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女兒太不講情義。給你打電話、打視頻,你都不接。你現在還把我起訴到法院來......”,楊女士聲淚俱下地控訴著女兒,面對母親的控訴,女兒默不作聲。與女兒共同生活的父親替她開了腔,“自從離婚協議簽訂后,你只按時支付了一個月的撫養費。作為母親,你不應該支付撫養費嗎?并且,崽崽今年考取了大學,我這邊確實困難,不找你要這筆撫養費,崽崽的書學費怎么辦?”
這是一起撫養費糾紛案件。承辦法官鄭冬冉最初看到這起“母女對薄公堂”案件時,就覺得這個案件不單單是母親欠付女兒撫養費的問題,還有母女雙方情感關系出現“死結”的問題。如果不能軟化母女僵硬的關系,那么這母親斷然不會支付未付的撫養費,女兒也不能順利上大學。
法官選擇在開庭前對母女雙方進行溝通,找到了母女雙方關系僵硬的癥結,選擇用“背靠背”調解方式來化解母女雙方的矛盾。通過對當事人析法說理,耐心做工作,經多次調解勸說,雙方就撫養費支付達成一致,楊女士當庭兌現了6000元,解決女兒書學費的燃眉之急。同時在法官的教育下,楊女士的女兒也答應楊女士以后一定會多和母親溝通交流,冰封了許久的母女情義在這一刻漸漸融化,堆積了許久的怨恨也在這一刻消散。
德江法院不斷延伸和發揮“楓橋經驗"在司法實踐中的積極作用,工作中用心、用情,努力消除雙方當事人心中矛盾隔閡,讓人民群眾在感受法律公平正義的同時增強群眾司法獲得感,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