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武漢地鐵7號線北延線前川線二期通車,黃陂前川正式納入地鐵時代,在不少網友贊嘆黃陂區行政中心終于通地鐵的時候,也出現不少諷刺的聲音。
比如有極個別網友說什么江夏18年就通地鐵了,還有的說蔡甸漢南都比黃陂早通地鐵。
對此不少網友反駁,說黃陂2014年就通地鐵了,目前有4條地鐵線路(包含武湖的21號線),是繼東西湖之后地鐵最多的郊區,甚至還做了一個表。(ps:灄口新城也被長江新區托管,制圖有誤)
確實,黃陂的地鐵還真不少,里程和站點數比某些市區還要多,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武漢6大郊區,哪個區的地鐵多,哪個區的地鐵少,看看誰才是武漢地鐵集團真正的“寵兒”!
東西湖
首先,我們來說東西湖,由于與市區緊密相連,且融城比較早,導致東西湖很早就享受了武漢地鐵的輻射。
在2010年的時候1號線二期正式開通,東西湖吳家山步入軌道交通時代。截至目前東西湖一共有6條地鐵,分別是1號線、2號線、3號線、6號線、7號線和8號線。
其中3號線和8號線以及7號線屬于邊緣線,只向東西湖延伸或者經過了一兩站,但是1號線、2號線、6號線則覆蓋了東西湖很大一片地方。
目前除了走馬嶺以外,東西湖所有城鎮發展的地方都已經通了地鐵,且是郊區里唯一一個擁有3條線路換乘站的區。未來還規劃有11號線四期、13號線、17號線等多條線路,且都有望納入第五期地鐵規劃。
可以說,東西湖的地鐵待遇不亞于市區,甚至超過很多市區。
黃陂
如果說東西湖是因為和市區緊密相連才獲得那么多地鐵,那么黃陂能擁有4條地鐵,最主要是其獨一無二的空中樞紐和商貿地位。
比如2014年為了發展漢口北,黃陂花重金讓1號線向黃陂延伸了兩站,再比如武漢為了快速推進地鐵進機場,讓2號線北延線向黃陂天河延伸,使得黃陂早早就擁有了兩條地鐵。
而前川線過橫店,也是因為臨空的輻射使得橫店開始崛起,為了串聯南部和前川,前川線才從橫店那邊繞,要知道一開始規劃到前川的地鐵壓根不是7號線哦。
至于2017年通的21號線(陽邏線),則完全得益于新洲申報的陽邏線,當時市里為了發展陽邏,規劃了漢口到陽邏的地鐵,而武湖則是必經之路。
截至目前黃陂總共有4條地鐵,不帶武湖的21號線,也有3條,覆蓋了黃陂南部和前川,除了灄口老街,所有城鎮開發的街道都通地鐵了。
按照規劃黃陂未來還有8號線北延線、13號線、18號線、20號線、7號線機場段以及28號線。不過目前來看除了13號線和20號線,其他線路短期都無法推進。
江夏
從地緣上來看,江夏和東西湖差不多。其實江夏不管是和洪山區還是和光谷都聯系得十分緊密,但是很可惜,江夏享受到的地鐵紅利并不是很多。
目前江夏只有兩條線,分別是2018年通車的7號線紙坊段和2021年通車的8號線三期,其中8號線屬于邊緣線,而2號線藏龍島東街雖然能輻射江夏藏龍島部分地區,但是這個站屬于光谷的。
為什么江夏地鐵比東西湖和黃陂都少,且晚開通呢?最主要原因是地質,以及地鐵建設財政支配的問題。
先說地質,江夏北部甚至洪山區白沙洲部分地區都屬于溶洞地質,導致修地鐵的成本比黃陂和東西湖要高太多,比如當初修7號線紙坊段的時候,光溶洞就填了4000多個。
而這種地質也使得江夏北部規劃的地鐵較少,比如藏龍島島區以及南部就沒有規劃地鐵。
另外由于武漢郊區和開發區修地鐵是自己出錢的原因,導致郊區跨區,郊區與開發區跨區的地鐵推進困難。比如江夏與洪山區(市區)這邊的兩條線推進順利,但與光谷連接的9號線推進困難。
按照江夏最新規劃,江夏后期會推動5號線、8號線向南延伸,推動17號線和經開對接,以及金口的32號線,至于和光谷這邊,只提了一下M102,完全不提9號線,也不知道9號線未來將何去何從。
蔡甸
與前面3個區相比,蔡甸這邊的地鐵開通就更晚,地鐵條數也更少。目前僅有1條地鐵4號線,而4號線蔡甸段2019年才正式通車,是6個郊區里第五個通地鐵的區。
雖然蔡甸與漢陽和經開也是緊密相連,但是由于漢陽本身就是武漢三鎮里最弱的一個,導致蔡甸所獲得的地鐵規劃比東西湖、黃陂、江夏都少。
另外由于與經開的關系比較微妙,導致蔡甸和經開的跨區地鐵推進也比較慢。
就拿3號線二期來說,本來很早就能推進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拖到了2022年第四期規劃調整才獲批,線路走向也與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現在又由于資金分配問題等各種原因,導致推動比較慢。
按照規劃,蔡甸未來會有10號線、11號線四期、26號線,以及6號線三期,其中11號線四期有望納入第五期地鐵規劃,畢竟漢陽站已經開始啟動了,而10號線未來會不會改線避開蔡甸很難說。至于6號線三期會不會向蔡甸延伸也不確定,26號線屬于遠景系列。
因此,蔡甸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地鐵線路都會比東西湖、黃陂、江夏少,很多城鎮開發的地方短期內難獲得地鐵輻射。
漢南
漢南應該是武漢6個郊區里面最晚通地鐵的一個,畢竟距離市區太遠了!不過好在搭上了經開的快車,使得漢南紗帽比黃陂橫店、前川更早的通地鐵。
由于漢南面積比較小,加上地理位置屬于邊緣地帶,后期幾乎很難再有第二條地鐵,不過如果經開未來發展比較好,和洪湖那邊聯系緊密,有可能會從經開那邊經過漢南開通一條市域鐵路到洪湖。
新洲
最后再來說下新洲。其實新洲通地鐵也不是很晚,2017年陽邏線(21號線)就開通了,也是武漢唯一一條以地區命名的地鐵線,比江夏、蔡甸和漢南都更早的步入地鐵時代。
除了陽邏線,在2019年新洲陽邏的新港線獲批了,跟16號線,7號線北沿線(前川線)以及12號線屬于同一時間段獲批的線路,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新港線陽邏段一直沒有動工,導致新洲目前只有1條地鐵。
而隨著長江新區的成立,陽邏也被長江新區托管了,如果不算這條線,那么新洲就成了全武漢唯一一個沒有地鐵的區。
按照規劃,除了陽邏,新洲雙柳和邾城都有地鐵,其中雙柳是從光谷那邊延伸過來的地鐵,邾城則是從陽邏那邊延伸過去的市域鐵路。
但是由于新洲的地理位置確實太偏了,特別是邾城,又不像漢南那樣有金主爸爸,導致不管是通往邾城還是雙柳的地鐵都遲遲不得推進,屬于有生之年系列。
綜上,東西湖最受寵!與市區緊密相連,加上自己本身又是國家級開發區,使得它最早的享受到了地鐵紅利!黃陂雖然前川通地鐵比較晚,但是由于擁有機場+商貿城,也享受到了地鐵的紅利。
相對東西湖和黃陂,江夏就顯得有點不受寵了,可能是由于地質也可能是和光谷的關系微妙,導致江夏北部和中部很多地方缺地鐵,比如藏龍島、廟山、鄭店、金口、五里界等地。
而蔡甸和漢南一個是因為經開開啟了地鐵時代,一個則是因為和經開的關系微妙導致第二條地鐵推進慢,總之大漢陽地區人口少發展慢,享受到的地鐵紅利也是最少的。
新洲離漢口不近,離武昌和光谷也隔著河,除了陽邏其他地區位置較為偏遠,短期內很難享受到地鐵的紅利,新洲邾城也成為武漢6個郊區中唯一一個區政治中心沒通地鐵的地方。
最后希望江夏蔡甸新洲等地一些沒有通地鐵的城鎮都能早日通上地鐵吧!
編輯:筱攸
圖片: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