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2999 字,時長約 6 分鐘
·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8月經濟數據表明,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已是刻不容緩:
1~8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下降0.2%,外商企業投資下降17.7%。8月不含在校生的16—24歲勞動力失業率升至18.8%,為有數據以來最高。8月稅收收入同比下降5.2%,降幅擴大1.2個百分點。8月房地產銷售面積、新開工面積同比分別下降11.9%、23.6%。
近日,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以一攬子刺激加改革經濟振興方案實質性擴大內需》的建議中提出:
“應推出一攬子刺激加改革的經濟振興方案,帶動經濟回歸擴張性增長軌道。具體包括10萬億元刺激規模、兩大突破口和一個重要目標:1)以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為主籌措資金,在一到兩年時間內,形成不低于10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規模。2)兩大突破口:一是大力度提升以進城農民工為主的新市民在保障性住房、教育、醫療、社保、養老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短期重點是由政府收購滯銷的住房,轉為保障性住房,向新市民提供。二是加快都市圈范圍內中小城鎮建設,帶動中國的第二輪城市化浪潮,形成以城鄉融合發展為基礎的高質量可持續現代化城市體系。3)一個重要目標是,以這次經濟振興方案實施為契機,力爭用十年左右時間,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的目標,由現階段中等收入群體4億人口增長到8-9億。”
筆者完全同意“10萬億”經濟刺激規模。但是劉世錦主任建議的兩大突破口值得商榷:
1、政府收購商品房,改為保障性住房:這個方案,雖然對穩定房地產市場有一定幫助,但只要開發商資金鏈沒有恢復正常,購房者依然心存顧慮,其刺激效果不會太大。而且,保障性住房受益面太窄。真正需要保障性住房的是一線城市,而一些城市房價相對較高,按照200萬一套計算,2萬億也只能購買100萬套,受益家庭只有100萬戶(僅上海一地,非戶籍常住人口就有1000萬之多),對龐大的經濟體系而言,只是杯水車薪。而且,這些房子已經建好,從商品房改為保障房,并不會對投資和消費帶來新的增量。
2、加快都市圈范圍內中小城鎮建設:都市圈建設雖有潛力,但這一過程應該是城市“有機生長”的結果。如果依靠行政力量去推動,難免會出現“供給和需求的錯配”,甚至出現“鬼城”之類的資源浪費。而且,越是中小城鎮,房地產過剩越突出。在人口集聚的一線城市房地產已經過剩的情況下,去推動中小城鎮建設也缺乏經濟上的合理性。此外,城市化進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急不得,很難指望在短時期內起到穩定經濟的快速效果。
筆者認為,當下穩經濟的突破口有且只有一個:消費。穩消費,不僅可以鞏固經濟的核心支柱,而且見效快、惠及面廣,可以起到全面提振社會信心的效果。消費提升會轉化成企業利潤,對企業信心提振也會起到普惠的效果,進而產生良性循環。
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2.5%,消費的重要性是禿子頭上的虱子。現在紅燈已經開始閃爍:2024年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只有2.1%。
社會零售增速顯著走弱
消費降級意味著社會有效需求下降,進而會導致企業銷售下滑、利潤下降。面對業績下滑,企業只能裁員降薪。裁員降薪,又會導致新一輪消費降級。
這意味著企業部門與居民部門之間可怕的惡性循環。
必須抓緊穩消費,我們不能再猶豫了。
自疫情結束以來,消費券成為學界共識度最高的政策建議。然而,也有一些人心存疑慮。筆者認為,這些疑慮都是多余的,消費券是當下“正作用最大、負作用最小”的政策選項。
關于消費券政策,首先要厘清其具體內容:
1、由于中國儲蓄率高、消費傾向偏低,中國不宜采用發達國家的發放現金的政策,消費券更為可取。我國居民消費傾向為63%,遠低于美國的92%。
中美歐占全球儲蓄的比例
2、消費券千萬不能小打小鬧、擠牙膏,那樣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規模一定要宏大,才能起到“超預期”提振信心的效果。考慮到中國居民收入占比過低、封控時間最長,建議10萬億左右規模,約占2023年GDP的8%。2008年次貸危機后出臺的“四萬億”相當于當時GDP規模的13%,而且這尚未包括當時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大規模擴張的刺激作用。美國在2020年三月疫情暴發初期就頒布了史上規模最大的兩萬億美元刺激方案,相當于GDP的近10%。
眼下,只有超常規刺激,才有可能打破“悲觀正反饋循環”(懸崖邊的經濟)。
3、發放主體必須是中央財政。在土地出讓金、稅收雙雙下滑的背景下,如今地方政府已經是“砸鍋賣鐵”的困難戶,指望地方政府是不現實的(這個數據讓我感到揪心)。中央財政能夠做到,不僅因為中國的中央政府債務偏低,而且因為中央政府具有發行國債的特殊便利。
政府債務占GDP比重
4、消費券不要限定用途,餐飲、旅游、商場各行各業都可以使用,這樣才能讓刺激效果盡可能惠及所有行業,讓所有人都有“想象空間”。除了時間要求外,消費券不能設置其他條件,否則就成了“打折券”,失去了意義。
5、如何以最低成本進行發放和使用?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3.36億,考慮到很多未成年人沒有微信,這一數字意味著中國14億人已經高度普及了微信。通過微信、支付寶等實名制支付平臺發放,不僅成本低,而且可以避免“印制券”帶來的“倒賣”現象。2020年,香港就曾通過香港地區四大電子平臺發放電子消費券。通過電子平臺發放,也可以進一步鼓勵所有居民步入電子支付時代。
對有關消費券的顧慮,筆者回應如下:
1、錢從哪里來?首先,壓縮不必要的基建投資,我國基建總體已經過剩、回報率下滑,繼續以往的大基建思路,是不明智的。將過去搞基建的錢,用于拉消費,才是資源配置的最佳選擇。其次,消費券可以提振信心、改善經濟、擴大稅基,從而提高政府稅收收入;再次,中央財政可以發放超長期國債,為消費券提供資金來源。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之問值得我們思考。
2、會不會導致通脹?美國2020年的現金發放,的確是2022年以來的高通脹成因之一。但是,中國目前面臨的威脅不是通脹而是通縮。由于長期以來的高投資率,形成了龐大的生產能力。在“大脫鉤”背景下,中國將面臨長時間的“供大于求”壓力,通脹實屬杞人憂天。
我國PPI從2022年10月以來持續為負增長,CPI長期徘徊在0附近,GDP平減指數從去年二季度步入負增長區間:通縮,可怕的通縮,才是真正的敵人。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發放消費券,只有好處沒有害處。
3、有人認為“消費券的最佳機會已經錯過”,因為疫情已經結束了。這種說法是邏輯混亂的表現。眼下的情況表明,疫情的疤痕效應大大超出了預料。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發放越早,后遺癥越小,不能再拖下去了。
中美日家庭消費占GDP比重
4、有人認為導致消費不振的主要原因是房價下跌,而非疤痕效應。誠然,房價下跌是影響消費的最大因素,但這與疤痕效應并不矛盾。疫情沖擊最大的是中低收入階層,而房價影響最大的是中高收入階層。我們既要穩房價,也要發消費券,沒有沖突(一個國民級的問題:房價觸底了嗎?)。
5、有人認為發放消費券會導致腐敗和貪污。這一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實名制的電子支付平臺發放來避免。
6、發消費券會不會讓人變懶?這種擔心是完全多余的:1)放眼望去,國人的勤勞,舉世無雙;2)中國居民收入占比顯著偏低,需要合理糾偏;3)中國的問題不是民眾太懶,而是過于勤勞。經濟學把人的時間分為工作時間和閑暇時間。工作時間太長,意味著沒有時間去消費,這才是眼下真正的問題。我們現在的政策,就是應該著眼于讓民眾多一些休假時間、減少工作時長。
記住凱恩斯那句名言:消費是一種美德(中國千萬別被這樣的“經濟磚家”給帶到溝里了)。
來源:Wind,中泰證券研究所
7、有人認為,“發消費券,也有可能增加政府的壟斷。”這種擔憂真是莫名其妙。消費者拿到消費券,具體使用完全由消費者自己決定,怎么會與政府壟斷扯到一起?消費券由中央統一發放,也不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的問題,對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好事情。
8、劉世錦認為,“用消費券等方法促銷無可厚非,但普遍發錢的辦法,億萬富翁也可能拿到。即使把錢發到低收入人群,但這部分人群吃飯穿衣等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了,拿到錢多買幾個面包并不能解決他們面臨的真實難題。就城市以農民工為主的低收入階層來說,他們面對的是住房、上學、醫療、社保、養老等難題。在這些難題面前,通過撒錢拿到的那點收入無疑杯水車薪。” 筆者認為:1)從人數上看,億萬富豪只占社會群體的萬分之一,并不會顯著分流消費券。甚至可以假設,億萬富豪們根本不會去使用這些消費券;2)中等收入群體,得到消費券后,會產生顯著的消費效果;3)低收入階層在疫情中出現嚴重的“資產負債表受損”,消費券對修復其資產負債表將起到顯著的效果。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道德經》云:“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賈誼《新書·大政上》云:“為人臣者,以富樂民為功,以貧苦民為罪。”世間最寶貴的就是煙火氣。我們應時時以天下蒼生為念。
抽象且冰冷的宏觀經濟數據背后,其實是無數家庭的悲歡離合。不斷增多的違約、破產和自殺案例和吉林、蘇州、泰安、武漢、深圳等地的社會安全事件,也在不斷提醒我們要極其重視經濟下行導致的社會矛盾激化。
昨晚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祥云,上面寫著三個大字:消費券!
?????????????
出海,是大勢所趨
也是規律使然
成就中國的跨國公司
這是新時代的機遇
下一站,印尼
劉勝軍@“禪宗十剎”之雪竇寺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歷史觀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致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
人大·中歐·華東師大校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