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山西平魯縣的楊老漢上山撿拾柴火,因連日下著雨,山里的路更加難走。可難得的大晴天,楊老漢還是一大早就起來,想著趁著天晴多砍些柴回去,好過冬取暖。
上山的路上盡是碎石和樹木,但楊老漢卻見怪不怪,畢竟之前還有被雨水沖出來的洞穴。去年,還有村民在上山撿柴的時候遇到大雨,躲到山洞時發現一些白骨,后鑒定是竟古代殉葬的墓坑,楊老漢雖然不害怕,但也感到很忌諱。
楊老漢順著此前常走的這條路,一路上山,突然發現一座山洞,走過去瞧了瞧,發現此山洞四四方方的,像是被人鑿出來的,與別的山洞大不一樣,心想,難不成自己遇到殉葬坑了?他走到山洞前,朝里面望了一眼,只看到黑乎乎的一片。
楊老漢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來準備繼續上山,發現背簍里的柴刀不見了,四下找了一周,發現竟被甩到了山洞里。楊老漢估計柴刀沒被甩得很遠,于是生了一把火進入了山洞,走了沒幾步就撿起柴刀就要往回走,卻差點又摔了一跤。他往地上看去,發現一塊奇怪的凸起,于是拿柴刀把它刨了出來,發現這竟然是一塊有字跡的金幣!
楊老漢想起他聽說過抗日時期當地的地主都曾在山里挖洞藏寶,莫非這塊也是曾經藏寶。他又在洞里找了找,發現了許多大塊金子后他急忙裝入背簍。然而,他卻不知道,這里的黃金非同一般,偷金也險些讓他遭受牢獄之災。
回家后,楊老漢的妻子看到空手而歸的丈夫正想盤問一番,卻被拉進屋,聽了丈夫上山的這段奇遇后,老漢告訴妻子,洞里至少還有百來斤的黃金,擔心白天太過引人注目,索性先在山洞放著。
妻子又擔心背簍里的東西只是銅錢。楊老漢提議拿到金店去看看,于是二人急忙趕往一家首飾店,老板檢測了好一會兒,告訴二位這真是黃金。二人激動不已,問能否回收,老板卻說不能。楊老漢想著這金子得換成錢才能花啊。
老板建議二人去銀行試試。楊老漢夫婦隨即來到銀行,向工作人員說要把手上的黃金換成現金。工作人員看到這些形狀怪異的金幣覺得很奇怪,而且上面還刻有古代文字,于是就告知了行長。行長一看覺得很可能是兩枚古錢幣,于是就報了警。
警察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后,楊老漢趕緊向警察交代,這兩枚金幣是自己無意中在山洞撿到的,隨后將事情原委交代清楚。其中一位警員對上面的文字感到很驚奇,那些上面究竟寫的是什么?里面的黃金又是誰留下來的?
隨后,調查組與考古專家,一同來到山洞了解情況。經查驗確認山洞不是楊老漢挖的,因此也就洗脫了他的盜墓嫌疑。如此,山洞又是誰留下的呢?金幣主人又是誰?后來,專家發現洞里不光有金幣,還有其他金器,例如金釵、金餅、金手鐲等。而且上面大多刻有銘文。如此證明,這個山洞真的是古人留下的,山洞中的金器就是古代文物。
可惜的是,山洞沒有留下什么有用的信息。后來專家通過器材檢測之后,確定周圍沒有墓葬,此山洞很可能是一處房屋遺址,所以這個山洞很有可能是貯藏之地。金器上的銘文顯示也這批金器是唐代中期的歷史文物。
經專家辨認,這批黃金是為張通儒所造。或許是他在征戰時期路過此地,來不及將這些黃金帶走,只好弄一間房屋藏起來,后來這批黃金被遺忘在此。直到楊老漢無意闖入,才讓這批寶物重現于世。
不過楊老漢私自倒賣文物的行為違反了《文物保護法》,本應對他進行處罰,好在他認錯態度好,便只對他批評教育,楊老漢的這段奇遇也算是告一段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