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一位朋友聊起來。
說她在大廠工作接近5年,業績也不錯,本想著再熬幾年就回老家發展。沒想到,今年公司大幅裁員,項目組直接被連鍋端。
本以為不會輪到她了,上午被叫去辦公室談話,簽字,辦手續,一氣呵成,當天就得走。
也很能理解他們,勤勤懇懇工作了幾年甚至十幾年,如今卻被淘汰。
不可否認大環境很糟糕,外部的不確定性加大了求職的難度,使得許多人感到焦慮。
但除了怨天尤人,職場上相當一部分人,估計至少80%以上,都還沒搞明白在職場這個“微型社會”,毫無疑問是有一套,能力評判的“潛規則”。
而悲劇之所以會在有些人身上重復上演,就是因為他們理解不了認知以外得事情。
而這些,是懂得其”規則“的老板和同事,永遠不會告訴你。
01 別只會埋頭努力
類似的案例很多,像小S在職場摸爬滾打這麼多年,能力公認比較出色;從離開上家公司到現在工作找了6個月,到今天依舊還沒找到;
小S將一切歸咎于領導不夠賞識他、同事不配合、大環境不好、招聘方不專業。。。。
但細聊之后,發現其實不全然,實際上是踩中了很多職場人都會踩的坑:
只會埋頭努力但卻沒有基本的職場認知;
之前,有一次快到月底,項目要上線還沒有完成,為了趕進度他在公司連加了一周的班,天天忙到凌晨才回家。他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負責了。
卻沒想到在開月會的時候,領導竟然有意無意的表達了對他的不滿。而且還當眾表揚了部門新來的小語!
"這次明明離目標還差那么多?你們有幾個人提前來找我溝通過?你最后做不完了才跟我說,早干嘛去了?”
“看看小語,從方案制定開始就一直和我確認,人家還聯系了跨部門合作,你們好好看看人家做出來的報告....”
小S覺得自己30歲的人了,勞心勞力不說,還要被領導指著鼻子罵。
一氣之下提了離職,沒想到領導連挽留都沒有,讓他辦完交接就走人。
離職之后到現在找工作碰了一鼻子的灰,非常挫敗,更不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其實,小S的例子是典型的不會向上管理;
我非常直接告訴他:如果我是你的領導,不僅會考慮優化你,而且還會給小語升職加薪。
為什么?!
因為小語,有著非常棒的職場思維:
首先,她很了解自己的優勢和能力邊際。在自身工作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圍繞目標去和領導反復確認項目進行的關鍵點,確保了工作的正確方向和領導的預期值;
并且,她意識到了上級領導就是自己最大的資源方,通過資源爭取,拿到了與其他部門合作的機會,還能與其他部門同事非常有效協作完成工作;
能夠進行有效溝通,懂得借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標,做出了1=100的結果。
沒有哪個領導和老板不喜歡這樣的員工。
反觀小S的幾個致命問題:
1、總把領導當成發號司令的人,拿到任務或者遇到麻煩,只知道悶頭想辦法,不和領導溝通思路和預期,極有可能,做的越多錯的越多;
2、明明是團隊項目,他沒有和團隊溝通任何的分工規劃,一個人熬夜加班,最終卻導致目標無法達成,反而給上級制造了麻煩,給公司帶來了損失;
3、遇到矛盾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逃避(離職),30左右的年紀,不清楚自己的職場核心價值,也沒想清楚職業規劃方向。意氣用事換公司風險極大,即使成功,也無非是換一個地方,繼續踩坑罷了;
要知道在職場上:能和工資劃等號的,永遠是你能創造價值的多少。
努力與否只能決定你的發展下限,底層的邏輯思維才決定你的發展高度。
02 及時矯正行動羅盤
人這一生是馬拉松,職業生涯中的每一個機會、每一次超越,都需要未雨綢繆。
說說自己的故事吧。
我出生于內蒙礦區農民家庭,普通二本畢業。 從小公司研發到阿里P9,再到一家教育公司任CEO年入千萬,到現在創業,可以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
之所以能這樣,也是因為對職業生涯的早期規劃、早期準備。
(馬云右一是我)
05年剛畢業,因為喜歡技術,拒了寶潔6k的offer,進了家對日外包公司做cobol語言開發,月薪只有1000元。室友說我傻,放著大公司高薪資不要,選個工資少的小公司。
但我知道:在這個階段,我想要的是更強的個人能力修煉。職場幾十年,要關注的不是眼前,而是未來10年的成長。
09年,我進入華為,那兩年是我開拓視野、擁抱變化的開始。
學習敏捷開發模式,并參與了行業很多學習交流,在團隊內也做了很多實踐與嘗試。
不斷積累獨立思考的能力、思考的深度,以及表達和演講的能力。
11年,因為我在QCon大會(全球軟件開發者大會)上演講與分享,也算在圈子里有了自己的“名片”。通過積累的資源和人脈,我進了阿里。
在阿里的5年時間,我從P6-P9,連跳三級。
在這個過程中,我橫跨多行業,多業務,向下管理500+多業務團隊,向上搞定多性格、多體系、多背景、不同視野的管理層領導。
在P9的位置上呆了兩年之后,因為對自我有前置的職業規劃,我選擇離開,加入中小教育公司成為CEO,一年創收5億+。
個人年收入也破千萬,開始創業。
這18年的職場生涯中,除了提升職場認知外,我把個人職業規劃看的非常重,因為它能階段性校準自己行動的羅盤。
(職業發展全景圖)
認知自己,盤清楚職場邏輯,成為自己的能力,這是道,而職業規劃是術。
當你有“道”去實現你的“術”,你的“術”不斷地修正你的行動,才是真正可以升職加薪的職場能力。
就業市場競爭加劇的當下,我發現很多職場人還在走彎路,沒有認知,不斷踩到職場雷區和誤區,導致自己又窮又忙:
“每天做著重復的工作,除了技能經驗增長以外,沒有構建任何的核心競爭力。” “總覺得沒辦法和同事和領導好好溝通?說不到點上,更別說跟領導要資源、要支持。” “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內按部就班,從沒有做過實質性的職業規劃。總以為換公司就可以解決問題,結果變成反復在同一個地方摔跤。”
背后最大的問題:
就是不懂職場底層邏輯,沒有職場思維,沒有科學成長的方法。讓自己的職場生涯陷入惡性循環。
最終不得不面對“35歲等于失業”的職業困局。
因此我下定決心,推出一套讓所有職場人都能掌握的,職場底層邏輯的課程。
我將18年來的成長思維、職場經驗,以及科學方法論打造成一套《職場突破特訓營》,此次與美工美邦合作,我們也給出了前所未有的優惠活動:
5天3場直播課
關于升職加薪、轉型轉崗、副業、職業規劃
11個核心問題
課程原價199元
很多同學說
“本來以為是割韭菜
沒想到成了我人生中花的z值的1元”
(付出1元,少走3年彎路)
目前,已有超過26000+學員報名過這門必修課,好評率超過96%。
這其中有剛入職場的新人、各個行業的中堅力量、甚至還有很多企業管理層。關于這門課程,同學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終于找到體系化、能落地的課程了,要是早一點遇到,不至于走這么多彎路。
在我和我的團隊看來:一切不能落地的職場課,都是浪費時間,自毀聲譽。所以,我們首創并堅持逐字稿課件,堅持全程直播教學,堅持全程陪跑。
拒絕千篇一律的錄播課!
拒絕點狀的碎片化知識!
拒絕沒有可遷移性、不能成為職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的零散信息!
▋獨創方法論,高效能工具
帶你體系化梳理職業發展路徑,摸清職場底層能力。拒絕紙上談兵,手把手教學,真正學會用好工具,成為自己的內功。
▋獨家3大特色
特色1:告別傳統教學,3場大咖直播,與老師互動0距離。
摒棄低效的錄播學習方式,體驗全程高互動學習模式
特色2:有趣的學習獎勵機制,學習之旅中不定時掉落工具包,讓你一邊打怪一邊升級。
社群干貨加餐,實用的高效小工具,讓你快速上手隨時實踐
特色3:專屬助教+班群,隨時解惑,有問必答。
熱情友好的班群+助教老師1V1咨詢,解決你的職場困惑。
開營以來期期好評如潮:
成功幫助學員拿到了心儀offer,明確了個人職場規劃路徑,實現了升職加薪。
▋耗時6個月,10+專業團隊精心打磨課程
從底層邏輯進行拆解,多維度多角度進行分析,僅需5天3步,幫你全方位提升職場能力。
最后,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是否對現狀不滿意?對未來很迷茫?”
如果你正卡在職業發展的瓶頸,看不清未來;
如果你工作努力,卻始終得不到升職加薪機會;
如果你沒有職業底層認知,不懂職場發展規劃;
那么,這門課能一定能幫到你!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行動力高的人拿到結果。
課程原價199元,
每人僅一次參營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