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憑借伊布替尼(Imbruvica)和維奈克拉(Venclexta)兩大爆款產品,艾伯維成為全球名副其實的“血液瘤之王”。
可在絢麗的光環背后,艾伯維卻出現長達七年的血液瘤產品空窗期,第三款血液瘤產品Epkinly在2023年5月才姍姍來遲,此時距維奈克拉上市已經有七年之久。
世人皆知艾伯維正處于“后修美樂”時代,正在極力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但少有人知,艾伯維的血液瘤領域遭遇的挑戰遠比自免領域更大:核心產品伊布替尼遭遇挑戰,CAR-T療法的風口又遺憾錯過。強生、諾華、阿斯利康、百濟神州都對“血液瘤”虎視眈眈,艾伯維正在竭盡全力地捍衛王座。
自免業務與血液瘤業務雙雙衰退的情況下,市場并沒有正視艾伯維所遭遇的危機。
01
“血液瘤之王”如何煉成?
艾伯維的前身是百年歷史積淀的雅培,后在2011年獨立拆分,并于2013年正式登陸美股市場。
上市之初,艾伯維只能算得上是一家擁有明星大單品修樂美(阿達木單抗)的Biotech公司,市場對它的預期并不高。但讓華爾街沒有想到的是,上市后的三年時間中,艾伯維居然連續孵化出伊布替尼和維奈克拉這兩款重磅血液瘤藥物,從而確立了“自免+血液瘤”雙主線發展路徑。
維奈克拉既是全球唯一獲批的Bcl-2抑制劑,也是艾伯維“二十年磨一劍”的重磅自研產品。Bcl-2蛋白是一種抑制細胞凋亡的蛋白,于1983年被首次發現,正是由于它的高表達,才造就了腫瘤細胞頑強的生命力。因此,如果科學家能夠有效地抑制Bcl-2蛋白表達,就能引發腫瘤細胞的凋亡,從而發揮抗癌作用。
雖然Bcl-2蛋白的機理已經十分明確,可由于Bcl-2蛋白屬于PPI結合(蛋白-蛋白結合),結合界面很大,很難通過設計小分子達到阻斷結合的目的。同時,與Bcl-2結合的口袋又比較大,有13~15個氨基酸,因此設計難度也很大。此外,Bcl-2靶點還存在藥物輸送的問題,進一步增加了成藥難度。
極為嚴苛的成藥條件,導致藥企在Bcl-2靶點失敗連連,而艾伯維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解決了這一系列成藥問題。
1996年,時任雅培藥物研發總監StephenW.Fesik在《科學》雜志發表了一篇關于片段化藥物設計(FBDD)的論文,從而找到了全新的解題路徑。針對Bcl-2靶點結合面太大的問題,Fesik并沒有遵循傳統路徑,而是通過將結合口袋切割成兩個片段的方式破局,只要能夠找到與每個片段相結合的小分子,再將他們結合起來,就有望攻克Bcl-2靶點的難題。
于是,艾伯維團隊就按照這個思路開始進行研發,可還是在Bcl-2靶點上出現連續失敗。艾伯維最先找到的化合物是ABT-737,雖然藥學特性不錯,但必須注射給藥,而且動物模型并不理想,因此最終被遺憾放棄;之后艾伯維又選定了ABT-263,可以同時靶向Bcl-2 和Bcl-xL兩個靶點,可惜的是這款藥物雖然進入臨床,但最終還是因Bcl-xL在成熟的外周血小板中表達,而極容易引發血小板減少的副作用。
兩次失敗的嘗試并沒有毀滅艾伯維對于Bcl-2靶點的期待,2007年6月基因泰克也開始加入Bcl-2抑制劑的聯合研發,合力選出了ABT-199這個較為完美的化合物,并最終于2016年成功上市。
或許正是因為艾伯維在血液瘤領域的專注,讓他們在研發Bcl-2抑制劑的過程中,發現了伊布替尼的價值。2015年5月,艾伯維堵上全部身家,以210億美元的天價,并購了Pharmacyclics公司,從而將伊布替尼收入囊中。
通過復盤艾伯維的這段歷史,投資者不難發現,艾伯維能夠成為“血液瘤之王”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長達二十年的持續研發之上。盡管伊布替尼是資本并購的產物,但敢于以210億美元的天價去豪賭,這本就是一種認知上的勝利。
02
空白的七年
艾伯維的兩款血液瘤產品上市后,迅速取得了驕人的銷售成績。
伊布替尼是全球首個上市的BTK抑制劑,已經在血液瘤治療中扮演基石藥物的角色。商業化方面,在艾伯維并購Pharmacyclics公司之前,強生就拿下了伊布替尼的海外權益,因此伊布替尼實際擁有艾伯維和強生兩強的商業化渠道。先發優勢疊加營銷優勢,促使伊布替尼上市后迅速放量,其全球總營收也由2014年的6.92億美元,飆升至2021年的111.68億美元。
維奈克拉雖然沒有伊布替尼這般強勢的業績表現,但其是目前全球唯一獲批的Bcl-2抑制劑,因此在2016年上市后同樣快速放量,至2023年維奈克拉的營收已經達到22.88億美元,且仍有希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更為關鍵的是,作為血液瘤兩大核心治療藥物,伊布替尼與維奈克拉之間還產生了協同效應,伊布替尼與維奈克拉聯用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療效顯著,艾伯維有望通過兩大核心藥物建立起一道穩固的血液瘤護城河。
圖:艾伯維血液瘤產品縱覽,來源:錦緞研究院
然而,盡管兩大核心藥物增長趨勢喜人,但艾伯維卻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陷入血液瘤研發真空期。直至2023年5月,FDA才加速批準艾伯維與Genmab共同開發的CD3/CD20雙特異性抗體Epkinly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性(R/R)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
作為FDA批準的首款治療DLBCL的雙抗產品,Epkinly的前景被市場寄予厚望,但這卻無法掩蓋艾伯維血液瘤領域競爭力下降的事實。雖然伊布替尼與維奈克拉依舊是當下最成功的血液瘤產品,但他們卻都極有可能面臨后來者競爭的問題。
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均“頭對頭”戰勝了伊布替尼,他們正在快速瓜分伊布替尼的市場份額,尤其是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增速更是明顯領先于競爭對手們。迫于無奈,艾伯維只得通過專利戰的方式,意圖延緩澤布替尼在美國市場的銷售。
圖:全球BTK抑制劑競爭格局,來源:錦緞研究院
與之相比,維奈克拉的競爭環境明顯更優,其依然是唯一獲批的Bcl-2抑制劑。但在這個賽道中,百濟神州、亞盛醫藥、復星醫藥、諾誠健華全部投入重金研發,其中百濟神州、亞盛醫藥均已進入臨床三期,極有可能誕生全球第二款Bcl-2抑制劑。
兩大靶點之外,CAR-T療法可以算得上是近些年最熱門的血液瘤療法手段。諾華、吉利德已經在CAR-T療法迭代了多代產品,強生也看準機會拿下了傳奇生物CAR-T療法的一半權益,而“血液瘤之王”艾伯維卻在CAR-T療法折戟沉沙,其在2023年終止了與Caribou Biosciences聯合開發的兩款通用CAR-T產品。
CAR-T賽道的失利只是艾伯維腫瘤領域不得志的縮影。僅2023年中,艾伯維就“退貨”了多款腫瘤管線,涵蓋ADC、單抗、三款、CAR-T等多個熱門領域。由此不難看出,艾伯維管理層對于過去幾年腫瘤管線的規劃也是難言滿意的。
圖:2023年艾伯維退貨一覽,來源:錦緞研究院
不過,艾伯維并未就此放棄CAR-T療法,今年1月艾伯維與Umoja Biopharma達成總額超過14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兩家公司將利用Umoja專有的VivoVec平臺,在腫瘤學領域開發多個原位生成的CAR-T藥物,這足以說明艾伯維是看好CAR-T賽道未來的,只不過它已經錯失了第一波風口。
03
悄然開啟的艾伯維2.0
喜提2023年“退貨王”,這足以表明艾伯維全面轉變的決心。管線全面調整背后,實則公司管理層也在進行一次大規模“換血”。
去年4月初,艾伯維中國區總經理歐思朗突然離職。對于歐思朗的離開,行業普遍觀點都是較為意外。歐思朗已經在艾伯維中國工作十年,早在2013年艾伯維從雅培拆分的時候,歐思朗就加入艾伯維擔任中國區總裁,其一直都是艾伯維中國的實際領導人。
接任歐思朗出任艾伯維中國區總經理的是擁有25年醫藥行業工作經驗的董莉君,她曾擔任羅欣藥業中國首席運營官,成功地重構了公司的商業化運營團隊。從艾伯維中國“話事人”更替的動向看,艾伯維顯然是希望從中國區獲得更多的業績增長。
實際上,過往6年艾伯維中國區業務表現亮眼,在2018年時中國區業務營收僅為1.52億美元,而到了2023年已經增長到9.5億美元。雖然對于年營收超500億美元的艾伯維來說,中國區營收依然僅占總營收的1.7%,但高速增長的趨勢顯然讓艾伯維看到了更大的潛力。
圖:艾伯維中國區營收情況,來源:錦緞研究院
中國區“換帥”只是艾伯維一系列改變的縮影。今年7月,艾伯維首席執行官 Richard A. Gonzalez正式退休,改由首席運營官Robert A. Michael接任。值得注意的是,Gonzalez同樣是執掌艾伯維11年的老臣,他在雅培工作了30年時間,一手策劃了艾伯維的獨立。
隨著歐思朗、Gonzalez等一批“老人”的退出,艾伯維即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如果將此前十年劃分為艾伯維1.0時代,那么其顯然是成功的。依托于爆款藥物修美樂,以及兩款血液瘤爆款,艾伯維成為全球最炙手可熱的創新藥明星公司,市值一度達到3500億美元。
但同時,艾伯維1.0時期的問題也隨著時間開始逐漸顯現。艾伯維的專利懸崖,血液瘤領域“空白的七年”,都足以表明艾伯維最核心的競爭力實則是有所下降的。雖然公司規模越來越大,但市場對于公司的預期也越來越高,顯然公司需要更多改變去適應市場的要求。
如果說艾伯維1.0時代主要解決的是企業如何生存的“打江山”問題,那么艾伯維2.0時代需要解決的就是怎樣才能延續增長的“守江山”問題。這對于公司管理層的資本布局,以及營銷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一系列改變究竟能夠取得怎樣的結果,這就依然需要時間來給我們答案了。
· 靶點格局 ·
| |
· 產業地圖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