷲峰子落驚前夜,蟾窟枝空記昔年。
破裓山僧憐耿介,練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擷紉幽佩,莫遣孤芳老澗邊。
《鷓鴣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詠桂》
宋·楊萬里
不是人間種, 移從月中來。
廣寒香一點, 吹得滿山開。
桂花由于香味撲鼻,健胃、活血、止渴、潤肺。相傳太白飲此酒,成詩百篇。故歷來文人到長安,專飲桂花稠酒。桂花釀酒是在八月桂花盛開的季節中,選擇含苞待放的花朵,醅釀成酒,入壇密封三年,便成佳釀。近代偉人毛澤東有一首詞也是和桂花酒有關。
《蝶戀花·答李淑一》
毛澤東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飏
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里長空
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中秋佳節,家人團聚,肥蟹紅透,花香撲鼻,圓月掛樹梢,清輝滿人間,把酒言歡,盡享天倫,不亦樂乎!
2016-9-13榆木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