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著槳板、皮劃艇、自行車、跑步等項目的“2024第二屆水岸鐵人運動公開賽”,于10月27日在河北省遷安市圓滿落下帷幕。
經過激烈角逐,來自哈爾濱市的侯永濱以1小時48分整獲得男子四項全能個人36-49歲組冠軍,來自廣西的鐵三名將秦著華以2小時零15秒獲得女子四項全能個人50-70歲組冠軍。他們也分別創造了全場最好成績。
周日舉行的水岸鐵人運動公開賽,近300名運動員依托“北體·灤河左岸體育公園”的優美水境,跟隨舉重奧運冠軍張湘祥和跳水奧運冠軍王涵,在40公里左右的賽程中用競技挑戰方式,暢游灤河綠廊,尋夢水城遷安。
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作為賽事指導單位,將本屆比賽列入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注冊認證C級賽事。選手們1公里槳板暢游在灤河之上,看秀水碧波,望樓宇林立,生態與現代交融;6公里皮劃艇劃過黃臺湖蓮花島,繞過鋼城大橋,感受遷安“水島相連、山水相依”的生態景觀;28公里自行車穿行折返于祺光大橋、斜拉索橋和鋼城大橋間;5公里越野跑沿著灤河左岸體育公園的健身步道,一路跑進黃臺山公園,在遷安文脈的高地——軒轅閣前完成終點沖刺。
針對廣大運動愛好者、親子家庭市場,本次賽事還增設了騎跑兩項、水陸兩項(槳板+跑步)等組別,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運動達人參與其中,不僅具備前瞻性的引領作用,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推動這座北方水城體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遷安打造“賽事之城圓夢之城”
遷安,這個位于長城腳下、燕山余脈的全國百強縣,有著最適合水上運動的水域,也有著花樣眾多的體育賽事,無論是傳統的足球、羽毛球、拳擊,還是新興的冰雪運動、水上運動,這些終年不斷的賽事,讓這個以灤河聞名的北方城市,有了另外一種不同的形象:賽事之城。
水岸鐵人運動公開賽,是遷安市人民政府攜手北體運動,圍繞遷安灤河左岸體育公園特色水岸線,根植遷安城市文脈及轉型發展趨勢,打造的一項原創特色賽事品牌。
遷安市政府副市長焦燕表示:“遷安持續打造體育強市、賽事之城、圓夢之城,圍繞長城、灤河等主題目的地,建設了九江體育中心、北體·灤河左岸體育公園、“灤河渡”張健橫渡基地等多個專業場地,舉辦了國際長城萬人徒步大會、水岸鐵人運動公開賽、中國遷安灤河橫渡挑戰賽、皮劃艇巡回賽等特色品牌賽事,架起了遷安與各界朋友交流合作的友誼橋梁。”
經過了多年持續培養與發展,這項獨具“遷安模式”的運動賽事再次出發。依托灤河左岸體育公園,遷安市放大水城優勢,聚焦水岸鐵人運動,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開發創意產品、提升運動體驗,走出一條城市建設與競技體育、群眾健康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努力成為京津冀地區新的體育消費目的地,為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唐山場景注入更強的遷安力量。
提升京津冀體育賽事供給
因遷安與北京、天津、唐山距離非常近,區位優勢使得此次水岸鐵人運動公開賽吸引了眾多來自京津冀地區的選手參賽。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副主席張健認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體育融合發展更是趨勢所在,他表示:“遷安憑借距離近、體育資源豐富的優勢,打造各類體育活動,加強區域內賽事供給,承接京津地區的運動愛好者,這也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一環。”
張健表示:“體育產業可以說就是一個創意產業,中國還比較缺少原創賽事。原創的水岸鐵人運動就非常具有特點。設置出的比賽項目與傳統鐵人三項比賽有所區別的初衷,就是結合當地的文化、產業特色等,打造出極具地域特色的原創賽事。希望遷安這項原創比賽,不僅能成為當地體育產業的一個重要發展引擎、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一環,更能成為全國所有城市的一個體育產業發展借鑒對象。以遷安為例,遷安賽后將灤河左岸體育公園打造成鐵人運動基地,打造出完整的服務、培訓、制造業等相關體育產業鏈條。”
保障有力、精心組織籌辦
在今年的水岸鐵人賽事組織過程中,注重用心、細心、貼心,從后勤保障、接待服務到醫療保障,讓參賽選手安心放心。
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作為賽事指導單位,為賽事提供技術指導和監督,選派包括9名國家級裁判,1名國際一級裁判,10名一級裁判在內的20名裁判對本次賽事進行執裁。加上北體運動執行團隊50余名工作人員,遷安市團市委及河北理工大學遷安學院提供的40名輔助裁判和150名競賽志愿者,整個賽事執行力量約260人;遷安市人民政府作為本次賽事主辦單位,協調公安、交警、衛健、水利、團委、城市綜合執法等十余個部門,組織近千人的屬地保障團隊為賽事進行保障。
中國體育公園的“遷安模式”
賽事不斷,熱情不減。眾多的賽事,為城市帶來了新的活力。從資源型到生態型,從工業到服務業,在距離北京200多公里的燕山腳下,遷安正在悄然轉型,尋找現代化中新的身份和特征。
遷安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愛軍認為:“近幾年,遷安市的外來人口明顯多了起來,人口的流動,帶來了眾多新的消費,也為文旅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力量。通過舉辦水岸鐵人運動等高水平、時尚水上賽事活動,對于打造遷安城市形象,帶動周邊京津冀其他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的良性發展,將會起到積極作用。”
在灤河左岸體育公園的建設運營過程中,遷安市凝煉主題,總結出“以水岸資源為基,體育公園為體,綠色發展為本”的中國體育公園的“遷安模式”,同時保證賽后體育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既打造“流量”,也爭取“留量”、創造“增量”。
何愛軍介紹,灤河左岸體育公園是遷安市人民政府攜手北體運動規劃建設并運營的城市體育公園,北京體育大學作為國內頂級體育院校,在公園的運營發展中貢獻了北體力量。不論是賽事執行、俱樂部建設,還是公園日常運營管理、大眾體育運動普及等方面,都有北體的專業技術做支撐。遷安市也始終積極推動體育公園的運營發展,保障體育公園的良性運轉,真正做到了遷安有底、北體有力,實現了體育公園運營上的強強聯合。
灤河體育公園開拓體旅新賽道
灤河左岸體育公園以“水岸鐵人運動”為主題,依托環京津 500 公里范圍內獨一無二的城市水域體量,基于灤河左岸 10 公里綠廊,規劃布局“一心一帶三區”,“一心”為水岸鐵人運動智慧服務中心,“一帶”為水岸運動帶,“三區”為全民健身區、水上運動區、休閑文化區,既是專業運動員的訓練基地,又是全民健身的活動中心。
北體運動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徐世海認為,遷安是我國城市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個典型。遷安市政府與北體運動就灤河左岸體育公園品牌建設、賽事活動、人才引進、運營管理等進行全方面合作,構建了完善、立體的公園管理維護體系。從規劃到建設,再到運營,承接賽事,服務市民,一個城市體育產業和公共服務相結合的閉環,在這座公園中完成。
未來,隨著灤河體育公園運營模式愈加成熟,水岸鐵人運動公開賽也將深入踐行“體育 +生態 +旅游 +產業” 的發展理念,通過優化賽道、提高社會參與度、提升辦賽規格、豐富賽事組織活動、提升參賽體驗等形式,形成“一人參賽、多人旅游,單人競賽、多人消費”的體旅消費模式,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次賽事由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指導,唐山市體育局與遷安市人民政府主辦,遷安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體育局)承辦,北體運動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運營執行。
(供稿人:石美慧,殷國靖,梁廣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