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位于我國中部偏南地區
長江中游
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
東、西、北三面環山
中部為被稱作“魚米之鄉”的江漢平原
文化底蘊深厚,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
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是中國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
總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
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4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區
今天我們了解一下子湖北省最宜居的7座城市,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第7座:十堰市
別稱車城
湖北省轄地級市
是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唯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位于華中、西南、西北三大經濟板塊的結合部
是毗鄰地區最大的汽車制造,汽車科研,醫療衛生,商業集散,交通樞紐,旅游文化,生態控制中心
被譽為中國卡車之都
位于中國版圖雄雞心臟部位秦巴山區漢水谷地
北抵秦嶺,南依巴山和漢江
十堰市有”世界著名道教圣地武當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丹江口水庫,中國第一世界前三的東風商用車公司總部所在地“三張世界級名片
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與鄂、豫、陜、渝四省市交界
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擁有“南船北馬、川陜咽喉、四省通衢”之稱
截至2023年,全市轄8個縣級行政區
總面積:23680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339.21萬人
獲有“中國地級市百強品牌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際候鳥養生之都”等榮譽
十堰市的生態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交通和基礎設施也非常完善
市內有多條高速公路和鐵路穿過
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條
此外,十堰市還注重生態產業的發展。市內大力發展以生態為主導的產業,如林業和中藥材種植、新能源汽車制造和生態建材等,這些措施為當地營造出綠色生態的氛圍,進一步提升了十堰市的宜居性?
第6座:荊州市
古稱江陵
湖北省轄地級市
位于湖北省中南部
長江中游兩岸,江漢平原腹地
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
首批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長江中游交通樞紐和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輕紡織基地
有“長江經濟帶鋼腰”之稱
“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史長達5000年,自古以來是荊楚文化的根脈所在
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代萬歷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
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現荊州市荊州區紀南城),歷20個楚王,定都長達411年,創造了堪與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三國時期,荊州為群雄逐鹿之地,境內三國文化遺存遍布
截至2022年4月,荊州市共轄2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總面積:1.41萬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620.37萬人
獲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等榮譽
荊州市的生態環境非常優良。荊州市建成了完善的綠地系統,城市綠地率達到41.82%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6.96平方米
生活配套設施非常完善
許多優質的校區配備超市、菜市場、購物中心、幼兒園、學校和醫院等設施
美食文化非常豐富,小吃種類繁多
早餐就有50多種
生活節奏相對較慢這種慢悠悠的生活節奏讓人們在生活中能夠更好地享受時光,感受到生活的寧靜和舒適?
第5座:咸寧市
別稱桂花城
湖北省轄地級市
位于湖北省東南部
長江中游南岸
與湖南、江西接壤
有“湖北南大門”之稱
市境區位適中,交通便捷
128千米長江黃金水道依境東流,京廣、武廣高速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貫通南北
氣候溫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
四季分明,無霜期長
是武漢城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
截至2021年,全市共轄1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0033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303.61萬人
獲有“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全國最適宜人居城市、中國魅力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
咸寧市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全市林地面積廣闊,三林覆蓋率高
空氣質量優良,自然風光優美
被譽為“中國亞熱帶森林自然生態平衡典型代表
旅游資源豐富。這里有九宮山風景名勝區、三國赤壁古戰場、隱水洞地質公園等著名景點,適合游客進行自然探索和歷史文化體驗。此外,咸寧還以溫泉資源豐富著稱
為居民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絕佳去處
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
房價、日常生活消費水平較低
適合不同收入層次的居民生活
第4座:恩施市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和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位于湖北省西南部
武陵山北部,清江中上游
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
抗戰時期湖北省政府曾遷置于此
雍正六年(1728年),取皇恩澤布施地之意,改名恩施縣,1981年11月,設立縣級恩施市
境內多民族聚居,少數民族44個,占總人口的比例為41.12%
以土家族居多,苗族、侗族居次
境內旅游資源眾多,如恩施大峽谷、梭布埡石林、恩施土司城等景觀
屬中緯度亞熱帶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境內山河交錯,高低懸殊,引起光、熱、水的再分配
構成錯綜復雜氣候資源,呈現出垂直氣候的分帶性和局地氣候的特殊性
年空氣優良天數300天以上
截至2023年6月,恩施市轄5個街道、6個鎮、7個鄉
總面積::3971.58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89萬人
獲有“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中國天然氧吧”地區、世界硒都”等榮譽
全年平均氣溫適宜,在16℃左右
最熱的夏天平均氣溫也只有24°C左右,最冷的冬天也僅零下1-2°C,氣候宜人?
恩施市依山傍水,海拔較高,植被覆蓋率高,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豐富
文化底蘊豐富,保存有許多歷史建筑和文化遺址,如恩施土司城,展示了土家族的歷史和文化?
恩施市的民俗文化活動也豐富多彩
在城市建設方面,恩施市不斷改善城市設施和公共服務
近年來,恩施市通過新建或改造公園、街頭綠地等措施,提升了城市的綠化水平?
第3座:襄陽市
曾用名襄樊,湖北省轄地級市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湖北省新型工業基地和鄂西北中心城市
地形大體分為西部山地,中部崗地、平原,東部低山丘陵等三個基本地理單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一年四季分明;資源較豐富,不少品種儲藏量在全國、全省占有重要地位
襄陽市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
有2800多年歷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
襄陽城是襄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區,被譽為“華夏第一城池”
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發源地
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
名勝古跡旅游以三國文化為主要特色
著名景點:隆中風景名勝區、襄陽城等;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襄陽已成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中心城市
全國鐵路運輸網的重要樞紐
境內襄陽北站是全國前三、全省最大的鐵路貨運特等編組站,是華北、中南、西南車流集散的重要站點
襄陽東站是全國地級市中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的高鐵客運站,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超大型樞紐節點
截至2022年,全市共轄3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總面積:1.97萬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527.85萬人
獲有“國家園林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三國文化之鄉、全國科技進步城市”等榮譽
襄陽市擁有優美的生態環境
漢水蜿蜒流經城市,峰巒疊翠,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生態資源?
襄陽市的生活品質高,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配套齊全
房價相對合理,生活成本較低,適宜居民居住和生活
第2座:宜昌市
古稱夷陵
湖北省轄地級市
位于湖北省西南部
長江上中游分界處
建制歷史逾兩千年。“宜昌”之名始于東晉
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湖北省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
三峽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
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
長江三峽起始地,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
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
歷史悠久,巴楚文化源遠流長
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古代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的故里
宜昌北站是“八縱八橫”沿江高鐵和呼南高鐵樞紐車站;宜昌BRT是全國單條線路最長、車站最多的快速公交系統
轄5區3市5縣和1個國家級高新區,面積2.1萬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392.4萬人
獲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地級市百強城市”等榮譽
宜昌的生態環境優良,城區森林覆蓋率高,擁有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和江豚游憩區,生物多樣性豐富?
城市綠化覆蓋率高,擁有多個城市公園
空氣質量優良
城市設施完善,交通網絡發達
擁有高速公路、鐵路和航空等多種交通方式,市內交通便捷?35。教育和醫療資源豐富
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宜居城市
第1座:武漢市
別稱江城
湖北省省會、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
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是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戰略支點
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
市內江河縱橫,河港溝渠交織,被評為國際濕地城市,有“九省通衢”之稱
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5條
有湖泊166個,被稱為“百湖之市”,其中,城區內有湖泊43個
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可直航全球五大洲
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春秋戰國以來,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
元代成為湖廣行省省治,明清時期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和“天下四聚”之一
截至2023年末,全市下轄13個區,總面積:8569.15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1377.40萬人
獲有“國家級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城市、中國活力城市百強、2022年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排名11位”等榮譽
武漢市在生態環境方面表現出色
近年來,武漢市大力推進綠化工程建設,為市民提供了優美的自然環境和休閑場所。這些舉措不僅美化了城市,還提高了空氣質量和居民的生活質量?
擁有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包括多條地鐵線路和密集的公交網絡
市民出行非常便捷
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許多歷史遺跡和文化景點,如黃鶴樓等,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
此外,武漢還是中國美食重要發源地之一
有豐富的美食文化,如熱干面、鴨脖等,滿足了人們對美食的享受?
市內有多所知名學校和醫院,以及大型購物中心和娛樂設施,滿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