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1:痛風是吃出來的,管住嘴就行?
飲食控制只能減少外源性尿酸量,對內源性尿酸的產生無任何影響。“吃”僅僅占尿酸來源的20%,剩下的80%尿酸來源于自身新陳代謝。
因此,單純通過飲食限制,難以將尿酸控制在正常水平,干預痛風或降低尿酸還是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誤區2:只有肥胖的人才會得痛風!
過度肥胖是痛風的一個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肥胖的人群之所以更容易尿酸高,和代謝綜合征有關,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同屬代謝綜合征,有共同的因素——胰島素抵抗。
實際上,高尿酸血癥與痛風之所以發病,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很多人群遺傳因素是主要原因,各種體型的人都可能患上痛風。
誤區3:任何的運動方式都可以選擇
首先,劇烈的運動是不可取的,因為超過了有氧運動的強度,機體就會進入無氧代謝,從而導致大量乳酸堆積于內,影響尿酸排泄,會導致體內短時間尿酸水平升高,容易誘發急性痛風。
誤區4:痛風不能吃豆類食物
不是所有的豆類都是高嘌呤飲食。
干豆的嘌呤含量確實比較高,在干豆加工成豆制品的過程中,必然會流失一小部分嘌呤,更重要的是會把嘌呤給稀釋了,一斤豆子可以做成好幾斤豆腐,豆腐的嘌呤含量就比豆子低多了。
所以,干豆的嘌呤含量高不代表豆制品的嘌呤含量高,實際上大部分豆制品都不是高嘌呤食物。
誤區5:痛風只要止痛了就可以?
痛風并不僅僅是疼痛問題,止痛是治標不治本。雖然痛風發作時,緩解疼痛是非常重要的,但僅僅止痛并不足以解決痛風的根本問題。
如果不及時干預,可能會導致關節損傷、痛風石形成,甚至腎衰竭。除了急性發作期的止痛外,還需要在緩解期進行降尿酸干預,以減少復發的風險。
誤區6:痛風發作可以熱敷嗎?
有些風友認為痛風發作,尤其關節紅腫是因為血管不通暢導致的,所以就自己用毛巾熱敷或熱水泡腳,想達到止痛的目的。
其實痛風發作時出現的關節紅腫是因為炎性物質的釋放和毛細血管的擴張造成的,如果采用熱敷,會導致病變部位充血和水腫加重,毛細血管擴張更厲害,而且尿酸鹽結晶也會加速沉積,從而導致疼痛加劇升級。
痛風急性發作期局部可以使用碎冰冰敷。冰塊有麻痹及緩解疼痛的作用。將碎冰袋置于患部關節上20分鐘,中間最好墊個毛巾或海綿,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疼痛作用。
誤區7:只有男性和老年人才會痛風
很多年輕人不注意飲食,也患上了高尿酸血癥和痛風。
臨床上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年輕群體痛風也時有發生,由于雌性激素能夠促進尿酸排泄,因此女性患上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幾率比男性要低很多。但更年期后,女性雌性激素水平降低,因此對于痛風也不能麻痹大意。
誤區8:痛風石切了就不會再長了
痛風石是沉積的單鈉尿酸鹽結晶被大量的單核細胞和多核巨細胞包裹,形成肉芽腫樣物質,一般發生在皮下、關節滑膜、軟骨。痛風石手術存在傷口愈合不良、感染風險,需遵循外科或骨科醫生建議。
且高尿酸血癥持續時間越長,痛風石發生風險越高,如尿酸不達標,痛風石仍可反復發生,因此不可盲目追求切除痛風石。
誤區9:尿酸是不是越低越好
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尿酸氧化酶的基因發生突變,從而導致人類尿酸氧化酶活性喪失,漸漸失去了這種尿酸氧化酶,讓血尿酸水平逐漸升高。
但尿酸對人也是有利的,尿酸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提供免疫力幫助;尿酸可以防止細胞溶解凋亡;尿酸可以保護神經和維持智力。痛風尿酸過度降低也可以導致痛風石溶解,釋放出不溶性針狀結晶,引起痛風急性發作。一般而言,尿酸保持正常值即可,不能降得太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