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一艘輪船在大西洋撞上冰山,船體破裂,造成1514人死亡,這就是著名的泰坦尼克號事件。
111年后,一艘名為“泰坦號”的潛艇,載著5個大人物,下海參觀泰坦尼克號的殘骸,結果下潛過程中突然失聯,美國、加拿大兩國聯合展開大搜救,五天后,他們終于找到了“泰坦號”和五名乘客。
只不過,泰坦號已經碎成了幾塊,而大人物們也都變成了肉泥。
這究竟是都市傳說中“泰坦尼克號的詛咒”,還是有人精心策劃的陰謀,亦或者是一場意外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致命的觀光
泰坦尼克號,又叫鐵達尼號,號稱“永不沉沒之船”,可卻在第一次出海就撞上冰山,之后斷成兩半。到了事故發生73年后,搜尋隊伍才找到了泰坦尼克號殘骸所在的位置,位于紐芬蘭東南偏南約600公里處。
搜尋隊伍本想將殘骸打撈上來,可由于殘骸浸水過久,相當脆弱,為保護殘骸完整,搜尋隊伍只能放棄。
2021年,美國Ocean Gate(海洋之門)公司舉辦了“泰坦尼克號勘測探險”的活動,這個活動不像之前那樣,只有專業人士才能下??睖y,無論是誰,只要花錢購買門票,就能乘坐潛水艇下海參觀泰坦尼克號殘骸,所以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報名參加。
但一張門票售價高達2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80萬),如此高昂的價格,將很多人都拒之門外,參加的人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泰坦號事故發生于2023年6月,這是泰坦號第五次下潛,里面共有三名乘客、一名駕駛員和一名導游。包括了海洋之門的CEO,以及法國泰坦尼克號的專家。
在6月18號這天,泰坦號來到了馬塞諸薩州科德角以東約1400公里處進行下潛,按照過往的經驗,下潛到泰坦尼克號殘骸位置需要3個小時左右,為了保證安全,在泰坦號下潛過程中,每隔15分鐘就要發出一次聲吶信號,告訴水面船員,泰坦號很安全。
一旦聲吶信號沒有及時發出,水上的工作人員就會展開救援。
在泰坦號下潛1小時45分鐘后,就再也沒發出過聲吶信號,水上工作人員多番聯系未果后,就將情況報告給了上級。美國政府非常重視,立刻派人展開搜尋,隨后周邊國家也加入了搜尋的隊伍。
泰坦號失蹤第四天,參與搜尋的人員都覺得泰坦號上的人兇多吉少了,因為泰坦號只是一個小型的潛水艇,只能提供96小時的氧氣,它到現在都沒浮出水面,里頭的人極有可能已經處于缺氧狀態,很快便會窒息身亡。
可真實的情況比搜尋人員想的還要糟糕。就在泰坦號失蹤的第五天,有搜尋人員在泰坦尼克號殘骸附近,找到了幾塊屬于泰坦號潛水艇的碎塊。這就足以說明,泰坦號極大概率已經毀滅了。
而泰坦號殘骸出現的海域,距離地面有3800米,此區域的壓力高達40兆帕,是地面壓力的近400倍,可以輕輕松松把一個沒有防護的人碾成肉泥,所以即便搜尋人員還未找到五名乘客的遺骸,美國海岸警衛隊第一區指揮官約翰.牟格就公開表示:五名乘客肯定已經死亡了。
事故發生后,大家都迫切想要知道,事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調查還沒開始前,就有陰謀論,說是人為制造的災難,因為泰坦號上有個英國富商,有可能是他的競爭對手搞的鬼。
可調查人員介入調查后,卻驚訝地發現,一切的問題都是出在泰坦號本身。
泰坦號的致命缺陷
調查人員發現,泰坦號被研發出來后,海洋之門公司對外聲稱它可以潛入4000米的海域,足以用來執行參觀泰坦尼克號殘骸的任務,但是海洋之門前海洋運營總監大衛曾向上級反應,說根據他的經驗判斷,泰坦號實際上只能安全潛入1300米的海域,雖然能繼續下潛,但不安全,希望能夠找一個專業的機構評估一下。
可上級卻不聽他的話,甚至還嫌他話多,把他給解雇了。
調查人員隨后找到了大衛如此判斷的理由。一般來講,要想制作出能夠潛入深海的潛水艇,需要用鋼和鈦兩種材料來打造,這兩種材料承壓能力比較強,但泰坦號卻用了當時最新的技術,采用碳纖維這種材料搭配鈦來打造,雖然這樣會使得泰坦號比一般潛水艇更輕,具備自然浮力,但碳纖維很脆,抗沖擊的能力非常弱。深海當中的壓力,很可能會在某一刻對碳纖維造成致命一擊。
更要命的是,調查人員發現,泰坦號使用的碳纖維,居然還是低價從波音公司那里買來的,波音公司低價出售的原因是,該碳纖維已經超過了能夠運用在飛機上的壽命,也就是說,海洋之門公司明知道材料有問題,依然拿來制作潛水艇。
其實在大衛提出自己的看法后,海洋之門公司也不是完全無動于衷,他們也深知潛水艇有安全隱患,但他們既不愿意支付評估費用來檢查潛水艇的風險,也不愿意重新打造,而是采用了聲吶監測的方式,也就是前面說的,下潛過程中每隔15分鐘發出聲吶信號。
其最大的目的,是通過聲吶來探測碳纖維內部情況,如果檢測到碳纖維出現斷裂,就能將情況反饋給駕駛員,駕駛員就立刻駕駛潛水艇返回。
可這種應對措施,其中依舊有很大的風險,誰能保證碳纖維能撐到潛水艇浮出水面呢?
所以海洋之門公司這種為了利益,不重視安全隱患的行為,才是這起悲劇的發生的主要因素。
更搞笑的是,用來駕駛泰坦號潛水艇的操作機器,居然還是游戲手柄改裝的,研發這個操作系統的人還得意洋洋地表示,他的這個操作系統既省錢,駕駛起來也非常輕松,哪怕沒有駕駛經驗的人也可以快速上手。
可潛入深海探險本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行為,海洋之門的人卻在字里行間表明沒經驗也能勝任駕駛員的工作,這就說明海洋之門對于安全的重視程度有多低!
這種態度令調查人員感到震驚,但隨后調查人員發現,這還不是海洋之門的極限。它們對人命蔑視的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在泰坦號發生意外前兩年,泰坦號就出現了一些問題。
泰坦號的往事
2021年,有個德國富豪乘坐泰坦號潛水艇,參觀泰坦尼克號殘骸時,泰坦號的管支架突然斷裂。好在駕駛員操作強悍,泰坦號成功浮出水面,德國富豪上岸后便開始抱怨,說泰坦號不僅安全條件堪憂,內部狀況還十分惡劣,沒有座位,乘客只能盤腿坐在里頭。
值得一提的是,泰坦號內部空間其實不小,但由于艙室空間增長的設計問題,最多只能容納5名乘客,這種設計不但讓乘客待的難受,同時增加了潛水艇外部的壓力,這更是讓本就脆弱的碳纖維雪上加霜。
在發生這起安全事故后,無數業內人士發出警告,但海洋之門依然不重視,2022年的時候,有一名專業人士前來考察泰坦號,進去后他驚訝地發現,海洋之門公司居然用生銹的建筑鐵管來制作潛水艇的艙壓物,他提醒海洋之門不要再使用泰坦號,除非對其內部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改造,可海洋之門公司卻充耳不聞。
正是因為海洋之門的這種態度,才導致2023年災難的發生。泰坦號因為材料問題承受不住壓力,被海水擠壓產生了內爆,內爆和爆炸不一樣,是物體的結構向內塌陷,也就是說,當時潛水艇上的乘客,是被活活擠壓致死的。
而且這個過程非常迅速,根據專家的推測,當時泰坦號內爆坍縮的速度高達1500千米每小時,艙內的乘客僅在不到0.001秒的時間就被壓成了肉泥。
光是想想這個畫面,都覺得有些窒息。
泰坦號事故發生的第十天,6月28號,在花費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后,搜尋人員終于從海里將泰坦號的遺骸打撈了上來。美國調查人員在扭曲的泰坦號殘骸里,提取到了人體組織,至此,泰坦號五名乘客的死已經蓋棺定論,沒有發生什么奇跡,在大自然的怒火面前,人類弱小的就如同一只螻蟻。
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海洋之門公司自然也是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美國國家安全運輸委員會以及海岸警衛隊,根據情況將會對海洋之門相關人員提起訴訟,那些只顧利益,不尊重生命的人,遲早會遭到應有的報應。
諷刺的是,泰坦號毀滅的地方,就在泰坦尼克號不遠處,泰坦尼克號的存在,本身就向世人說明了災難的可怕與人類的渺小,可似乎很多人還沒學會敬畏大自然,泰坦號事故或許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發出的一次警告,告訴人類:誰才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的主宰,缺乏敬畏之人,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