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鐵道游擊隊的故事依舊廣為流傳。游擊隊員英勇抗日的身姿,在每個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其實歷史上,這支游擊隊真的存在。而電影中的中隊長,也是有人物原型的。
在真實的鐵道游擊隊中,大隊長和政委分別是什么樣的結局呢?
英勇的鐵道游擊隊
鐵道游擊隊名字的來源,是因為他們總是活躍在鐵路附近,利用鐵路、火車和日軍對抗。參加游擊隊的隊員,大都是煤礦上的工人。
當時魯南地區已經淪陷,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劉洪自小生活在鐵道邊上,為了生活經常扒車。
劉洪本人家境不好,但他卻非常講義氣。每次扒車得來的物資,他都會和自己的兄弟們平分??恐鴦⒑榈木葷?,大家才能把日子過下去。
義薄云天的劉洪,在附近的工人們眼中很有威望。所以當他選擇組建游擊隊的時候,大家都紛紛響應。
劉洪在接受我黨的領導之后,和自己的搭檔王強一起,開始秘密組建游擊隊。王強也是一名工人,只不過相比劉洪的堅決果敢,王強為人更加靈活。
也正是因為兩人性格互補,他們才能成為最好的搭檔。在劉洪的帶領下,游擊隊十幾把大刀夜襲洋行,打得敵人聞風喪膽。
在電影里,除了劉洪和他的搭檔王強之外,還有游擊隊的政委李正。電影中的李正,是作為黨代表來領導游擊隊的。
他不僅能和隊員們打成一片,也能在劉洪打上頭的時候,用冷靜睿智的頭腦分析當前的狀況。
和劉洪的果敢堅決不一樣,李正在行動之前,都會進行周密的安排。每次劉洪想不到的地方,李正也會幫忙查漏補缺。
電影中的鐵道游擊隊,每個人都塑造得很成功。但其實,這部電影是由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的。
里面的很多人和事跡,都是作者走訪了當年的老兵,根據他們的回憶藝術加工而成的。在真實的歷史上,鐵道游擊隊也有隊長和政委。
鐵道游擊隊的大隊長叫洪振海,出生于貧苦的家庭。他常年生活在鐵道邊,因此練就了一雙“飛毛腿”。
全面抗戰爆發之后,洪振海就開始投身抗日活動。后來日軍占領山東,他的家鄉也淪陷了。棗莊被占領后,煤礦也落到了日本人手里。
在煤礦里工作的工人,受到了極大的壓迫。工人們不僅每天吃不飽飯,還要被迫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
看到自己的同胞被這樣對待,洪振海內心十分憤怒。當時不僅棗莊老百姓生活得水深火熱,隱藏在山里的我軍也很艱難。
因為通訊被截斷,山里的部隊無法和上級聯絡,棗莊的黨組織十分著急。在地方組織的申請下,黨中央決定派人潛入棗莊。
因為當時棗莊已經被日軍占據,所以在人選上,中央還是偏向于選當地人。就這樣,洪振海和王志勝被選中了。
洪振海是劉洪的原型之一,王志勝則是王強的原型。隨著兩人前往棗莊,關于鐵道游擊隊的故事也拉開了序幕。
抗戰犧牲的洪振海
洪振海一開始接到的任務,是在棗莊建立秘密情報站。因為日軍的破壞,我黨在棗莊的情報機構基本上都被破壞了。
所以建立情報站,就成了洪振海等人最主要的任務。然而日軍對棗莊的圍困,讓這個任務變得十分艱巨。
洪振海來到棗莊之后,就和王志勝展開了調查。一開始的時候,兩人是打算開一個鋪子,當成情報站的據點。
但到了棗莊之后,兩人就把這個想法給否決了。相比在城里開鋪子,在郊外傳遞情報會更安全一點。
因為棗莊有煤礦,當過煤礦工人的洪振海當即決定,那就在附近開個炭廠。這樣一來,人員流動比較大,也能更好地隱藏他們的身份。
三十多歲的洪振海,仔細打扮一下還真的很像個大老板。在洪振海的操作下,他們的炭廠很快就辦得有模有樣。
利用炭場,洪振海迅速建立起了一條情報線。在洪振海的幫助下,堅守在山里的部隊終于聯系上了外界。
組織開會討論后,決定讓洪振海組建一支游擊隊。鐵道游擊隊在歷史上真實的名字,其實是叫魯南鐵道隊。
游擊隊剛成立的時候,組成游擊隊的成員很復雜。有從山里出來的部隊成員,也有被洪振海聚在一起的貧窮工友。
雖然大家來歷不同,但對洪振海都非常佩服。游擊隊剛成立的時候戰斗力不強,物資也不多,全靠洪振海想辦法。
洪振海也不負眾望,很快就想到了解決辦法。他從小生活在鐵路邊,對鐵路和火車非常了解。
洪振海想到的辦法,就是打劫日軍的物資車。靠著一雙快腿,洪振海非常熟練地扒上了火車。他迅速進了車廂,將車里的物資推下去。
在火車到站之前,洪振海又果斷跳下車??恐@種方法,洪振海收集到了兩挺機槍,十幾支步槍,以及兩箱子彈。
這次雖然沒有給日軍造成傷亡,但大大增強了游擊隊的武裝力量。在后來的日子里,洪振海他們依托鐵路,開始和敵人不斷周旋。
隨著鐵道隊再次襲擊日軍的火車,日軍決定對棗莊進行掃蕩。游擊隊雖然發展壯大了,但依舊沒辦法應對日軍的掃蕩。
為此,洪振海向山里的部隊求援。在兩支部隊的配合下,日軍前來掃蕩的部隊并沒有取得成果。
因為在那之后,洪振海依舊扒火車,炸鐵路,擾得日軍苦不堪言。敵人越來越忌憚神出鬼沒的洪振海,決定要將他徹底消滅。
日軍集中兵力,開始對游擊隊進行圍剿。在一次戰斗中,為了掩護大部隊的突圍,洪振海留下斷后,卻不幸中彈犧牲。
洪振海犧牲后,王志勝也因為傷重被轉移到了后方。鐵道游擊隊一時間沒了主心骨,部隊面臨著存亡危機。
最后幾個老隊員商量,決定用投票的方式選出新的大隊長。大家沒有商量,卻紛紛選擇了劉金山。
就這樣,劉金山成了游擊隊的新任大隊長,他也是電影鐵道游擊隊劉洪的原型之一。當初作者在創作《鐵道游擊隊》的時候,將兩位大隊長綜合到了一個人身上。
但其實鐵道游擊隊除了兩位隊長之外,政委也在其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任政委成中將
雖然在影片中,政委的閃光點比不上劉洪。但在真正的歷史中,鐵道游擊隊的發展離不開眾多政委的支持。
鐵道游擊隊雖然只有兩個大隊長,但一共換過六任政委,其中有兩位犧牲在戰爭中。剩下的四位中,以第六位成就最高。
游擊隊的第一任政委是杜季偉,他也是陪著游擊隊發展壯大的政委。杜季偉剛來游擊隊的時候,游擊隊還很弱小。
雖然洪振海威望高,但他并不懂如何做思想工作。杜季偉發現很多人都有思想問題,為此他下了大力氣進行調整。
在杜季偉的幫助下,游擊隊的成員們經受了思想洗禮,理解了自己為什么要打仗。這樣一來,游擊隊的實力再次得到了提升。
新中國成立之后,杜季偉也一直在做政委的工作。55年大授銜,他被授予大校軍銜。
最后一任政委叫鄭惕,他成為政委的時候才22歲。雖然鄭惕年紀不大,但他的軍事才能卻非常出眾。
鄭惕是在45年擔任政委的,也就是在那一年,侵華戰爭結束了。鄭惕奉命接受日軍投降,卻沒想到遇到了大麻煩。
原來日軍有一部分人不甘心失敗,決定帶著武器逃跑。這批人大概有一千多人,是游擊隊的十倍。
而且他們的武器也比游擊隊要好,正面對抗,游擊隊打敗仗的可能很大。在和劉金山商量過后,鄭惕決定智取。
他單槍匹馬入敵營,找到日軍部隊的指揮官。當時日軍的指揮官很囂張,見鄭惕敢一個人來,他放話說讓鄭惕有來無回。
對于這種威脅,鄭惕絲毫不放在眼里。他給日軍分析當前的局勢,并且明確告訴他們,就算他們不投降也沒什么。
他們現在跑了,只會被我軍其他部隊抓住。到時候他們就算想投降,我軍也不一定會接受。鄭惕的話,很明顯讓日軍指揮官害怕了。
經過一番激烈的言辭交鋒,日軍指揮官終于頹喪地低下了頭。他向部隊下達放下武器的命令之后,就將鄭惕放了回去。
抗戰結束后,游擊隊被編入了中野,鄭惕也繼續在戰場上發光發熱。新中國成立之后,鄭惕又奮戰在科研一線,主導了一系列科研項目。
55年的時候,鄭惕被授予上校軍銜。88年軍銜制恢復之后,他又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對鄭惕來說,在鐵道游擊隊的那段日子,是銘刻在自己骨子里的記憶。
那段崢嶸歲月中,是眾人同心協力,才拼出了一個美好的未來。而這種精神將永遠影響著他,激勵著他繼續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