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飄揚,鑼鼓喧天,老期刊見證,
七十多年前,國慶節是這樣過的
一批塵封了多年的老期刊,給人們重現了上個世紀五十年年代國慶的紅火熱鬧的場景。這是蘭州收藏家顧新輝為紅色十月奉獻出一道盛宴。
舊期刊的收藏近幾年日漸火爆,據估計全國約有50萬人從事這一方面的收藏。
建國以來,中國期刊在各個不同時期都會印一些專刊、特輯、紀念刊等等,以記錄特定時期的特殊事件。這些專刊、特刊是藏家重點追逐的目標。 藏家把這類期刊稱作“里程號”,“國慶專刊”算是里程號當中的經典。
1949年11月15日出版的《新華月報》創刊號。這本《新華月報》既是創刊號,又是刊登新中國成立內容特刊。它完整地記錄了1949年9月21日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前前后后。
這本創刊號16開本,324頁。封面設計獨具匠心,以紅色的五星紅旗做底面背景,中間印有毛澤東主席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致開幕詞的照片,上面正面書“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右側是毛澤東提寫的《新華月報》刊名,下方署“創刊號”。
封面上有一張黑白照片,是毛澤東主席宣讀文件的照片。也正是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主席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在新中國誕生前夕,第一屆政協實際上代行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委員,毛澤東當選為第一屆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
《新華月報》創刊號收錄的文件真實記錄了新中國成立之初每一部法令法規,其文獻價值非常高。
1958年7月3日,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無線電與電視)》(創刊號),中國電視第一出版物誕生。10月,《無線電與電視》第四期為“國慶九周年”專號。
它的封面上的電視機就是當年全國不足300臺的蘇制老式電視接收機。1959年10月,《無線電與電視》出版第十六期“國慶十周年”專號,封二和封三上印有六幅電視臺電視錄制現場和主持人等的照片,并刊登有 “電視接收機修理要訣”等文章。 十年之后1959年10月1日的《大眾電影》畫報出版“慶祝國慶十周年專刊”。這部電影的“國慶專號”美術佳作匯成五彩斑斕的歷史狀貌,從歷史的角度展示出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光輝成就和杰出創造,給人以時代的震撼與藝術審美的沖擊力。
縱觀國慶專刊封面都呈現出構圖飽滿和諧,人物細膩逼真,色彩華麗典雅的藝術風格,其除了偉人圖像以外,更多地運用了廣場夜景、生產場景、群眾集會等。
《中國青年》1953年19號雜志的封面是董希文先生創作的巨幅油畫《開國大典》。只見天高云淡,紅旗如海,毛澤東主席在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1959年9月的《旅行家》雜志的封面就是天安門廣場的場景,早晨的陽光灑在行人、車輛、古老城樓上面呈現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1959年第18號《連環畫報》的封面則是天安門廣場的夜景,只見禮花滿天,彩燈高照,廣場上人如海,夜如晝,正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躚。”
可以這樣說,每一件“國慶期刊”都是為祖國送上的生日祝福。人們能從這些題材獨特、內容與設計充滿時代感、形式活潑、印刷精美、色彩鮮明的精品中,領略國家繁榮昌盛的畫面,享受到收藏的樂趣。
圖集欣賞:
紅旗飄揚,鑼鼓喧天,老期刊見證,
七十多年前,國慶節是這樣過的
一批塵封了多年的老期刊,給人們重現了上個世紀五十年年代國慶的紅火熱鬧的場景。這是蘭州收藏家顧新輝為紅色十月奉獻出一道盛宴。
舊期刊的收藏近幾年日漸火爆,據估計全國約有50萬人從事這一方面的收藏。
建國以來,中國期刊在各個不同時期都會印一些專刊、特輯、紀念刊等等,以記錄特定時期的特殊事件。這些專刊、特刊是藏家重點追逐的目標。 藏家把這類期刊稱作“里程號”,“國慶專刊”算是里程號當中的經典。
1949年11月15日出版的《新華月報》創刊號。這本《新華月報》既是創刊號,又是刊登新中國成立內容特刊。它完整地記錄了1949年9月21日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前前后后。
這本創刊號16開本,324頁。封面設計獨具匠心,以紅色的五星紅旗做底面背景,中間印有毛澤東主席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致開幕詞的照片,上面正面書“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紀念”,右側是毛澤東提寫的《新華月報》刊名,下方署“創刊號”。
封面上有一張黑白照片,是毛澤東主席宣讀文件的照片。也正是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主席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在新中國誕生前夕,第一屆政協實際上代行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委員,毛澤東當選為第一屆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
《新華月報》創刊號收錄的文件真實記錄了新中國成立之初每一部法令法規,其文獻價值非常高。
1958年7月3日,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無線電與電視)》(創刊號),中國電視第一出版物誕生。10月,《無線電與電視》第四期為“國慶九周年”專號。
它的封面上的電視機就是當年全國不足300臺的蘇制老式電視接收機。1959年10月,《無線電與電視》出版第十六期“國慶十周年”專號,封二和封三上印有六幅電視臺電視錄制現場和主持人等的照片,并刊登有 “電視接收機修理要訣”等文章。 十年之后1959年10月1日的《大眾電影》畫報出版“慶祝國慶十周年專刊”。這部電影的“國慶專號”美術佳作匯成五彩斑斕的歷史狀貌,從歷史的角度展示出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光輝成就和杰出創造,給人以時代的震撼與藝術審美的沖擊力。
縱觀國慶專刊封面都呈現出構圖飽滿和諧,人物細膩逼真,色彩華麗典雅的藝術風格,其除了偉人圖像以外,更多地運用了廣場夜景、生產場景、群眾集會等。
《中國青年》1953年19號雜志的封面是董希文先生創作的巨幅油畫《開國大典》。只見天高云淡,紅旗如海,毛澤東主席在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1959年9月的《旅行家》雜志的封面就是天安門廣場的場景,早晨的陽光灑在行人、車輛、古老城樓上面呈現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1959年第18號《連環畫報》的封面則是天安門廣場的夜景,只見禮花滿天,彩燈高照,廣場上人如海,夜如晝,正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躚。”
可以這樣說,每一件“國慶期刊”都是為祖國送上的生日祝福。人們能從這些題材獨特、內容與設計充滿時代感、形式活潑、印刷精美、色彩鮮明的精品中,領略國家繁榮昌盛的畫面,享受到收藏的樂趣。
圖集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