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背景下,奧樂齊重回性價比。
這是《數讀100個品牌》系列的第67篇文章。
每一個品牌的誕生、崛起、輝煌或衰敗,皆有跡可循。數據,作為最客觀的“見證者”,記錄著它們在不同時期、不同市場環境下的真實表現和發展軌跡。
2024,品牌數讀推出年度系列專題《數讀100個品牌》,我們將 通過數據去探尋和發現品牌發展過程中的思考與行動,了解品牌的過去、現在,或許還有未來。
作者 | 王梓旭
編輯|童潔
頭圖來源奧樂齊品牌方
在上海以中小店型快速擴張后,奧樂齊做出了在華的第一個大店店型。
近日,德國零售品牌ALDI奧樂齊宣布即將于上海金山開出中國最大門店,據了解這家店相較以往門店擴大了20%-30%。而除金山店外,奧樂齊近期連開三店,加密對上海更多地區的覆蓋范圍。自2019年在上海開出首店以來,奧樂齊已有超過60家門店且全部位于上海。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奧樂齊啟動調整喊出“好品質,夠低價”的口號,重新回到性價比定位,并且在今年憑借營銷動作及不少的低價爆款產品,讓奧樂齊獲得了更多聲量。
不過,今年奧樂齊的開店速度開始放緩,且一直未能進入新的城市,這也讓外界猜測紛紛。更有分析人士表示,當下國內市場的零售環境復雜且競爭激烈,奧樂齊能否保持并擴大優勢似乎沒有想象當中容易。
1
偏安上海一隅
奧樂齊即將開業的國內最大門店,同時也是金山首店,從這一舉動可以看出,奧樂齊逐步在向上海郊區進行拓展。
奧樂齊金山店占地面積達1014平方米,在門店設計上,奧樂齊加大拓寬了過道空間以及優化布局陳列,讓購物動線更寬敞與人性化。相較其他門店,這家店還擴大了收銀區并增設了多臺收銀設備,以緩解高峰時段的排隊壓力,縮短結賬等待時間。
在金山店官宣之前,奧樂齊一直忙碌于加密上海城區的門店,近期奧樂齊還在徐匯萬科、福山薈、寶山萬達等點位開出新店,奧樂齊品牌方告訴品牌數讀,“截至本月15日,今年奧樂齊新開門店數為7家,未來幾月還有其他開店計劃。”
品牌數讀梳理發現,今年奧樂齊的開店速度在放緩,今年新開店數與去年的21家店存在一定差距,考慮到今年還有兩個半月就將結束,奧樂齊今年的新開門店數大概率與2022年的12家持平或略少一些。
自2019年首店落地,奧樂齊就扎根在上海,目前,奧樂齊門店數達到62家,且門店全部位于上海,覆蓋14個行政區,當前僅在奉賢和崇明未有落店。
具體來看浦東的門店最多達到了12家,徐匯、閔行與楊浦三個區的門店數稍遜一籌分別為9、7和6家,而其余地區門店數量都在5家及以下。
一位分析人士告訴品牌數讀,奧樂齊各區的門店數量差異主要受到人口密度、消費能力及商業環境等因素影響。
浦東作為上海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之一,消費群體龐大,同時,浦東也擁有多個大型商圈和購物中心,成熟的商業環境為奧樂齊提供了良好的選址條件和客流保障;徐匯等地雖然租金較高,但由于消費能力強,能夠帶來更高的銷售額,抵消高租金帶來的成本壓力;而在一些租金較低但消費能力也較低的區域,奧樂齊布局則更為謹慎。
2
商場中的低成本選址策略
與偏安上海一隅的的思路類似,在渠道的選擇方面,奧樂齊的選擇也有著明顯的偏好,優先選擇入駐商場,數據顯示其有超過70%的門店開在商場。
百聯咨詢創始人、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告訴品牌數讀,事實上購物中心選址相對容易,因為購物中心的客流、銷售等數據較為明確,而且購物中心落地開業的位置本身也進行過考量,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年輕消費者在商場購物消費的習慣也已經養成。
此外,上海購物中心數量尤為密集,這種情況下租金的優勢也比較大,加之奧樂齊是德國知名零售品牌,也能與很多購物中心議價以更優惠或免租等方式入駐,這樣能大大降低開店成本。
品牌數讀也梳理了奧樂齊入駐購物中心檔次及體量偏好情況。在檔次偏好上,主要以中檔及中高檔商場為主,兩者加起來門店占到了商超店的超過97%,基本符合奧樂齊的定位。
在購物中心體量偏好上,5萬平米以下的門店占比最高超過了40%,5-10萬平接近30%,10-20萬平占比則在20%出頭。對此,奧樂齊方面向品牌數讀表示,作為平價社區超市,在選址上會靠近居民社區、住宅樓、商圈等區域,并基于門店周邊環境、交通便利性等因素做出綜合考量。
一位商場招商人士表示,奧樂齊選擇商場時,通常會優先考慮那些客流量大且目標消費群體集中的商場。這些商場通常位于居民區、大學城或商業中心附近,能夠吸引大量追求高性價比商品的消費者。
另外,奧樂齊在選址時更注重租金成本的控制。一般會傾向于選擇租金相對較低的商場位置,例如商場的中低層或較為偏僻的區域。這種策略不僅降低了運營成本,還能通過低價策略吸引更多消費者。
奧樂齊對于樓層的選擇偏好印證了上述觀點。據贏商大數據顯示,奧樂齊的門店多開在樓層,其中F1樓占比最多超過了商店門店的一半以上,在B1及B2樓層門店占比接近40%
值得一提的是,奧樂齊的店鋪布局通常較為緊湊,面積在500-800平方米之間,同時奧樂齊也有意精簡門店售賣商品SKU數量。可以看出,全面回歸“低價”之后,奧樂齊在通過這些策略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店鋪運營效率。
3
仍未走出上海背后
然而,再怎么快的擴張速度,終究無法掩蓋奧樂齊難以走出上海的現實。
2017年,奧樂齊首次進入中國市場,2019年開出線下首店。對于初來乍到的奧樂齊而言,中國是一個充滿想象和可能性的市場。于是,奧樂齊嘗試在這里撕掉“平價”標簽,走起了中高端路線。
奧樂齊未曾想到的是,中國市場的競爭環境并沒有想象中那樣輕松,不僅有山姆、麥德龍等國際品牌同臺競技,類似盒馬、胖東來這樣的本土商超品牌也是熱度高漲。
加之消費環境的急轉直下,中國消費者愈發追求“性價比”,價格和品牌力均不占優勢的奧樂齊因此陷入尷尬境地。
直到去年年底,奧樂齊決定復制國外的模式,打出“好品質,夠低價”的標語,重新將定位調整為平價超市。
今年奧樂齊還通過地鐵廣告等營銷方式,配合如9塊9的白酒、8塊5的低溫鮮奶等性價比產品引發關注,并逐漸積累了一定聲量,作為一家硬折扣超市,奧樂齊自有品牌比例已達90%。
圖源:德高申通STDecaux
不過,時至今日,奧樂齊在上海以外的聲量仍然十分有限,這也令其屢受詬病。
一位零售分析人士表示,將所有門店集中在上海的策略有助于其在初期階段集中資源,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和較強的消費能力,這為奧樂齊提供了一個試驗場。
該分析師繼而指出,現在奧樂齊已經不算在發展的初期階段了,本月山姆開出了第50家門店,同時還有大量的前置倉覆蓋布局,另一家競品盒馬的門店數量也已經超過了400家,對比競品的擴張速度來說,奧樂齊的速度有些緩慢。
還有業內人士直言,奧樂齊的組織人才支撐及供應鏈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而“走出去”還需面臨更大的挑戰。在其他地方也有許多的商超“地頭蛇”,外部企業想要打破它們長久以來積累的優勢并不容易。比如許昌的胖東來、東北的比優特、湖北的雅斯超市等。反觀一二線城市,由于市場足夠大,能容納的品牌則更多,競爭也更為激烈。
因此,在莊帥看來,奧樂齊能否走出上海,要看其的組織管理和供應鏈覆蓋能力,“短期內奧樂齊應該不會走出上海,長期來看可能也是主要以江浙滬為主進行經營,這樣管理半徑小,管理難度也會下降。”
“作為外資企業奧樂齊的商品結構也要適應中國本土的消費習慣,不同地區存在著較大差異,供應鏈能力還需要強化,同時還要面臨中國復雜多樣的競爭,這是不可避免的。”他補充道。
本文為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告知
轉載、合作或加入社群,請聯系小編:xdskefu
加小編好友請注明公司和來意
「數讀100個品牌 」往期文章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 | 丨丨 | | | 丨丨 | | | 丨 | | 丨丨 | 來伊份 | 丨 | 丨 | | | 丨丨時尚 | | 丨 | | 丨丨 | | 丨
「贏商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