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2霸3項羽,4都5剛6賈復!指的是曹克讓、李元霸、項羽、宇文成都、姚剛和賈復六位在評書演義中“力能舉鼎”(包括能舉起比鼎更重的石獅、金獅)的高手,以及他們按力氣從大到小的排名順序。
有人問:“他們為?何?這?樣?排?名??李元霸不是演義中最厲害的嗎?曹克讓為何能力壓李元霸排名更前?”
別急,看完全文你或許就能明白了。
演義評書中的六位“力能舉鼎”的高手排名:
- 1讓:指排第一的是《曹家將》中的曹克讓
曹克讓,《曹家將》評書中的主要人物。他天生神力,又被其父鎮國王曹天勝將其送到泰山之巔跟隨高人學藝,如此這般,十幾年過去,不僅武藝學得超凡,那力氣更是達到了驚人,不,是驚天的地步!
為何這樣說呢?因為李元霸和李存孝這兩位演義中鼎鼎大名的超凡無敵將,他們也只不過擁有“四象不過之力”,而曹克讓卻擁有“三龍二虎九牛之力“——也就是32象之力!換句話說,也就是他一個人的力氣,能等同8個李元霸或者9個李存孝的力氣。這力氣確實是太大了,所以說“力氣大到了驚天的地步”。
我們再來看一下,曹克讓與人比力氣的表現。話說,還在泰山之上學藝的他,得知他家人慘遭奸佞陳平的陷害,幾乎被滿門抄斬之后,他連忙下山,前往汴京,要為家人平反。
曹克讓來到京城,正逢皇上重開武科場,舉行盛大的比武大會,誰最終奪魁,誰就能當掃北的大元帥。曹克讓聽說,擂主正是陷害老曹家的太師陳平的兒子陳剛。于是,便來到了擂臺之下,想先看看情況,再決定下一步的打算。
曹克讓在擂臺下,看到陳剛不僅長得牛高馬大,而且也確實頗有一些本事,接連打勝了好幾個上臺挑戰他的高手。
不過,陳剛為人心狠手辣,多次對敗在他手下的人,痛下殺手。曹克讓目睹此景,心中的怒火,如同烈焰般熊熊燃燒。
當陳剛再一次憑借蠻力與武技,將一名花臉大漢高舉過頂,意圖重演血腥一幕時,曹克讓忍不住了。他“噌”地一下,跳上了擂臺,身形矯健如龍,氣勢磅礴如山,大聲喝道:“陳剛,你快放下那個好漢,我李忠孝(曹克讓下山前,他師父叮囑他不要用真名示人,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麻煩)來會你!”他此言一出,全場嘩然!眾人皆驚,紛紛望向這位突然現身的青年,只見他英姿勃發,面如重棗,目似寒星,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睥睨天下的霸氣,恍若三國關羽再世!
陳剛見狀,雖心有不屑,但見對方氣勢非凡,亦不敢輕易小覷,遂放下手中大漢,轉身望向曹克讓,冷笑道:“哼,哪里來的野小子,也敢來壞我的好事?”他自恃已經在這擂臺上連勝17場,距連勝18場便成為武狀元的條件,只差一個勝場了,所以,他并不把曹克讓放在眼里。
曹克讓凜然不懼,正色道:“陳剛,你自恃武藝高強,濫殺無辜,以武凌人,今兒個我李忠孝,就陪你玩玩,讓你見識見識什么叫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陳剛一聽,剛要發火,但他突然想起了父親陳平讓他隨時保持謹慎的囑咐,心中暗忖:“這李忠孝長得跟關公似的,說不定還真有兩把刷子,我何必與他硬碰硬?連師父都夸我力氣大得沒邊,我跟他比比力氣得啦。”想到這里,他嘴角一勾,開口說道:“既是如此,你敢不敢與我比力氣?”
曹克讓一聽,心里頭樂呵不已:“比力氣?我這‘三龍二虎九牛’的力氣可不是蓋的!”他擺出一副“小意思”的表情:“比就比,誰怕誰??!”
陳剛一聽,以為曹克讓上了他的當了,心里暗自得意:“李忠孝,你竟敢跟我比力氣,你等一下輸了別哭?。?/strong>”心中雖然樂得差點沒笑出來,但他臉上卻裝得很是正經,他一擺手,說:“好,那我們就比舉東西吧,看誰能舉起更重的東西,誰就是真正的大力士!”說完,他為了顯擺,“騰”一下,跳下擂臺,將擂臺左邊的那個千斤大鼎,舉上舉下,連續舉了有好幾次,然后,才將大鼎放回原處,那得意的小眼神,看著曹克讓,仿佛在說:“嘿嘿,這你肯定辦不到吧?那你就乖乖認輸吧,這武狀元就是我的了。”
陳剛的如意算盤打得響亮,他哪里知道曹克讓才是真正的“力王”。
只見曹克讓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自信也有對陳剛狂妄的淡淡嘲諷。他緩緩走到擂臺邊緣,目光掃過那千斤大鼎,仿佛那不過是一塊微不足道的石頭。
曹克讓目光望向擂臺遠處的那一對鎮場石獅,轉頭對陳剛道:“陳剛,你舉的不過是區區一個千斤鼎,這有何難?你看遠處那一對大石獅,你要能舉起其中一個,我便從此歸隱,你能嗎?”
陳剛聞言,臉色驟變,那對鎮場石獅,每一只都重達數千斤,即便是他這個“京都力王”,也從未敢有過將其舉起的念頭。他不相信自己都辦不到的事,曹克讓能辦得到,因此,他大聲道:“哼,李忠孝,你休要逞口舌之快,那石獅之重,非人力所能及,你若能舉起其中一只,我陳剛甘愿給你當牛做馬!”
聽了他們兩人的對話,圍觀的群眾議論紛紛,有的認為曹克讓只是虛張聲勢,有的則期待奇跡發生。
而曹克讓,聽了陳剛的話后,沒有再說話,他淡然一笑,邁步走向那對石獅,每一步都顯得那么從容而自信。他先來到左路邊的石獅前,抓起石獅的一只腳,輕輕往上一拎,那沉重的石獅竟緩緩離地而起!全場瞬間寂靜,隨后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曹克讓,再次淡淡一笑,然后又走到左邊的石獅旁,如法炮制,毫不費力地將另一只石獅也拎了起來,就像我們拎起水壺一般輕松。他將兩只石獅并在一起,兩手同時往上一舉,毫不費力地魯將一對鎮場石獅同時高舉過了頭頂。
陳剛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置信,他從未見過如此神力之人,心中的狂妄與自信瞬間崩塌。周圍的人群更是瞬間沸騰,他們紛紛高呼著“力王”、“英雄”、“猛士”等詞匯,對曹克讓的敬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拾。
曹克讓見陳剛徹底折服了,這才將一對石獅分別放回原處。他目光看向陳剛,緩緩說道:“力量并非用來欺凌弱小,而應該用來保護正義與弱小才對。你若能明白這一點,才不算白輸這一場?!?/p>
陳剛聽完,愣在原地,良久才回過神來。但他已經連贏了17場,就差一場了,他豈肯就此功虧一簣,所以,他又提出和曹克讓比試箭術,不曾想,曹克讓又輕易勝了他。最后,還不死心的他,又提出與曹克讓比武藝,結果被曹克讓一槍震落馬下,被他自己的戰馬從他身上踏過,就此死在了比武場內。曹克讓,最終奪得了比武大會的冠軍。
- 2霸:指排第二的是《說唐全傳》中的李元霸
李元霸,李淵的第四個兒子,“隋唐十八條好漢”中排名第一的絕世猛將,力大無窮,《說唐全傳》中說他是天上的金翅大鵬降世。金翅大鵬,那可不是一般厲害啊,在《西游記》中,就連桀驁不馴、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亦要避其鋒芒。
李元霸貌不驚人,但武藝卻非常不凡,得到方外高人紫陽真人指點武藝的他,學成本事之后,憑借手中一對八百斤重的擂鼓甕金錘,無堅不摧,所向披靡。
在晉陽行宮,皇上楊廣欲觀其能,便讓李元霸隨便挑一位武將比試一下。李元霸直接挑了胸前掛著一塊“無敵金牌”的無敵將軍宇文成都為對手。他的這一舉動,在早已見識過能令無數英雄折戟沉沙的宇文成都本事的文武百官心中,無異于以卵擊石。因此,大家都不看好的他。
然而,結果卻大出大家的意料,李元霸與宇文成都比試三場,場場皆以雷霆萬鈞之勢,輕松獲勝。其中,在比力氣的較量中,兩人就有舉重這一項比試。
當時,宇文成都先出去舉了午門外的一只重達三千多斤的金獅進來,繞場走了一圈,然后又舉出去放回原地。其力之大,令大家嘆為觀止。
輪到李元霸了,他出去不久,便一手一個,舉著一對金獅走了進來。進來之后,還將獅子舉上舉下,連續舉了十八下,他看大家驚得差點都要掉了下巴了,這才微微一笑,舉著一對金獅走了出去,將它們分別放回原處。
- 3項羽:排第三的是指《西漢演義》中的項羽
項羽,《西漢演義》中天生雙瞳的無敵猛將。他力大過人,擅使一把火尖槍,在陣前所向披靡,無人能勝。
話說秦末亂世,始皇求仙未果,書生小盧偶得《天箓秘訣》,預言“亡秦者胡”,秦始皇因此命人修筑長城防胡。卻不知,此胡所指乃“二世胡亥”——他稱帝后,屢施暴政,終于激起了民憤,起義風起云涌。
項羽追隨叔叔項梁在會稽殺殷通起兵,其英勇之姿,引無數民心所向,因此,勢力越來越大。后來,他聽說涂山之上,有桓楚、于英兩位好漢,他有心招攬二人,因此親往涂山。
桓楚、于英說除非項羽能將禹王神廟前的那座五千多斤重的大鼎,三推三起,否則他們不同意出山。
項羽聞言,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眼中雙瞳更是熠熠生輝。他大步流星,來到大鼎之前,深吸一口氣,周身氣勢驟變,仿佛有千軍萬馬之力匯聚于他一身。他低喝一聲,雙臂猛然一展,猶如蛟龍出海,瞬間將大鼎托起,離地數尺,引得眾人驚呼連連。
他先將大鼎放好,又接連三次將大鼎推倒拉起?;赋?、于英正要拜服,只見項羽,突然暴喝一聲,全身肌肉虬結,竟然將五千多斤的大鼎高高舉起,然后舉著大鼎,繞著禹王神廟走了一圈,這才回來將大鼎穩穩放下。塵土飛揚之中,他面不改色,氣勢如虹。
桓楚、于英見狀,驚為天人,連忙走上前去,拱手稱道:“項將軍神力無雙,我等愿誓死追隨,共謀大業!”
項羽哈哈大笑,一把攬過二人肩膀,言道:“今日之舉,非為炫耀武力,實為解救蒼生,共赴大義。二位英雄若能與我一道,推翻暴秦,還天下一個太平,則百姓之幸也!”
三人并肩而立,望著遠方烽火連天的中原大地,心中豪情萬丈。從此,項羽麾下又添兩員猛將,其勢更盛,如日中天。
后來,項羽以其超凡的武藝與智謀,加之桓楚、于英的勇猛與忠誠,他們的大軍節節大勝,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反秦力量。
再往后,項羽率部與秦軍展開激戰,于巨鹿一戰中大破秦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跡,威震四方。此戰之后,項羽之名響徹天下,很快便成為了反秦勢力的領袖,百姓心中的英雄。
然而,英雄之路多坎坷。隨著勢力的擴張,內部矛盾也逐漸顯現。項羽雖勇猛無雙,但在謀略上卻不及劉邦與韓信。特別是鴻門宴上,項羽一念之差,未能徹底除去劉邦這一勁敵,為日后楚漢相爭埋下了伏筆。
最終,項羽在垓下之戰中遭遇重創,四面楚歌,烏江之畔,他望著滾滾東流的江水,心中滿是無奈與不甘。但即便如此,他依然選擇了尊嚴與榮耀,拒絕渡江,以一己之力,斬殺數百漢軍后,自刎于烏江之畔,結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 4都:排第四的是指《楊林掃北》中的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宇文化及的兒子,《楊林掃北》中大隋朝的第一猛將,也是大隋朝的第一位武狀元,隋文帝親自欽點的“無敵將”,有一塊御賜的“橫勇無敵”金牌。到了《說唐全傳》,因為有更加厲害的李元霸出現,所以在“隋唐十八條好漢”中排名第二。
話說宇文成都隨楊林掃北,大破突厥,他居功至偉。凱旋之后,楊林在隋文帝駕前,大贊宇文成都,說他天生神力,武藝超群,突厥第一猛將非常曉勇,如果不是宇文成都出馬,還真難打敗對方。
隋文帝聽后很高興,正要重賞宇文成都。安陽王高穎連忙出班奏道:“皇上,昔日霸王項羽,力舉禹王神廟前的大鼎,讓人嘆為觀止。剛剛王爺(靠山王楊林)說宇文將軍神力驚人,不知他能否舉起殿外的祭天之鼎?”
隋文帝一聽,也來了興趣了,他問宇文成都:“宇文將軍要不要試一下?”
宇文成都聞言,眉宇間閃過一絲自信與豪情,他上前一步,躬身行禮,聲音洪亮地說道:“陛下,微臣愿意一試!”
說完,宇文成都轉身走出大殿,不一會,便雙手舉著一個大鼎走了進來,只見此鼎圓超五尺,高約七尺,古樸厚重,絕非尋常人所能撼動。
殿內文武百官見宇文成都有此神力,竟然能舉起五千斤重的祭天之鼎,不由得驚嘆不已,隋文帝楊堅更是龍顏大悅,連聲稱贊:“好!好一個橫勇無敵的宇文成都!”
宇文化及一聽,連忙出班感謝道:“多謝陛下欽點我兒為‘橫勇無敵將’。”
楊堅一聽,哈哈大笑:“說得好,朕不僅要欽點宇文成都為無敵將天寶將軍,還要叫人給他打造一塊‘無敵金牌’,讓大家都知道宇文將軍的厲害?!?/p>
再說宇文成都將祭天之鼎,放歸原位之后,進來再次躬身行禮謝恩。隋文帝當即下旨,除了原有的賞賜之外,還額外賜予宇文成都黃金千兩,綢緞百匹,以示嘉獎。
自此,宇文成都的威名更盛,不僅在大隋軍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連天下英雄豪杰也對他刮目相看,紛紛傳頌其英勇事跡。
- 5剛:排第五的是指《東漢演義續集》中的姚剛
姚剛,綽號“撞山倒”,《東漢演義續集》中的大力士,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的姚期的兒子,書中的第一猛將。話說當時云臺二十八將都上了年紀,正是交班第二代小將的時候,江南王龍天壽有心興亂,便派龍彥豹和張敞到京城與人比武,好探聽大漢的虛實。
龍彥豹和張敞都是勇力過人之輩,比武多天,無人是其對手,直到姚剛上陣,憑借一身神力和高深的本事,力劈張敞,槊砸龍彥豹,成功為大漢爭光!在他們的比試期間,在比力氣的環節,就有舉重這一項目。
當時,龍彥豹先舉起了一個千斤鼎,然后挑釁地望著姚剛。結果姚剛的表現比他更猛,姚剛先用左手舉起了右邊的千斤鼎,然后,舉著大鼎又來到左邊,伸出右手抓住左邊的大鼎,略一用力,又將左邊的千斤鼎也給舉了起來。姚剛能同時手舉雙鼎,他和龍彥豹誰更厲害,自然而喻!
- 6賈復:排第六的是指《東漢演義》中的賈復
賈復,《東漢演義》中的“銀戟雪天王”,書中的第一高手,云臺二十八將之一。他也是一個天生神力的人,在古洞祠,同列“云臺二十八將”的王霸見惡霸把大家燒香用的銅鼎推倒,他想上去將銅鼎給重新擺好。但那鼎太重了,他試了幾次,都沒有辦法做到。
后來,賈復走了過來,對王霸說道:“讓我來試試吧!”王霸聞言,退到一旁,兩眼盯著賈復的一舉一動,他要看看自己根本不能撼動的大鼎,賈復能否成功將地其重新立起來?
再說賈復緩緩走近那個又沉又大銅鼎,周身仿佛有股無形的氣場涌動,引得周圍人群屏息以待。只見他深吸一口氣,雙手輕輕一扶住那銅鼎的邊緣,雙腳穩穩扎根于地,仿佛與大地融為一體。
隨著一聲低沉的喝聲,賈復猛然發力,那銅鼎竟在他手中緩緩升起,穩穩地懸浮于半空之中,四周的空氣仿佛都因這股力量而震顫。圍觀的百姓們無不驚嘆,紛紛鼓掌叫好。
賈復微微一笑,一用力便將大鼎高舉過頂。然后來到之前擺放大鼎的位置,稍一躬身,便將大鼎穩穩當當地放回了原來的位置,一絲不差。整個過程行云流水,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眾人見此,紛紛議論起來,都被賈復的神力驚呆了。王霸更是心悅誠服,對賈復的敬佩之情也是油然而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