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RAL VITALIZATION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華德福阿斯托利亞煙廠的廠主邀請施泰納給工人的子女創辦一所學校。1919年,第一所華德福學校誕生。
作為華德福教育法的創始人,施泰納基于對人智學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關于人的身、心、靈和精神發展的獨特認識。他認為人的意識是階段性發展的,七年為一個周期,并據此構建了華德福教育的理論體系。華德福教育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促進了教育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魯道夫·施泰納
1861年2月27日生于奧地利,1925年3月30日逝于瑞士。他是社會哲學家、教育家及藝術家,人智學的創始人,提倡以人的本性、心靈感覺和獨立于感官的純思維解釋生活,對人智學相關的教育、醫學、農業和藝術等領域有深遠影響。代表作:《自由的哲學》《歌德的世界觀》《神智學》等。
1
教育體系
全人發展的理想學習環境
“所有的教育其實都是自我教育。”華德福教育的實踐體系是一個深具人文關懷與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它深度融合了魯道夫·斯坦納的人智學理論與教育實踐,致力于為每個孩子打造一個促進身心、情感、智力和精神全面和諧發展的理想學習環境。通過綜合課程的設置,涵蓋語言、數學、科學、藝術及手工制作等多個領域,鼓勵跨學科學習,促進孩子多元化發展。
在教學方法上,華德福教育強調感性體驗與自由創造,讓孩子通過親身經歷和動手操作來探索世界,同時提供豐富的材料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此外,該體系還注重學習節奏與次序的把握,安排精心設計的課程,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的穩定感與節奏感。
在環境與氛圍營造上,華德福學校倡導自然與美的融合,不僅設有農場、花園等實踐場所,讓孩子親近自然,還通過精心布置教室,營造溫馨、自然且富有藝術氣息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孩子對美的感知與追求。
同時,穩定的班級社交環境也能為孩子提供與同伴共同學習、合作與交流的寶貴機會,促進孩子社交技能與情感發展的全面提升。
2
家庭教育
節奏與規律的生活教育
華德福教育體系里,家庭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家庭不僅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更是教育的重要場所。華德福家庭教育的內核在于創造有韻律節奏的生活,幫助孩子建立與自然的和諧連接。
◎重視節奏
為孩子創造有韻律、有節奏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有助于孩子建立穩定的安全感,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自然變化和節律。家長通過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作息規律,為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親近自然
接觸自然也是華德福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家長要積極鼓勵孩子走出家門,親近自然,培養他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和愛護之情。而讓孩子感受四季、參與節日,更能將孩子的生活與自然聯結,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人類精神的傳承。
3
家校關系
和諧共生的教育共同體
華德福教育強調家校之間的緊密合作和相互支持,認為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兩個重要支柱。家校關系和諧共生,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
◎家長是教育的重要參與者
家長不僅是孩子的監護者,更是教育的重要參與者。家長要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與教師共同制定教育計劃,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有力支持。同時,家長與教師保持密切的溝通和交流,共同解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合力構建家校共同體
通過定期的家校會議、家長志愿者活動、家校往來日記等方式,加強家校之間的聯系和合作。在這個共同體中,家長、教師和學校管理者共同為孩子的成長負責,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無縫銜接和相互促進。
◎積極健康的家校關系
華德福教育認為,健康的家校關系應該建立在相互信任、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家長和教師之間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和良好的溝通習慣,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需求和發展特點。當遇到分歧和沖突時,雙方通過協商和討論來尋求解決方案,而不是相互指責和推諉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的成長創造和諧、穩定的教育環境。
編輯:沈宓 高原
審核:李星婷
本文選自《時代信報·新家長》1476~1477期《德國教育家魯道夫·施泰納 家庭教育要創造有韻律的生活》
聲明:根據著作權法相關規定,轉載或引用本公眾號原創稿件請標明完整來源:時代信報·新家長本公眾號轉載之文圖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新家長報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