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出茅廬到舉世矚目,中國空軍只用了70年。
中國建國以來有幾次比較大的對外戰爭,但是無一例外,空軍永遠缺席。
這給西方世界留下一種中國空軍并不強的印象。
但是本月英國《簡氏防務》刊登了一期文章,標題是中國不斷壯大的殲20機隊。
文章中詳細闡述了中國第五代戰斗機在近兩年來取得的成就,以及同美國此消彼長之下的變化。
差距之大令人心驚,美國似乎正在迅速失去他的空中霸主地位。
美國和中國,在英國文章中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形象?
一、此消彼長
國無常強,無常弱這句話形容中美之間再合適不過。
那個曾經叫囂著一小時之內打遍全球的國家,如今竟然垂垂老矣。
無論是在新機型更新迭代上,還是王牌飛行員訓練,都顯得后繼乏力。
這是英國文章中提出的。
文章中還提到,根據中國對外披露的數據,中國近年來在第五代先進戰斗機上大力投入,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根據對中國空軍的預測和分析得出,中國空軍在過去很可能已經擁有了,超過12個航空旅規模的殲20戰斗機機隊,而且裝備規模還在迅速的拓展。
去年殲20的產量已經超70架,這個生產數量絲毫不亞于美國的f35戰斗機。
要知道美國的這款戰斗機是舉全世界之力而聯合的研制,并且搭建了多條生產線,而殲20僅僅是一家之貨。
信息來源:(第一軍情)
戰斗機裝備數量上,西方世界與中國雖然大致相當,但是中國先進戰斗機的戰斗力卻已經逐漸拉開了距離,這一方面體現在飛行員駕駛能力上。
任何武器放在紙面上進行橫向對比都是沒有意義的,武器的操縱者是人。
在過去美軍的普遍王牌飛行員,總飛行時長都在幾千甚至上萬小時。
而為了確保飛行員的駕駛技術不下降,每年至少需要兩百小時的飛行時間,平均下來每周至少需要進行3~四次的飛行訓練。
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中國來自上個世紀的特技飛行員在退役時,累計飛行時長達到了5290小時,平均每年飛行176小時。
要知道該名飛行員經歷過中國缺油少彈的時代,可即便如此,這個平均飛行時長也要高于美國。
根據簡氏防務引用美國2014年的一篇年度報告,美國自從2010年之后,飛行時長便快速下降,公開可查的數據已經由最高232小時,一路下降到81.6小時。
可以說,美國空軍自從建軍以來很少見到這么差的成績。
最后的飛機性能方面,中國戰斗機為了保持先進的戰斗力,一直以來都對戰機性能進行深度挖掘。
最新一批次的殲20戰斗機,不僅用上了最新鮮的渦扇15,一舉抹平了和西方戰斗機之間存在的性能差距。
還用上了最新型號的雷達,為此重新設計了機頭。
而與中國相比,F35的后續改進則顯得舉步維艱,諸多改進方面的瓶頸和后續系統存在的bug,嚴重遲滯了這項戰斗機計劃。
正因如此,西方世界才對中美之間攻守之勢交替感到擔憂。
那么昔日強大的美國何至于淪落至此,這背后又體現出怎樣的問題?
二、華而不實
F22戰斗機生產線被拆毀,F35舉步維艱,隱身戰艦還未服役便已退役,近幾年美國爆出的新聞連連不斷。
這些武器在三四年前,曾經一度成為別人心中的噩夢,其先進的紙面數據直接令美國成為超然決然的存在。
此前中國設計的戰斗機,最初的戰略目標僅僅是能對抗美國戰斗機,可是又可知竟然稀里糊涂的成為了世界第一。
當年的殲20戰斗機在設計之時,曾經參考了部分F22的指標,尤其是在升力部分。
F22公開對外的數據,該戰斗機升力系數在2.0以上,可是中國戰斗機無論如何,也無法觸摸到這個邊際。
為此中國設計師撓頭苦干許久,他終于設計出鴨翼加邊條翼等多個翼面的設計,最終成功讓殲20的生意系數突破2.0。
這也是中國J20有八翼天使稱呼的由來。
不過隨著后續信息的爆料,美國f22戰斗機被披露,整個戰機升力系數只有1.5左右,多項數據存在嚴重的造假。
就這樣,中國的殲20戰斗機稀里糊涂的就成為了世界第一。
同樣的事情,也出現在055戰艦的研制過程中。
垂死病中驚坐起,列強變成了我自己。
驟然成為軍事世界第一固然令人欣喜,但是這背后反映出的問題卻更加讓人感到愉悅。
中國能夠在多項武器研制中超越美國,這說明中國在科技研究方面以及武器底蘊方面,已經絲毫不亞于美國。
其次美國愿意在多項武器研究上造假,一方面說明了美國越來越底氣不足,缺乏更加精深與更加先進的武器研究能力。
另一方面則說明經過多年的不斷努力,美國對于世界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只能通過一些強悍的武器以及假大空的數據來威懾世界。
如今美國武器被披露出造假,直接戳破了美國的金身。
尤其是此次英國簡氏防務引用的這篇文章,直接把美國的虛弱釘在了紙面上。
可想而知英國的這篇文章,究竟會在世界上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
多國媒體進行引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國在世界民眾心中的形象。
在如此現狀之下,美國的強大究竟還能維持多長時間的影響力尚未可知。
三、自我消耗
20年前的美國是世界超然的存在,為何20年就讓美國逐漸衰弱?這和美國的特殊體質有關。
之所以說美國衰弱,其原因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的冷戰期間。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冷戰正達高峰,蘇聯在多項科學上組建出的創舉,直接令世界目光轉向東方。
蘇聯經過二戰的破壞,從滿目瘡夷中重建國家,并且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只用了二十余年,偏偏這些舉措美國暫時無法完成。
由此世界民眾中逐漸出現一種心態,社會主義制度優于美西方。
為了將民心和民意留在西方,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工人展開了高福利待遇。
最巔峰的時刻,西方的政府強行按著資本家的頭,收取高達90%的稅務,以此來貼補工人。
據說美國一個普通工人,在當時一個人的工資就能養活十幾個家人。
這在如今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但是工資高的福利待遇對于西方政府和資本家們是窒息的。
于是在里根政府之后,美西方逐漸想到了產業轉移,將成本相對較高、用工人數相對較多的產業轉到到其他國家,由此減輕美國國內的工人工資支出。
一夜之間,西方工人收入驟降,而西方政府只靠著資本收割就能夠富的流油。
顯然在這項計劃的早期,美國的確享受到了福利,但是短短20年便迎來了反噬。
原因在于美國過早的將實體產業遷出國家,國內僅剩的殘余工廠無法培養出數量較多的優秀工人。
由此以至于熟練工人全部退休之后,新生代的科學家和工人們無法完成后續武器的升級和制造。
這也是為何美國武器直面數據猛的一批,結果到現實應用中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美國同世界各國武器經常存在一到兩代的武器差,由此也就讓美國存在了思維慣性。
近20年來由于中俄對于武器研究的不斷拓展,于是乎美國也在武器研究上下足了功夫。
同中國穩扎穩打,生產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相比,美國則顯得十分跳躍和急切。
為了保持自己武器在紙面上的優勢,美國經常將一些還未研發或者是不成熟的技術應用在武器上。
相當于直接將還未研制成熟的戰機投入生產,如此一來就會暴露出很多的問題。
以F22戰斗機為例,這款戰斗機從生產到退役,長期以來存在著呼吸系統的問題,被人戲稱窒息的猛禽。
F35由于機體較小,武器搭載數量有限,而且機體還偏肥厚。
以至于在實際作戰中,如果沒有隱身性能的加成,機身機動能力比不上上一代的F16。
而且最要命的是F35設計之初過于追求通用性,由此導致其機體內部浪費了大量的空間。
以至于原本應該給后續升級留出的空間過多的被浪費掉。
后續的新設備無法安裝到機體內部,F35又談何升級?
對于美西方來講,F35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也難怪最近美國急哄哄的要利用現有的技術,盡快推出一款青春版的六代機。
結語
美國在過去的時間中,沉迷于自己世界大國的地位中無法自拔,驀然回首卻發現曾經看不起的國家早已經逐漸超越了自己。
總的來說,美國想要改變軍事方面,也并非一朝一夕之間能夠完成的。
眼下美國希望通過吸納歐洲的制造業回流美國而重新振興,經過多年的努力也是收效甚微。
高達35萬億的美債壓在頭上,這使得美國不可能花費重金吸納制造業,眼下儼然變成了僵局。
美國的衰落是持續的,不可逆轉的,而中國的軍工生產能力正在迸發出全面的活力。
二者之間真正逆轉的那一天,如今看來已經為時不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