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面對日軍反復加密的情報,我方諜報組織束手無策。直到軍方將密電交給華羅庚,一個晚上他就解決了這一難題。
01
抗日戰爭時期,情報戰被稱為“沒有硝煙的戰爭”,能否破譯敵方密文,會影響整個戰場的走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獲取敵方情報并不是一件難事,只需先將敵方情報的密文攔截,再用密碼對這些密文進行破譯,便可以獲得情報。
但詭計多端的日軍在原有的密碼基礎上使用了新型的加密方式,使得我軍破譯后只能獲得一串亂碼。
此時,我方前線與敵人交戰如常,但后方卻遇到了大難題。諜報組已經幾個月沒能破解出有效的情報,令時任國民政府兵工署署長的俞大維心急如焚。
俞大維是哈佛大學哲學和數學雙料博士,學識淵博,又是數學系出身,對數字頗為敏感。他想:如果能找到這些數字中的規律,就能破解日軍的新型加密方式。
于是,他帶著數月來沒能解出的密電文件,請華羅庚出山,破解日軍的陰謀。
02
此時的戰爭形勢已十分緊急,日軍已經侵入越南,眼看著即將跨過怒江,攻向云南省。
一旦云南陷落,南方戰場形勢便會驟然嚴峻,云南的幾千萬百姓更是難逃日軍毒手。
俞大維向華羅庚說明來意,以及當前局勢十分緊急,需要這位數學天才出手相助。華羅庚欣然同意,只要了最近的一份密文,便走進自己的房間開始破解。
華羅庚最初依然使用原有的思維方式來解題,可沒解開幾組就出了問題。他將數字組成列式,卻發現根本行不通。
使用原有的破解方式,無論如何排列組合,都不能將這密文解開。這難題反而激起了華羅庚的斗志,在反復的試錯后,他套用了繆比烏斯函數公式,發現了密文背后的數字規律。
再利用反函數,他最終順利地將加密方式的難題破解開來。
03
華羅庚一夜未眠,他的房間里布滿了草稿紙團成的紙團,桌子上也全是煙頭。
就在這煙云繚繞的小房間中,這位數學家及時解開了日軍的難題,使得諜報組順利破解出重要情報,也拯救了云南千萬百姓。
而在多年后,華羅庚也將此事在課上告訴學生,以此激勵學生們對數學的興趣,希望他們以后也能為中國的數學事業添磚加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