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
01
霜落邗(hán)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
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宋 秦觀《秋日三首 其一》
賞析:
邗(hán)溝也稱邗水或邗江,是一條連接長江和淮河的古運河,為春秋時吳王夫差為爭霸中原而開鑿的糧道。
邗溝位于江蘇境內,蜿蜒流淌過秦觀的故鄉高郵,未出仕之前,秦觀在家鄉耕讀,寄情山水,游歷于吳楚之間。
《秋日三首》即作于耕讀期間,一個深秋的夜晚,詩人興致勃勃地蕩舟河上,有感于邗溝夜景之美好,作此詩。
深秋時節,寒意泠泠,已經霜降了,可邗溝里的水依舊清澈無比,夜空里星光熠熠,映在水中,離船是那么近。
寒星閃爍,秋水粼粼,涼風習習,水鄉的夜晚,是如此的清幽,纖塵不染,令船上的詩人仿佛進入夢幻世界般。
運河兩岸,茭蒲叢生,挨挨擠擠,一望無際,以為沒有人家居住,可忽然傳來的笑語聲,才知此地隱藏著人家。
霜氣,秋水,寒星,菰蒲,不期而遇的煙火人家,迷蒙空寂的秋夜,因為這親切的笑聲,而增添了溫暖和明亮。
由幽靜,到熱鬧,由不食人間煙火,到溫暖的煙火氣息,秦觀這首秋日小詩,寫出了人生旅途出其不意的美好。
02
月團新碾瀹花瓷,飲罷呼兒課楚詞。
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宋 秦觀《秋日三首 其二》
賞析:
第二首描寫家居生活的恬淡閑適,天氣晴好,沒有風,小院里也沒有落葉,幾只青蟲悠閑地吐著絲,詩人碾茶烹茗,教子讀書。
“月團”是茶餅名,“瀹”是烹茶或泡茶,“新碾”即旋碾旋泡,“花瓷”是精美的茶具,詩中指茶碗,“楚詞”就是《楚辭》。
遠離紛擾,看淡榮辱,靜觀萬物,秦觀這首小詩清新樸素,畫面生動,極富生活情趣,閑雅又富情致,寫出了他超逸的情懷。
關于秦觀這首小詩,宋代詞人阮閱在其《詩話總龜》中,記載了這樣一件有趣的事情,元祐初年秦觀與黃庭堅同在京城任職。
他們游學蘇軾門下,情誼深厚,同時還與神童邢居實結為莫逆之交,秦觀用楷書將《秋日三首 其二》題寫在邢居實的扇面上。
“黃葉委庭觀九州,小蟲催女獻公裘。金錢滿地無人費,百斛明珠薏苡秋”,黃庭堅見了,遂用草書在其扇背作《題邢惇夫扇》。
秦觀詩清新婉約,溫馨雅致,抒發歲月靜好,黃庭堅詩大氣磅礴,昂揚向上,充滿力量,兩首詩立意不同,其意境自然就不同。
秦觀讀罷黃庭堅此詩,不由得嘆道“逼我太甚!”,二人都是蘇軾的得意門生,但是,面對黃庭堅,秦觀猶有自愧弗如之感。
03
連卷雌霓小西樓,逐雨追晴意未休。
安得萬妝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纏頭。——宋 秦觀《秋日三首 其三》
賞析:
秋日午后,雨霽天晴,一道絢麗的彩虹橫跨天際,遠遠看去,就像懸掛在西樓之上,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摘下。
斜陽向晚,彩虹漸漸變淡,好像逐雨追晴的頑皮孩童,猶自意猶未休,詩人多希望將其剪下贈給舞者作禮物。
每逢秋日悲寂寥,一場秋雨一場寒,好像,自古以來,這都是秋天的底色,寒涼,冷落,但秦觀的秋日不同。
雨霽天晴,斜陽向晚,還有一道絢麗的彩虹,使得秋日午后顯得那么的光彩奪目,絢麗迷人,令詩人愛不釋手。
原本安靜的詩人,面對此情此景,竟然希望有一場盛妝的舞會,自己則剪下那美不勝收的彩虹以作為禮物贈送。
都說境由心生,彼時,那美麗的情境,也令詩人心生愉悅,從而描摹出一幅如此彩色斑斕的畫卷,驚艷了時光。
寫在后面:
秦觀,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其為淮海先生,36歲考中進士,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
“敝廬數間”,“薄田百畝”,未出仕前,出身微寒的秦觀以耕讀為生,后得蘇軾青睞鼓勵,終于榜上有名。
“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懷抱百憂中”,因師從蘇軾,秦觀飽受黨爭之患,才不得用,仕宦飄零,客死異鄉。
同為蘇門四君子,秦觀與黃庭堅都才華橫溢,詩書畫俱佳,相比于黃庭堅的豪放,秦觀詩風更傾向于清新婉約。
黃庭堅贊秦觀詩頗有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天然韻味,《秋日三首》,即是寫出了他的清暢流麗。
參考文獻:
《宋史 秦觀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