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籃球的一切 關注才是熱愛
講到底,籃球終究還是以投射得分為主的游戲,自從三分線被引入后,【180俱樂部】便成為了球迷與媒體口中對于菁英射手的等名定義詞,受認可的程度極高。
熟悉NBA的球迷都知道,所謂的180命中率,指的并不是投籃、三分、罰球命中率三項合計達成180%,而是需要同時在單季達成投籃、三分、罰球命中率50% 、40%與90%以上的投射表現。因此,【180俱樂部】,又得名為【50-40-90俱樂部】。
除了效能上有全方位的投射要求之外,這一概念在產能上亦有著一定的要求。自從1974-75年球季至今都維持著至少命中125罰球與300次投籃的標準,只有三分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產生了迭代產量的要求,從一開始的25球起步增加到2013-14賽季至今的82球以上。
自概念問世后,漫長的數十年之間,NBA聯盟僅僅出現了八位180俱樂部先生,可見達成的難度之高。
【50-40-90俱樂部】表明了球員全方位的投射能力,且是所有射手的終極目標。當然,從未躋身過俱樂部的射手不代表就不是頂級射手,只是,在俱樂部里的成員必定都是頂級射手。
一、拉里·伯德
1986-87賽季:場均得分28.1分,三項命中率52.5%/40.0%/91.0%。
1986-87賽季:場均得分29.9分,三項命中率52.7%/41.4%/91.6%。
兩腳錯開站位,右腳在前,左腳負責保持重心與身體平衡,膝蓋微曲,當需要更多起跳高度的時候,膝蓋彎曲的弧度會越大。在每次接球時,伯德都會用最快的速度找到籃球上的縫合處,手指順著縫合線的紋路持球,隨后順滑地將球以接近擲的方式投出。
可以說,大鳥伯德的整套投射動作非常之讓那個年代的籃球迷印象深刻。當然,邊準備投籃邊來上一句諸如什么“我等下就在這里絕殺你”垃圾話的個人風格,更是讓現代的球迷也相當之熟悉。誠然,拉里·伯德確實太有狂傲的資本了。NBA歷史上,大鳥第一位進入180俱樂部的NBA球員,同時也是唯二跨越門檻兩次以上的NBA球員之一。實際上考慮到所處時代的進攻節奏&個人得分占團隊比,將大鳥伯德稱為表現最為強勢的180先生。
二、馬克·普萊斯
1988-89賽季:場均得分18.9分,三項命中率52.6%/44.1%/90.1%。
提到NBA歷史上身體天賦最差的全明星控衛,大部分球迷第一反應出來的名字會是史蒂夫·納什。在筆者眼內,四屆全明星&四次最佳陣容選手馬克·普萊斯,要遠比史蒂夫·納什更靠近這一個位置。
同樣是22歲之年才參選NBA,同樣是在NCAA時代打爆西海岸聯盟、同樣加冕西海岸聯盟的MVP、同樣入選過美聯社評選的全美最佳大學陣容。
不要忘記,史蒂夫·納什再差還是首輪15號秀,而且還要是在1996年的選秀大會上的首輪秀。然而,在高中&大學階段表現得更為強勢的馬克·普萊斯卻早在1986年的NBA選秀大會上直到第二輪才被摘走。
1.91米的穿鞋身高、1.9米左右的臂展、85KG的體重、彈跳與路人相差不大,在動靜態天賦上,納什是相當平庸的NBA球員。但是較之與納什,馬克·普萊斯的身體就更顯災難了。后者只有1.83米的穿鞋身高、1.8米左右的臂展長度、77KG的體重。
想要在NBA生存并立足,馬克·普萊斯的最大法寶是精準無比的投射。在NBA歷史上,馬克·普萊斯是射而優則控的典型先驅。一定程度上來看,后世球迷可以將其視作是【納什+庫里】混合后的先驅弱化版。比起納什,馬克·普萊斯出手的三分意愿和頻率還要強上一點;較之庫里,馬克·普萊斯則會表現得更像一位傳統控衛。
在長達12年的整個生涯之中,馬克·普萊斯場均貢獻15.2分6.7助攻,繳出47.2%/40.4%/90.4%的驚人三率。1988-89賽季,普萊斯成為繼拉里·伯德兩大傳奇神射之后,NBA的【180俱樂部】的第二位成員。
三、雷吉·米勒
1993-94賽季:場均得分19.9分,三項命中率50.3%/42.1%/91.%。
五次全明星、三次三陣,坦承地說,雷吉·米勒在NBA生涯之中積累的榮譽實在不多。可是,以作為球員的名氣與傳奇度來說,雷吉·米勒至少壓過了過半的一陣成員。
年幼之時,不少球迷曾經認為雷吉·米勒始終還算是一位名氣>實力的球員,但是隨著小球時代&三分趨勢的發展與推移,大家則是會越發能理解到雷吉·米勒真的是殿堂級別的射手球員。
說一件事,在真實命中率的統計上,雷吉·米勒在90年代里曾數次領跑全聯盟。只論起每一次出手的得分轉化效率,喬丹+四大中鋒在內的豪強們,都要比雷吉米勒壓上一頭。哪怕是拉到現在來比較,雷吉·米勒生涯里的真實命中率甚至要壓過哈登、接近于庫里。
更為恐怖的事情,自2000年引入分距離的投籃命中率統計之后,在生涯最后的四年里,雷吉·米勒在籃下的出手命中率高達74.8%,完全不符合球迷對于瘦弱射手的慣有認知,足見米勒作風之硬朗,真乃刺客不近身,近身就一定要拿你命。
1993-94賽季,雷吉·米勒終于達成標準,成功躋身180俱樂部。實際上,僅有一次的入選結果,并非是因為米勒的近筐表現而拖累的,而是因為較之他的籃下與三分表現,他的大號兩分水平足夠好但是不夠BUG。
四、史蒂夫·納什
2005-06賽季:場均得分18.8分,三項命中率51.2%/43.9%/92.1%。
2007-08賽季:場均得分16.9分,三項命中率50.4%/47.0%/90.6%。
2008-09賽季:場均得分15.7分,三項命中率50.3%/43.9%/93.3%。
2009-10賽季:場均得分16.4分,三項命中率50.7%/42.6%/93.8%。
四個賽季達成180俱樂部標準,NBA歷史之最。事實上,失之交臂的2006-07年球季,納什的罰球命中率也高達89.88%,距離九成也十分接近了。在長達18年的漫長生涯之中,若非那僅僅差1%的整體投射命中率微小差距,納什就能直接擁有【50-40-90】的生涯三率面板。
除了卓越的組織才華之外,納什還擁有了一手遠遠被低估的射術&穩得不能再穩的突破小打大技巧,在球場上的每一個回合他幾乎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正是因為投籃地帶全紅的夸張表現,在目睹風之子持球襲來的同時,防守者才會變得舉措不安。
作為傳統的組織控衛,納什永遠把傳球放在最優先的,但不代表起手強干就不可。05年西部半決復仇舊主小牛的系列賽,堪稱納什生涯的經典之作。在這輪系列賽中,納什完美切換了兩種不同模式,前三場照常梳理球隊的進攻、組織。后面三場,對面主帥大手一揮,要切斷納什的助攻線路,只逼納什單打得分。納什不慌、完全笑納,繳納出了40.3分9籃板9.7助攻的恐怖表現,命中率高達60.35/57.9%/100%。
傳、控、射,三體合一!在NBA歷史上要是選出進攻端最完美的組織后衛,這也就難怪一眾媒體名流首推的都是納什。畢竟,作為最強攻勢發動機的存在本身,就該是最強攻勢。
五、諾維茨基
2006-07賽季:場均得分24.5分,三項命中率50.2%/41.6%/90.4%。
諾維茨基是大前鋒里面的異類人物。無論是襲框、中投還是三分遠射,諾維茨基都是精英級別的水準。他的投籃手感異常柔和、后仰投籃技術應用比絕大多數得分后衛都還要更好。即便把NBA歷史上的所有明星球員都拉過來比較,恐怕也沒有人敢說自己能比茨基更準。
時間回到2006-07賽季,諾維茨基打出生涯最具代表性的常規賽賽季。在同年的MVP的評選中,諾維茨基與昔日兄弟納什上演了整季度的龍虎斗,在預測的榜首位置中不斷交換位置。
最終,諾天王以微弱的優勢捧走MVP,阻擊了納什的三連美夢。與此同時,諾維茨基繳出了極其全面的投射表現,成為了【180俱樂部】的第五位成員。
六、杜蘭特
2012-13賽季:場均得分28.1分,三項命中率51.0%/41.6%/90.5%。
接近七英尺的身高、228CM的臂展、絕佳的運動能力、柔和的投射手感,這已經足夠保證了杜蘭特在與任何位置球員對位之時都有優勢。即使是來補防的大個子,也未必能干預到杜蘭特的出手,遑論同位置甚至是小個子的防守者。
除了天賦之外,杜蘭特投入在打磨進攻技巧的努力也遠遠超乎了普遍球迷的想象。早年評價杜蘭特之時,科比曾指出面對尚未開發出左手技巧的杜蘭特,只要防好右路就能把他搞掂。然而,待到杜蘭特在某個休賽期回來之后,科比就發現了這位年輕的后輩再也難以被防住了。
縱觀杜蘭特的投射技巧,最突出的技術就是堪稱無解的中投能力,無論從投籃動作還是命中率上他都無可挑剔。此外,襲框、罰球同樣也是死神的強項。相對一般的是三分領域上的表現,這也是杜蘭特生涯僅有一次入圍【180俱樂部】的最重要原因。只是,杜蘭特那38.1%的職業生涯三分水準其實也相當不錯了。
七、斯蒂芬·庫里
2015-16賽季:場均得分30.1分,三項命中率50.4%/45.4%/90.1%。
斯蒂芬·庫里,NBA史上最佳射手。對于這一種類似的評價,估計黑子也不敢跳出來反對吧。眾所周知,就三分的射程而論,庫里是NBA歷史上最為夸張的選手,40英尺之內皆庫里瞄準的范圍。從投籃熱區來看的話,除了近距兩分的表現稍微次了點之外,庫里在其余區域都是趨近于變態準。
作為射手,庫里是跨時代的現象級球員。或者說,庫里就是為了三分煙火秀時代而生的籃球產物。從投籃姿勢的角度來看的話,庫里的跳投姿勢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示范作用。
跳投姿勢從流派來看,大概分為兩種。在小球時代來臨之前,更為流行的是Two Motinon,俗稱雙動投籃,先起跳后接近最高點再出手。接到球后,先是屈膝、挺腰、跳起、滯空,舉球過肩、壓腕、甩出。喬丹、科比、雷-阿倫、科沃爾、佩賈、科沃爾等等使用的都是這一種流派的姿勢。
庫里使用的則是經自己改良過后的單動投籃,在運球擺脫出現了一點點空間的時候就能順勢出手,在上升過程中,就把皮球像閃電一樣推射出去。雖然出手點低,但是出手更快,做準備動作的前搖時間極端,令人防不勝防。較之重視腰腹力量的雙動投籃,重視下肢力量的單動投籃在長距離投籃下的穩定性&消耗性要優于單動。在籃球節奏加快和規則誘導球隊越發重視空間拉扯的時代下,庫里靠著極具個人標志的革新投籃姿勢轟出了屬于自己的傳奇篇章,重新定義了射手的潮流。
時間回到15-16賽季,庫里生涯之中的巔峰賽季。在這個賽季之中,在成為全票MVP的同時,庫里也成為了【180俱樂部】的第七位成員,同時還要是單季平均得分最高的那一位,實在無懈可擊。
八、馬爾科姆·布羅格登
2018-19賽季:場均得分15.6分,三項命中率50.5%/42.6%/92.8%。
在星光熠熠的神射榜單里似乎混入了奇怪的東西?顯然,較之于全明星&兩次最佳陣容起步的射手前輩們,馬爾科姆·布羅格登顯得相當之黯淡。沒有關系,布羅格登向來被小視,更習慣在小視中取得大幅進步。
2016年NBA選秀中,以第二輪第三十六順位被密爾沃基雄鹿選中,并于新秀賽季結束后獲得NBA年度最佳新秀,成為NBA史上第一個獲得年度最佳新秀的二輪新秀球員。2018-19賽季,三年級打完,布羅格登便成功躋身【180俱樂部】,成為耗時最短的成員。去年夏天,步行者以4年8500萬美元簽下這一位新晉的【180先生】。轉投步行者之后,布羅格登持續進步,那一份合同有望成為未來三年內的性價比最高之選。
從投射的風格而言,布羅格登是一位極其戰術素養極高的優質射手,切入能力平平,但是跑戰術接球跳投、擋拆后找機會出手是他的強項。此外,較之一般的純3D球員,布羅格登具備出色的傳球意識和手法,具備發展為極品雙能衛的可能性。
歡迎你分享本文,你的支持可以鼓勵我創作出更多有價值的文章供你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