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甘肅天水有一個敦煌莫高窟的“姊妹”,藏萬尊古代泥塑佛像,還是國家5A級風景區。
2024年10月10日,我們游完甘肅平涼崆峒山風景區,便驅車260多公里向天水市進發,晚上住天水市麥積區麥積鎮麥積村一家民宿。
麥積山酷似佛像
民宿老板告訴我們,民宿在景區內,明天,可將車開到植物園停車場,再去麥積山看石窟。
10月11日晨,附近農家無早餐店,我與老伴吃了些零食,便開車來到來到植物園停車場,之后,步行約500米,來到了麥積山風景區游客中心。
60歲以上老人門票半價,我們兩人共付80元入園。
植物園風光
網上資料稱,麥積山景區有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五個特色景區,共180多處景點。主景區是麥積山石窟。
我們按景點設定的路線,沿懸崖絕壁棧道盤旋而上。只見石窟都用小孔鋼絲網窗鎖著,里面光線很暗,眼貼近網孔,里面也很難看清。
我對一個保安說:“這都關門上鎖又加鐵絲網的,這叫我們怎么看呢?”
保安說;“您別急嘛,上面有開放的,讓你看個夠?!?/p>
上到第二層,果然,有一排石窟共8個龕。每個窟,都是一個主佛,兩名弟子。佛像約2米多高。主佛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面容肅穆,眼神深邃,身著華麗服飾。而弟子則站立兩旁,神態各異。
這一排窟的壁畫,更是令人驚嘆。畫面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線條流暢自然,色彩絢麗奪目。從壁畫中,可以看出古代藝術家們高超的繪畫技藝和對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接著,我們來到了 03 號窟,這里,號稱佛廊。洞窟呈現出長廊的形態,分為上下兩層。
3號窟
佛廊排列著眾多石胎泥塑佛像,數量多達 258 尊,皆為北周時期的作品。這也是我見到的一次排列最多的佛。
這些佛像造型各異,有的面容慈祥,有的神態莊重,有的微微含笑,仿佛每一尊佛像,都有著自己心思。不過,已不少佛像損壞。整個長廊,都用細鐵絲網罩著,游客只能“霧里看花”。
沿著棧道,轉彎抹角,眼前又出現了一個大型石窟。04號窟??邇确鹣袢宋锉姸唷7譃槠唛g八柱,每間有一尊菩薩,8個弟子,整個窟共造像85身,影塑700余身,主佛塑像邊,都有壁畫。
天王
對游客開放的窟中,我認為最亮眼的是 05 號窟。步入 05 號窟,仿佛踏入了一個神圣的藝術殿堂。這是隋唐作品。
現存泥塑造像15身。主佛像以紅色調為主,顯得十分鮮艷。主佛或清俊慈祥,或豐潤俊美。站立弟子則戴頭飾,白臉。
有趣的是龕外的踏牛天王,容貌古怪,高大威猛,也是紅臉,紅色盔甲,十分生動。
05 號窟的壁畫,也值得一提。壁畫用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畫故事。一幅壁畫描繪了佛陀講經說法的場面,佛陀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弟子們圍坐聆聽,神情專注而虔誠。身后是絢爛的佛光,無論是佛陀,還是弟子的神態,都刻畫得入木三分。
在 05 號窟中,我仿佛與古代的藝術家們進行了一場心靈的對話。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出了如此精美的藝術作品,讓后人感受到了佛教藝術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
為了親睹更多的古代藝術,我與老伴反復試驗拍攝技巧,如何從筷子粗的鐵絲網眼里,拍到窟內影相,最終取得了突破,在微光下,拍到了一批石窟中的造像和壁畫。
走下棧道,我與老伴又到麥積山下寺院和旅游紀念品店停留。還游覽了植物園和彩虹瀑布。
孔眼払攝的佛像
在寺院內拍照時,我突然發現,麥積山從整體上看,它就是一個佛頭,兩排石窟,形成佛的眼睛的,兩排石窟中間下方凸起的山壁,形成佛的鼻子。山尖成為佛的冠戴。
我把這一發現告訴老伴,老伴說:“是很像,只要心中有佛,看什么都像佛?!?/p>
麥積山,有140多米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古人的精雕細琢,共同造就如此大的佛頭像,豈不是天意?
據說,麥積山石窟以泥塑、石胎泥塑為主要藝術形式而聞名中外,是中國唯一保存北朝造像體系最為完整的石窟,同時,還是唯一保存有中國北朝崖閣式建筑實例的石窟,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旅游紀念品
麥積山共保存了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000多平方米壁畫。這是中國的驕傲,是人類的藝術遺產。
如今,對普通游客開放的,我估算不足1%。有一些特級窟,需另付費100元才能看一個,棧道上能走近的窟,絕大多數都加網罩上了鎖,從細小鐵絲網眼里根本看不清,是為一件憾事也!
(文中圖片,均為湖北宜昌怪奇公社劉洪進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