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前三季度各地經濟數據陸續公布,江蘇即將趕超廣東、第一省易主的聲音再次響起。
如果說廣東增速的放緩,主要是受到廣佛的拖累,那么江蘇的高歌猛進,第一功臣則應歸于常州。
前三季度常州GDP名義增速高達7.88%,位居江蘇第一、在26座萬億GDP城市中排名第二;551.77億的增量則僅次于蘇州,高于南京、無錫、南通等經濟體量更大的省內城市。
常州為什么這么猛?很多人第一反應肯定是新能源。
根據《2024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常州的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僅次于上海、深圳,排名全國第三、江蘇省第一,也是前十強中唯一的三線城市。常州也因此被稱為“新能源之都”。而攤開常州的新能源產業分布地圖,金壇是個繞不開的區域。
作為常州最新設立的市轄區,金壇雖然GDP超過1300億,但因為置身千億縣區扎堆蘇南,過去知名度并不高,甚至曾是蘇南最后一個通高速公路的縣級市。
但就是這么一個區位并不突出、面積也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縣級行政區域,卻同時擁有兩家動力電池獨角獸,以及百余家相關產業鏈企業,成為長三角動力電池乃至整個新能源產業的一大高地。
金壇是怎么做到的,常州又是靠什么登上“新能源之都”寶座的?當經濟增速放緩、人口總量下降,區域競爭進入存量博弈時代,金壇和常州的成功秘訣,能給其他地方提供些什么啟示?
01
一炮而紅的“新能源之都”
2022年底,洛陽市委研究室的公眾號“洛陽政研與改革”推送了一篇題為《中航鋰電改革發展經驗對我市發展“風口”產業的啟示》的文章,對中航鋰電起步于洛陽,卻在當地發展不暢,“移民”金壇后起死回生并成功上市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和反思,文中肯定了金壇區敏銳的“風口”判斷能力和嫻熟的資本運作能力。
文章讓此前默默無聞的金壇一炮而紅,也讓常州的新能源產業走進公眾視野。
作為蘇南模式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常州有過輝煌,也經歷過落寞。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后,常州傳統的支柱產業,如紡織等優勢減弱,導致其經濟水平與同屬蘇南的蘇州、無錫差距逐漸拉大,甚至一度被蘇北的徐州超越。網上也因此出現“蘇錫無?!钡恼f法,或者以蘇錫通取代蘇錫常。
但“洛陽政研與改革”的文章,讓人們猛然發覺,常州早已切換賽道,抓住了新能源這一新的風口,悄然崛起為“新能源之都”。
事實上,就在文章刊發前不久的當年10月,已更名為中創新航的中航鋰電登陸港交所,成為港股“動力電池第一股”,其市值一度超過600億元,成為常州歷史上最大的IPO項目。根據最新的數據,中創新航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已攀升至行業第三,僅次于寧德時代和比亞迪。
這其中,金壇厥功至偉。
作為2015年才撤市設區的新城區,金壇有著1400多年的建縣史,并且在其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里都隸屬于鎮江,直到1980年代,江蘇大規模撤地建市時才劃歸常州。或許是因為這段歷史緣故,金壇過去跟常州一直保持著某種獨立性。
類似情況在散裝的江蘇,尤其是蘇南極為常見。
所不同的是,蘇州的市本級和昆山、常熟這些代管的縣級市都很強,旁邊又有個公認的老大哥上海,所以彼此間可以擱置爭議、一致融滬。
無錫因為歷史上與江陰、宜興同屬常州府,是兄弟關系,加之這兩個縣級市經濟實力超強,均位列全國百強縣前十,所以市縣之間關系一直不對付。今年6月,吳克群在江陰舉辦演唱會,因為穿著印有“無錫”字樣的T恤,還引發現場觀眾起哄“脫掉”。這也導致撤縣設區這事,在無錫根本行不通,城市發展始終局限在原無錫縣的范圍內。
而常州則正好反過來,市本級非常強,GDP總量甚至超過無錫市區,代管兩個縣級市溧陽、金壇則相對較弱。正因如此,常州才得以在2015年順利將金壇拿下,完成撤市設區。
當然,這里的“弱”也是相對蘇南其他兩三千億甚至四五千億的強縣強區來說的。這種相對性,在金壇的很多方面都有體現。
論名人,金壇有華羅庚,但就名門望族的數量而言,畢竟不及蘇錫和常州市區;論名勝,金壇有茅山,但因為茅山主峰大茅峰以及著名的三宮五觀位于隔壁的鎮江句容,所以提到茅山,人們更多想到的是句容;論朋友圈,金壇雖身為上海大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的“雙料”成員,但距離兩大中心城市都較遠,相較蘇州南通等鄰滬城市、滁州句容等環寧城市,金壇能承接到的外溢資源較少,被看見度也偏低。
但新能源產業徹底改變了這一切。
02
“新能源之都”背后的金壇身影
金壇“抄底”中航鋰電的故事,后來經常被人們拿來與合肥政府投資京東方相提并論,成為地方政府進行產業風投的經典案例。但就像合肥不止投了京東方,還有蔚來、長鑫存儲,金壇的新能源版圖上也不只有中航鋰電,還有蜂巢能源。
如果說中創新航的到來,是伯樂與千里馬的相互成就,那么蜂巢能源的崛起,則體現了金壇吸引、孵化新能源科創企業的能力。
蜂巢能源的前身是長城汽車旗下的動力電池項目組,為了適應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2018年2月,長城汽車將動力電池事業部獨立出來,注資13億元,成立了蜂巢能源。不過蜂巢能源的總部并沒有設在長城汽車的大本營——河北保定,而是落戶常州金壇。
這背后固然與常州方面的積極招商有關,但更重要的還是當地新能源產業所發揮的聚集效應。
落戶金壇的這些年,蜂巢能源已經從名不見經傳的初創公司,變身成為動力電池產業的又一主力,其裝機量步入全球前十,其中短刀電池1-9月的出貨量更是高居全球第一,產品也從長城汽車的內供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在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金壇抓住產業風口,形成了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基建、新醫藥、新智能“五新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成為長三角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鏈最長、最強的地區之一,“新三樣”出口占常州全市的近半壁江山。
與此同時,金壇還是繼太倉之后,長三角第二個“德企之鄉”。自2010年11月,第一家德企——埃馬克(中國)機械有限公司落戶以來,金壇已集聚了65家德資企業,其中60%為“隱形冠軍”企業?!笆奈濉逼陂g,中德(常州)創新產業園計劃引進超100家德語區企業,成為推動金壇經濟發展的又一重要力量。
在這些產業的助推下,地處蘇西南一隅的金壇,近年來的經濟社會面貌煥然一新。完成了從農業大縣到工業強區,從近郊縣到充滿活力的新城區,從蘇南發展的“鍋底塘”到最強增長極的嬗變。
撤市設區的近十年間,金壇GDP成長了將近2.5倍,占常州市的份額也從2015年時的9.9%上升至的去年12.9%,成為常州下轄6大區(市)中唯一一個持續上升的。多項指標增幅位列常州第一、蘇南乃至全省前列。
而得益于金壇這個新城區的加盟,常州的城市發展終于不再局限于大武進地區(常州主城四個區均脫胎于舊時的武進縣),經濟腹地拓展了一半。
產業上,常州如今已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動力電池、光伏、智能電網等產業的高地。除了金壇,武進有理想汽車制造基地,溧陽有寧德時代,常州高新區坐落著比亞迪工廠,它們共同成就了常州的“新能源之都”名號,并最終在GDP層面上反超徐州,重返江蘇第五城。
2023年,常州GDP成功突破萬億大關,是萬億俱樂部中人口最少的城市,從而一舉粉碎了前些年輿論對于常州的各種唱衰和調侃,成為江蘇追趕廣東、爭奪第一省寶座的重要力量。
03
撤市設區成就常州輝煌
常州的崛起,成功的產業政策固然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區劃調整的助力。
前面提到,常州市區脫胎于過去的武進縣,但其實,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常州,市區僅新北、天寧、鐘樓、戚墅堰四個迷你區,總面積不過280平方公里。城市發展堪稱螺螄殼里做道場。2002年,武進撤市設區,老武進總算被全部納入市區范圍,面積也擴大到了1864平方公里。
但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主城區漸漸又飽和了,人口、企業開始外溢。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金壇撤市設區。擴區后的常州,市本級面積增長了52.4%,達到2837.63平方公里,基本奠定了大城市的格局。
事實上,當時這么做的不止常州一家。
本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逐漸從縣域經濟轉向都市經濟,為了因應這一變化,包括南京(江寧縣)、蘇州(吳縣市)、無錫(錫山市)、揚州(邗江縣)、鎮江(丹徒縣)、鹽城(鹽都縣)、宿遷(宿豫縣)在內的江蘇各地,相繼完成了對郊縣的撤設。
市區面積大幅增加,市本級也因此可以動用更大的財力謀劃大平臺,孵化產業大集群,從而奠定了今天江蘇十三太保在全國城市競賽中大殺四方的優勢局面。
反觀隔壁的浙江,在此期間除了杭州撤設蕭山、余杭,寧波將鄞縣變為鄞州區外,其他地市基本維持著以縣為主、單打獨斗的行政格局,直到2013年才有紹興撤設柯橋、上虞兩區。
這也使得江浙兩省的經濟差距越拉越大。2000年時浙江GDP還占到江蘇的72%,到2017年時已降至61%。
正是因為看到了撤縣設區的好處,過去一些年,很多地方都熱衷于這么做,以擴大市區范圍。據統計,過去十年全國市轄區增加了110個,而縣的數量則減少了141個。
這樣不問青紅皂白的大范圍撤縣設區肯定是有問題的,比如有些地方,為了上馬地鐵項目湊數據而撤縣設區,新區與中心城區相距100多公里;還有的地方更絕,幾個市轄區之間壓根不相連。
為此,2022年5月,中央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書》,明確“嚴格控制撤縣設市建區”。最近,有媒體聯系甘肅、湖北、山東等曾打算撤縣設區的地區的民政部門,對方均表示此事已處于擱淺狀態,何時重啟無明確時間。
怎么說呢,一哄而上撤縣設區固然不好,一刀切叫停也有問題。像常州、溫州、嘉興這類GDP近萬億,但市區面積狹小,建成區范圍已經溢出市區的長三角城市,確實應該推進撤縣設區,增加城市發展空間。相反北方有些地級市,明明沒多少人,產業經濟也是一塌糊涂,卻撤設了五六個區,這就明顯過了。
類似的情況過去在土地領域也存在,導致沿海地區及大城市用地指標緊張,房價高企,而廣大中西部縣市,因為有土地指標傾斜,建了一堆鬼城空城。好在現在建立了新增城鎮建設用地指標與常住人口增加相協調的配置機制,撤縣設區也應該按照這個思路,實行“一城一策”。
畢竟中央明確提過,“要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而金壇設區之后產業大爆發,常州經濟破萬億并晉升“新能源之都”的例子,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它表明,至少在長三角這樣人口稠密、市縣面積狹小、數量眾多的發達地區,發展都市經濟還是比固守縣域經濟要更符合城市化的發展趨勢,也更能激發區域增長的潛力。
多說兩句:
最近,“三土城市筆記”聯合數十位國內資深媒體人、寫作者,發起“為父親寫史”計劃。我們希望盡可能多地記錄每一個普通人或平凡或坎坷的一生經歷,為家人珍藏回憶,為這個大時代留下見證,為將來的國史編寫收集資料。如果您有人生故事需要傾訴,或者希望將父輩的經歷整理成冊,歡迎私信聯系我們。
︳END ︳
想了解更多區域城市最新信息, 歡迎加入三土城市筆記讀友群。入群請先添加土哥助手號,并注明“我想入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