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歲的張伯(化名)
患有高血壓十余年
最近
他發現晨起測量的血壓值變低了
以為高血壓好轉了
于是暗暗做了一個決定
沒想到,1周后被送進了急診室
張伯曾有過腦梗病史,與高血壓相伴了十年的他,每日規律地服用一粒纈沙坦氨氯地平片,血壓基本穩定在140/90mmHg左右。
進入夏季后,張伯發現晨起測量的血壓數值時常降至120/70mmHg,甚至低至110/70mmHg,但身體并未出現頭暈、頭疼等不適,反而覺得輕松異常。
“難道是夏天天氣炎熱,血管擴張,高血壓好了?”張伯暗自欣喜。于是,他在沒有咨詢醫生的情況下,自行將藥量減半——只服半片復方制劑。“少吃藥,身體負擔輕,還省錢,血壓也挺好。”張伯心想。
藥量減半后的起初幾日,血壓仍在120/70mmHg間徘徊,這讓張伯更加確信自己做得對。一周后,社區組織體檢,張伯測出血壓值升至130/85mmHg,這使他稍感意外卻并未多想。
▲圖片來源于豆包AI
萬萬沒想到三天后的清晨,張伯起床時,頓感一陣劇烈頭痛猛然襲來,右側身體瞬間麻木無力,口齒也變得含混不清!家人驚慌失措,緊急將他送醫,醫生初步診斷為急性腦梗塞(中風)復發。
急診室里,血壓計顯示著令人心驚的數字:185/105mmHg!醫生追問病史,家屬才發現張伯自行減藥已近兩周。
自行換藥、減藥、停藥風險高
“進入夏季后,類似因服藥問題進醫院的高血壓患者,有時一周多達10例,大多數是老年人。”福建衛生報公益藥師、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陳孫慧說。
▲點擊進入“福建衛生報健康+”小程序,1v1咨詢專業藥師
陳孫慧解釋,夏季血壓下降是生理現象,患者絕對不可自行減停藥物。即使血壓偏低,也需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調整。高血壓治療是長期過程,需規律監測和隨訪,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病史者,血壓波動風險極高。
高血壓患者自行換藥
自行縮減甚至停藥
主要有以下風險
①血壓急劇反彈:突然減停藥物可能導致血壓驟升,誘發高血壓危象、腦出血或急性心衰。
②靶器官損害:長期未控制的血壓會加速心、腦、腎等器官損傷,增加心梗、腦梗、腎功能衰竭風險。
③藥物相互作用:自行換藥可能與其他藥物產生不良反應。
④掩蓋病情:夏季血壓暫時下降可能掩蓋真實病情,延誤治療調整時機。
⑤血栓風險:如張伯的案例,血壓波動易導致血管內斑塊脫落或血栓形成,引發腦梗塞。
夏季血壓波動,高血壓患者該怎么辦?
面對夏季血壓波動?陳孫慧提醒患者,應遵循以下治療原則:
①不可自行調整:即使血壓偏低(如<110/70mmHg),也需咨詢醫生/藥師,由專業人士評估是否需要減量或換藥。
②加強血壓監測:每日定時測量血壓(尤其晨起和睡前),至少1-2次。若發現異常,如持續偏低或波動>20mmHg,及時就醫。
③警惕特殊癥狀:如頭暈、胸悶、視物模糊等,可能是血壓失控的信號。
④個體化處理: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血壓目標值可能更嚴格,需避免過度波動。
⑤定期復診:夏季前后建議復查,調整長期治療方案。
高溫天氣,陳孫慧提醒高血壓患者,應注意防暑降溫:避免高溫時段外出,保持室內涼爽,適量補充水分,避免過量飲水稀釋電解質。
同時,調整生活方式,飲食清淡,限制鹽分流失,出汗多時需平衡鈉鉀攝入;避免突然從高溫環境進入低溫空調房,防止血管痙攣;適度運動,優先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開展運動。
更多用藥問題
可以上“福建衛生報健康+”小程序
1V1免費咨詢三甲醫院藥師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莊菲菲
編輯:菲菲
審核:黃美輝、陳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