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鄉村的冬夜凜冽而沉寂,一束微弱的手電光照著三個人艱難地在這黑暗中“爬行”。
梁鐵安帶著妻子在寒風中穿行了近半個小時,才來到隔壁村的一戶村民家里。眼前的一幕讓梁鐵安背脊發涼,只見床上躺著一個剛剛分娩完的孕婦和一個嬰兒,鮮血浸濕了床單被褥,似乎還順著木床的一角往下滴。
梁鐵安快步走到床邊,發現孕婦心跳已完全停止,只有嬰兒尚有一點呼吸,便毫不猶豫地拿出準備好的氧氣給嬰兒吸上,準備實施搶救。
一旁回過神來的妻子一把拉住丈夫的手,“鐵安,今天你如果這樣做了,后面一定會有官司等著我們。”
梁鐵安一把甩開妻子的手,“孕婦已經救不了了,但這個娃娃還有一線生機”,說完就開始實施急救。
經過人口呼吸和心外心臟按摩,嬰兒的心臟終于跳動了起來,等到血壓一穩定就和村民一起將孩子連夜送到了鎮衛生院,直到第二天嬰兒脫離危險,梁鐵安才和妻子返回家中。
三天后不出妻子所料,那家人以醫療事故為由要求梁鐵安賠償,并揚言若梁鐵安不賠償就要讓他吃官司。
緊接著梁鐵安每天都要接受相關部門的調查和盤問,被迫暫停了醫療工作,望著這山巒疊嶂,他想當初自己義無反顧選擇成為一名鄉村醫生真的值得嗎?
▲晨跑結束的梁鐵安
二.
1968年梁鐵安出生在湖南安化,這里是中國名茶“黑茶”的故鄉,也是湖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像一粒溫潤的珍珠鑲嵌在洞庭湖南岸。
兒時的梁鐵安身體不太好,只要一生病父母就將他放進背簍里,輪番背著翻越十幾里山路去往鄰村或者鎮衛生室尋醫問診,晝夜如此。那時候醫療資源極度匱乏,在偏僻的山村因得不到及時救治,而因小病丟掉性命也不足為奇。父親奔走的腳步和母親焦急的眼淚,孕育出了一枚小小的種子落進小鐵安稚嫩的心里:為啥父母帶自己看病比干農活還累,翻幾座山都沒有一個醫生,難道人們都不愿意當醫生嗎?以后我就要當一名醫生。
1989年,梁鐵安從安化衛生職業技術學校畢業,九十年代初的中國醫生資源依然十分稀缺,本可以留在公立醫院的梁鐵安毅然放棄了大城市優渥的條件,懷揣兒時的初心回到家鄉做了一名鄉村醫生。
從此,這曠野青山、村莊院落間便多了一道行色匆忙的白色身影,年輕的梁鐵安腳踏實地投入到了鄉村醫療工作中。那時,鄉親們呼喊他的聲音,就像回蕩在他家門口的一首首山歌,他聽到后會立馬放下手中事,背起醫療箱就走,不耽誤一分鐘。
日復一日的付出換來的是信任和依賴,只要跟生命掛鉤的事,老鄉都會去請梁鐵安,當時連對象都沒談的年輕小伙不得不給孕婦接生。直到今天梁鐵安的幾個干兒子都常伴在他左右,都是當年他接生的嬰兒,其中一個還是他從死神手中奪回來的。
十里八鄉、深山老林里那些蜿蜒崎嶇的山路,唯有雙腳和青春可以丈量。
“孕婦死亡賠償一案”宣告梁鐵安不承擔任何責任,貪婪者的鬧劇終于在公正的法槌聲中落下帷幕。梁鐵安掃視著診室墻壁上一幅幅求學時的照片,那些定格的畫面漸漸撫平了他內心的褶皺,熟悉的村莊田野在他的眼里也漸漸清晰。
三.
調整好心態,梁鐵軍決定繼續深造,2000年赴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曹玉珍主任門下學習;2012年以優異的成績從湖南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畢業;2014年參加湖南省中醫藥大學毛以林導師創導的《經絡辨證、十二經絡辨證和奇經八脈辨》系統學習;2015年參加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的“春播行動中醫專業技術培訓”……
▲被定格的青春和激情是初心的見證
通過不斷學習,梁鐵安不斷拓展著自己認知的邊界,無論是在理論還是臨床上,都對病癥有了更深的認識。
有一次一位68歲的老人在山上干活時腦袋被木樁砸出了一道大口子,送來衛生室的時候除了傷口汩汩冒血,嘴里嚷著餓了想吃飯之外,并無其它癥狀,但梁鐵安總感覺哪里不對。將老人開裂的頭皮縫合了二十多針后,便讓家屬陪著在衛生室觀察一下,果不其然,老人的精神出現了異常,不是要吃飯就是要喝水要不就是上廁所。梁鐵安看著老人的這種狀態突然想起了曾經學醫時老師說的一句話:我們的腦袋就像皮球,如果外力傷到左側,那么看不見的顱內右側很可能已經出血,你要永遠記住這一點”。
梁鐵安立馬拿起手電筒檢查患者的瞳孔,隨后跟患者家屬說:“你們趕緊送老人家去縣醫院檢查,他很有可能已經顱內出血了”。老人女兒認為父親可能是累了。“這種由外傷引發的顱內出血來勢兇險,如果出血量較大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我這里沒有這樣的醫療條件”梁先生解釋道。
老人的女兒女婿趕緊將老人送去了縣醫院,CT結果出來果然是顱內出血,如果不及時發現送醫治療,老人性命堪憂。醫生對病情的預判往往就是生死時速。通過這件事梁鐵安更是覺得理論知識結合臨床經驗的重要性。
此后,梁鐵安給每一位患者都建立起一份“檔案”,里面詳細記錄患者病情發展、變化及治療情況。這個方法不僅給梁鐵安收集到大量的臨床信息,也讓他對每一位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身體狀況了若指掌。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給梁鐵安的醫術帶來了質的飛躍,也給了他敢于在病人生死一線時大膽施救的底氣。
四.
一天下午,衛生室來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個拿著厚厚文件袋的男子快步走進衛生室,略顯焦急地說:“梁醫生,請您幫幫我”,說著從文件袋里掏出一疊資料。經過一番詢問,總算弄明白是這位男子的母親中風癱瘓了,聽說梁醫生擅長治療這類疾病,便來請他去給已經住進ICU的母親治療。
去給一個住進ICU的老人治療中風偏癱,對于一個鄉村醫生來說多少有些不可思議,但梁鐵安還是拿起了病例仔細地詢問起患者情況。一番交談之后感于男子的一片孝心,梁鐵安答應先進ICU去看看老人。
男子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當天晚上就將梁醫生帶進了醫院IUC里,昏迷中的老太太身體浮腫,渾身上下插滿了管子,像一只破碎的布偶,無論之前再厲害再風光的人,這一刻都失去了體面和尊嚴。躺在這里的也曾是女兒、是母親、是妻子,想到自己那也已至耄耋之年的雙親,即便是見慣生死的醫生也濕了眼眶。
梁鐵安通過把脈等一系列檢查之后,當即決定要盡力救治這位老人。這時,站在旁邊觀察的ICU主任走到梁醫生跟前:“梁醫生,能否移步去我辦公室聊一聊?”主任將梁鐵安帶進了自己的辦公室,摘下口罩:“聽聞梁醫生醫術了得,但是這位病人我勸你還是不要插手,你一旦上藥,治不好是你的責任,這個病人的社會關系你清楚嗎?這個風險你擔得起嗎?退一萬步講,治好了也是我們的成績。”
▲鄉親們的依賴里有難以割舍的鄉情
“主任,我是一名醫生,我是“治病”的不是“治人”的,這個病人我會全力救治,主任您可以不配合,但請不要阻止。”說完這句話梁鐵安便大步走出了辦公室,留下一臉震驚的主任。
回去之后梁鐵安便開始研究治療方案,既然病人無法吞咽中藥,那就大膽的注射直腸給藥。治療一周后,老太太從ICU轉到了普通病房,第二周便出院回家了。ICU病房主任再次見到梁鐵安時向他豎起了大拇指:“這真的是一個奇跡,在西醫看來這是一例很難逆轉的疾病,中醫真的很了不起”。
“中醫俊彥、療癱圣手”患者兒子送來的匾至今扔掛在梁鐵安的診室里。
五.
梁鐵安對古方經典的運用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了解他的同行經常會說:“我就不明白這湯怎么到了你手里就這么厲害呢?”梁鐵安認為這就是辨證施治的重要,比如病人有些有肢體障礙、有些有語言障礙、有些有記憶障礙等,有這些癥狀的,配伍里面葛根湯就只是做一種組方的加減,增加其中和的藥效,讓君臣佐使各盡其職。
梁鐵安大膽使用方劑取得的療效也得到了患者的認可,慕名而來的患者漸漸增多。一天中午,一位打扮時尚的中年女子找到梁鐵安,說母親兩個月前中風癱瘓在家,請梁醫生前去看看。
梁鐵安檢查后給出的治療方案是左右腿交叉治療,左腿的病在右腿上治,右腿的病在左腿上治,一周后老太太站了起來,一家人對梁鐵軍千恩萬謝奔走相告,正當一家人歡天喜地帶著久不出門的老人出去遛彎時,突如其來的事情又打得一家人措手不及。老太太在家里走得穩穩當當,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可是剛出門沒走幾步,在一輛貨車經過他們之后,老太太又癱了。
女子焦急萬分的找到梁鐵安說起母親的異常情況,梁鐵安也覺得有些反常,明明已經站起來了啊,怎么又癱了?仔細詢問當時老太太的發病情況,學過心理學的梁鐵安頓時心里有了主意。他給女子說了一個方子,讓女子照方去做。
▲梁鐵安的關懷總是能讓老人安心
第二天,梁醫生和女子一家人將一切安排好后,帶著老太太下了樓,老人不看不要緊,這一看腿又軟了下來,兩個小伙子趕忙扶住老人,原來樓下就停著一輛大貨車。梁鐵安溫言細語給老人說:“老人家不要害怕,您走在我們中間,那些大貨車就碰不到你了”。然后大家伙把老太太圍在中間,扶著她一步一步往前挪。當他們經過這輛大貨車時,大貨車便緩緩啟動,在他們前方慢慢行駛。100米后、200米后、300米后,第二輛、第三輛、第四輛…….足足12輛大貨車一輛緊跟著一輛在他們前方緩緩行駛。
當走到倒數第三輛大貨車的時候,奇特的事情發生了,原本由大家攙扶著的老太太自己站了起來,脫離了攙扶的人,自己跟著大家慢慢行走。走到最后一輛貨車的時候老太太就跟在家里一樣已經穩穩當當了。就這樣12輛大貨車組成的車隊陪著老人行駛了一公里,將癱瘓的老太太徹底治愈。
一家人驚喜的場景無以言表,梁鐵安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這一家人圍著老太太歡欣雀躍。這一刻,他覺得他的選擇、堅持和努力都是值得的,他說:“我是醫生,我的天職就是治病救人,關乎生命都有責任,怕承擔責任那誰來拯救瀕死的生命?”
人生海海,沒有固定的方向,在未知和變數中勇敢的醫者總能在千鈞一發之際為生命定格時間。讓我們向這樣的基層醫生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